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妇幼保健院 (福建 厦门 361000)
内容提要: 目的:评估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儿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抽取2015 年2 月~2020年2 月于医院诊治的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儿临床资料,共58例,以手术方式对患儿分成腹腔镜手术组与开腹手术组,分别为28例、30例。分别予行开腹手术治疗、腹腔镜手术治疗,比对两组围术期各项指标、手术前后肝功能指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①腹腔镜手术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排气时间、引流时间短于开腹手术组,较之于开腹手术组,腹腔镜手术组出血量较低,显示出数据检验统计学意义(P<0.05)。②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儿手术前肝功能指标具有一致性,患儿手术后总蛋白具有一致性,显示出数据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手术组手术后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谷氨酰转肽酶低于开腹手术组,显示出数据检验统计学意义(P<0.05)。③腹腔镜手术组感染、胆瘘、肠粘连、肠梗阻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67%)低于开腹手术组(32.14%),显示出数据检验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儿行腹腔镜手术方式对其创伤较小,患儿恢复时间得以现住缩短,患儿肝功能指标有所改善,手术安全性水平较高。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是临床中小儿常见病,一般多为先天性发病,患儿胆管树异常扩张,女性患儿发病率较高,患儿多表现为腹痛、腹泻、腹胀、黄疸、发热等症状[1]。临床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多采用手术方式进行囊肿切除,随着近年来微创手术形式在临床中广泛应用,对此,本研究就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儿治疗方式加以分析,讨论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的治疗效果。
针对2015年2月~2020年2月本医院诊治的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儿纳入实验资料,共58例,根据其手术方式进行分组,分别是腹腔镜手术组(n=28)与开腹手术组(n=30)。腹腔镜手术组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女男比是18比10。年龄1~12岁,平均(6.83±1.93)岁。开腹手术组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女男比是19比11。年龄2~12岁,平均(6.88±1.95)岁。对两组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儿年龄、性别数据资料实行验证,P>0.05,具有可比性特征。纳入标准:①患儿通过B超或CT检查确诊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②患儿家长了解本研究,自愿参与;③患儿存在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发热、黄疸等症状。排除标准:①手术禁忌症;②精神类疾病患儿;③相关资料缺失。
全部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儿分别予行开腹手术治疗、腹腔镜手术治疗,开腹手术组:取患儿仰卧位,行全身麻醉,在患儿上腹部作一切口,逐层分离后,充分暴露患儿胆总管[2]。剥离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儿胆总管囊肿,完全剥离后应用可吸收线进行缝合,恢复患儿胆总管结构与形态。常规留置引流管,并进行逐层缝合,术后给予患儿抗生素预防感染,术后根据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儿实际情况拔除引流管。腹腔镜手术:取患儿仰卧位,行全身麻醉,在患儿脐部作一切口,防止套管后建立二氧化碳气腹,气腹压力维持在6~12mmHg[3]。在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儿右侧肋缘、左侧腹直肌脐部水平线外缘、左侧腹直肌与肋下缘交点分别作一切口,放置套管。通过缝线方式穿过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儿的肝圆韧带与肝镰状韧带,悬吊后充分暴露患儿的肝门位置,牵拉患儿的胆囊与十二指肠,暴露其胆管位置,腹腔镜下对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儿的胆囊管囊肿组织进行剥离并切除,针对部分囊肿直径较大的患儿,可行穿刺减压后将其内容物吸除,再行实施切除并结扎其胆总管[4]。将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儿屈氏韧带位置的空场进行离断,具体位置可根据患儿实际情况急性选择,远端肠管予以封闭,近端肠管20cm位置进行端侧吻合术,酌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儿肝总管直径进行空肠肝管吻合。对患儿手术位置进行冲洗,常规留置引流管,并进行逐层缝合,术后给予患儿抗生素预防感染,术后根据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儿实际情况拔除引流管。
观察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儿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排气时间、引流时间等围术期相关指标。检测患儿手术前后肝功能相关指标,包括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总蛋白、谷氨酰转肽酶指标[5]。记录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儿手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感染、胆瘘、肠粘连、肠梗阻等。
全部58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儿病案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之中,计量资料表示成±s形式,包含: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排气时间、引流时间指标及手术前后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总蛋白、谷氨酰转肽酶指标,实行t检验,满足正态分布。计数资料表示成n、%形式,数据实行χ2检验,包含: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儿感染、胆瘘、肠粘连、肠梗阻等术后并发症情况。P<0.05显示出数据检验统计学意义。
