天津医科大学朱宪彝纪念医院,天津市内分泌研究所,卫健委激素与发育重点实验室,天津市代谢性疾病重点实验室 (天津 300400)
内容提要: 目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伴糖尿病患者基于IVUS(血管内超声)指导开展冠状动脉介入疗法的有效性分析。方法:选择2019年7月~2020年4月于本院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74例冠心病伴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参考患者入院时间以及37例单组区间条件划分为对照组(常规实施冠状动脉介入治疗)、IVUS组(基于IVUS指导开展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比对两组造影剂使用量、支架置入数、支架直径、支架长度、手术成本。结果:IVUS组相对比对照组而言,造影剂使用量以及支架置入数较少,支架直径较大,长度较短,手术成本较低,差异统计学意义明显(P<0.05)。结论:基于IVUS指导对冠心病伴糖尿病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可减少造影剂使用量与支架置入量,且手术成本较低,有利于患者接受。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伴糖尿病临床发生率较高,对于冠心病患者而言,血糖水平过高会给冠状动脉造成明显性、广泛性损伤,且会增加血管病变的复杂性,因此,行支架置入术需要全面衡量[1]。目前,冠心病临床诊断的金标准为冠状动脉造影(CAG),不过直接观察狭窄病变灶、解剖结构,可能存在伪差;而IVUS作为新型超声,其可以对患者冠状动脉狭窄情况以及斑块位置、性质等作出有效评判,同时还支持对血管内腔情况的检测,因此近年来逐渐成为冠心病伴糖尿病患者临床手术的参考依据[2]。本次为探讨IVUS与CAG在冠心病伴糖尿病手术治疗期间的应用价值,选择2019年7月~2020年4月于本院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74例冠心病伴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详述如下。
选择2019年7月~2020年4月于本院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74例冠心病伴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冠心病、糖尿病临床诊断标准者;②本人或家属针对本研究签署知情同意声明者。排除标准:①冠状动脉慢性完全性闭塞者;②恶性肿瘤者;③严重性心衰,或是心源性休克者;④介入治疗禁忌者;⑤脑卒中者;⑥传染疾病、精神疾病者等。本研究通过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批,参考患者入院时间以及37例单组区间条件划分为对照组、IVUS组;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14例,年龄41~70岁,平均(54.21±10.53)岁;IVUS组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12例,年龄40~66岁,平均(54.77±10.08)岁。以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的对应数据展开对比分析,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不成立,即P>0.05,研究符合开展要求。
所有患者治疗前均接受常规检查,包括肝功能、肾功能、血常规、血糖、凝血6项等以及心脏彩超检查。
对照组患者结合CAG检查结果,取合适型号的支架置入冠状动脉狭窄超过70%的血管病变灶,实施冠状动脉介入术。
IVUS组:取波科IVUS探头,基于冠状动脉导丝的引导置入患者的病变狭窄处远端血管,并逐渐向近端检查形成图像,参数设定为40MHz,3.0F;基于图像的指导对支架进行选择,然后填充并对管腔周边进行覆盖,实施冠状动脉介入术。
比对两组造影剂使用量、支架置入数、支架直径、支架长度、手术成本。
IVUS组相对比对照组而言,造影剂使用量以及支架置入数较少,支架直径较大,长度较短,手术成本较低,差异统计学意义明显(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对比(n=37,±s)
表1. 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对比(n=37,±s)
组别 造影剂使用量(mL) 支架置入数(个) 支架直径(mm) 支架长度(mm) 手术成本(元)对照组 177±48 2.3±0.9 3.11±0.32 27.44±9.66 72408±15232 IVUS组 142±22 1.1±0.4 3.65±0.73 23.13±6.61 63557±14563 t 4.032 7.411 4.121 2.240 2.555 P 0.000 0.000 0.000 0.028 0.013
冠心病作为心血管疾病的一种表现,临床较为常见,多通过介入方案加以治疗,不过对于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而言,因血糖水平过高给冠状动脉血管造成了进一步损伤,临床诊断若单纯借助冠状动脉造影术判断是否可以置入支架并不具备客观性、科学性,因此,衍生出了一项全新的技术,即IVUS,其可以为冠心病伴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中是否可置入支架提供参考依据[3]。原因分析,IVUS支持在介入手术中以超声技术对患者病变血管中导管的运动情况进行反馈,并制作成图像,以此为依据对患者的血管病变情况进行分析,例如钙化、狭窄等,继而帮助操作者明确患者手术中支架置入的长度、大小等。目前,美国心脏病协会已经将IVUS作为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临床治疗期间是否需要置入支架的重要判断方法,而我国针对冠心病伴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中的IVUS应用研究内容则较为匮乏[4]。
本次为探讨IVUS与CAG在冠心病伴糖尿病手术治疗期间的应用价值,选择2019年7月~2020年4月于本院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74例冠心病伴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展开对比分析。结果显示,IVUS组相对比对照组而言,造影剂使用量以及支架置入数较少,支架直径较大,长度较短,手术成本较低,差异统计学意义明显(P<0.05)。影响因素认为与IVUS技术分辨率较高有关,其支持对活体内的血管壁、管腔的检查,同时可以有效辨别患者斑块所具备IDE组织学特征,因此对于一些通过CAG无法准确辨别的病变,IVUS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加之该技术可以对患者病变长度、血管径大小、负荷程度等进行明确,因此可以为介入术治疗期间支架的选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提高支架置入有效性,减少支架置入数量以及造影剂使用量,不仅可避免患者承受过大的经济负担,同时还能降低患者出现不良事件的风险性,例如贴壁不良、过度扩张等,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降低患者出现血栓、再狭窄的可能性,因此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5]。
综上所述,基于IVUS指导对冠心病伴糖尿病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可减少造影剂使用量与支架置入量,且手术成本较低,有利于患者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