对比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儿围术期各项指标数据(见表1),腹腔镜手术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排气时间、引流时间短于开腹手术组,较之于开腹手术组,腹腔镜手术组出血量较低,显示出数据检验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儿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排气时间、引流时间指标比较(±s)
表1.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儿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排气时间、引流时间指标比较(±s)
组别 例数(n) 手术时间(min) 出血量(mL) 住院时间(d) 排气时间(d) 引流时间(h)腹腔镜手术组 28 147.14±23.52 33.07±9.48 9.16±3.09 3.35±1.72 7.46±2.26开腹手术组 30 165.55±28.64 49.71±16.26 12.74±2.25 7.26±2.72 10.31±2.82 t 2.6562 4.7402 4.9853 6.5105 4.2178 P 0.0103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腹腔镜手术组手术前谷丙转氨酶(179.25±45.42)U/L,开 腹 手 术 组 为(179.28±45.54)U/L,t值 为0.0024,P值为0.9980;腹腔镜手术组手术后谷丙转氨酶(133.68±43.32)U/L,开腹手术组为(162.64±42.62)U/L,t值为2.5432,P值为0.0138;腹腔镜手术组手术前谷草转氨酶(188.52±42.40)U/L,开腹手术组为(188.48±42.05)U/L,t值为0.0035,P值为0.9971;腹腔镜手术组手术后谷草转氨酶(124.47±22.24)U/L,开腹手术组为(147.78±37.71)U/L,t值为2.8545,P值为0.0060;腹腔镜手术组手术前总胆红素(102.50±23.38)μmol/L,开腹手术组为(102.48±23.95)μmol/L,t值为0.0031,P值为0.9974;腹腔镜手术组手术后总胆红素(77.53±29.08)μmol/L,开腹手术组为(96.37±25.53)μmol/L,t值为2.5956,P值为0.0120;腹腔镜手术组手术前总蛋白(63.15±15.84)g/L,开腹手术组为(63.48±15.46)g/L,t值为0.0795,P值为0.9368;腹腔镜手术组手术后总蛋白(65.37±13.13)g/L,开腹手术组为(66.98±16.74)g/L,t值为0.4048,P值为0.6871;腹腔镜手术组手术前谷氨酰转肽酶(139.67±21.82)U/L,开腹手术组为(139.82±21.66)U/L,t值为0.0260,P值为0.9793;腹腔镜手术组手术后谷氨酰转肽酶(98.68±17.54)U/L,开腹手术组为(109.35±19.45)U/L,t值为2.1766,P值为0.0338。对比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手术前后肝功能指标数据,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儿手术前肝功能指标具有一致性,患儿手术后总蛋白具有一致性,显示出数据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手术组手术后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谷氨酰转肽酶低于开腹手术组,显示出数据检验统计学意义(P<0.05)。
腹腔镜手术组感染1例,占比3.33%;胆瘘0例,占比0;肠粘连1例,占比3.33%;肠梗阻0例,占比0。腹腔镜手术组术后并发症2例,占比6.67%。开腹手术组感染3例,占比10.71%;胆瘘2例,占比7.14%;肠粘连3例,占比10.71%;肠梗阻1例,占比3.57%。开腹手术组术后并发症9例,占比32.14%。对比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儿术后并发症情况,χ2值为6.1162,P值为0.0133,腹腔镜手术组感染、胆瘘、肠粘连、肠梗阻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67%)低于开腹手术组(32.14%),显示出数据检验统计学意义(P<0.05)。
胆总管囊肿多是一种先天性疾病,亦被称之为胆总管扩张症,其临床发病具有区域性特征,亚洲人群发生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比例相对较高,且女性发病群体高于男性,患儿多存在胰胆管合流异常症状,造成患儿发生腹痛、黄疸症状,相关研究显示,本病与患儿先天性胆总管远端狭窄关系密切。本研究对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儿行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结果显示,腹腔镜手术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排气时间、引流时间短于开腹手术组,较之于开腹手术组,腹腔镜手术组出血量较低,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儿手术前肝功能指标具有一致性,患儿手术后总蛋白具有一致性,腹腔镜手术组手术后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谷氨酰转肽酶低于开腹手术组,腹腔镜手术组感染、胆瘘、肠粘连、肠梗阻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腹手术组。传统开腹手术方式可有效改善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儿胆总管结构,剥离其囊肿,其临床应用效果确切,但是,由于患儿年龄较小,开腹手术形式对其造成的创伤较大,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儿术后恢复难度较高,加重了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儿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不利于其生命安全。鉴于此,微创手术形式受到临床医师与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儿家长的青睐,腹腔镜手术方式能够降低手术创伤,患儿术中出血量较低,能够促进患儿术后恢复。诚然,目前对于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儿行腹腔镜手术尚存在一定争议,部分学者认为,部分年龄较小的患儿,其二氧化碳气腹耐受性欠佳,腹腔镜下手术操作空间相对较低,造成部分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儿发生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手术问题。对此,应在手术前对患儿的病情进行充分评估,并评价其手术操作难度,减少术中转开腹问题,从而替代传统开腹手术形式,降低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注意的是,在腹腔镜手术期间,如患儿囊肿直径较大,可先行进行穿刺抽吸其内容物,降低其囊肿压力和直径,再行剥离与切除,以便于取出其胆总管囊肿。
综合以上结果,本研究给予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儿行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二者均可起到取出囊肿的效果,但腹腔镜手术方式安全性水平较高,患儿创伤较小,可有效缩短患儿恢复时间,改善其肝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