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永安唱花”源流、表演形态及生存现状考察

2021-05-12 12:06梁思宇温美英
三明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永安闽南族群

王 宏,梁思宇,温美英

(三明学院 教育与音乐学院,福建 三明 365004)

新冲地处永安市大湖镇东部,1961年后分成冲一、冲二、冲三、冲四和新洋五个行政村并且划归大湖镇管辖。[1](P68)如今的新冲以闽南人居多,冲一村仅有几户永安人,冲二村和冲三村均为闽南移民,冲四村的永安人大约占三分之一,主要分布在该村的山竹坑。流传于新冲的“唱花”是当地独有的民间曲艺,新冲“唱花”无论在表演形式、音调、伴奏和花本唱词等方面都独具特色。传统新冲“唱花”只在正月初一到初五时表演,深受当地村民喜爱,历史上在当地有较为广泛的影响。但随着社会的变革,民俗生存的生态环境的变化以及受到现代化、信息化的影响和冲击,“唱花”逐渐走向没落。新冲“唱花”传承并不乐观,濒临失传。为此,本文以新冲“唱花”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考察,从“唱花”历史源流、表演形式、唱花曲调特点、简单而又朴实的伴奏以及丰富多彩的花本唱词等方面进行探究,找出行之有效的保护和传承之策。

一、永安新冲“唱花”源流

“唱花”是一种民间说唱与民俗表演相结合的独特的本土曲艺,因唱本里的内容五花八门,包罗万象而得名叫“唱花”。“唱花”与其他民俗活动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采用民间说唱的形式来传播文化知识,它让广大农民在娱乐的同时接受和得到了文化的熏陶。传统“唱花”只是在每年的正月初一到初五的晚上传唱,“唱花”所用的道具也非常简单,整晚的演出只要配以一面锣鼓、一个手提灯笼和一本手抄唱本。“唱花”的曲词大都以永安的山歌词为主,音调上继承了闽中山歌音调特点,旋律单一朴实,演唱中有规律反复同一旋律。唱花的内容十分丰富,采用简单易记的一问一答方式进行传唱。关于永安“唱花”起源,据查并无相关史料记载,多为当地民间传说。传说一:永安“唱花”源于永安大湖新冲村,流传至今已 400余年。相传清朝初期有一位秀才赴京赶考,落榜后流落新冲村民主庙,受村人饭食,临走时把撰写的《花本》留下,此后“唱花”即在新冲扎了根,形成了古老、独特的乡村文艺。[2](P47)传说二:永安新冲“唱花”原本是在新冲曾姓人氏中传承的一种本土民间说唱曲艺。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新冲曾氏家族逐渐消亡,到了20世纪,闽南人(主要是安溪和永春两地)迁入,随着闽南移民人口的不断增多,“唱花”也逐渐被迁徙至新冲的闽南移民传承、沿袭下来。目前新冲“唱花”已经发展成为以冲二村、冲四村(墩头)闽南族群和冲四村(山竹坑)永安族群为代表的三种“唱花”类型,此三种“唱花”在民俗仪式和表演程序上大相径庭,在唱本唱词和曲调上存在差异。

二、表演形态

(一)独特的表演形式

永安“唱花”不仅是民间说唱,更是一种围绕“民主公庙”展开的民俗表演。据说“民主公”是一位辨是非、分善恶、明察秋毫、刚直不阿、执法公正的“父母官”。在三明地区乃至福建全省有众多民主公庙,但一般都不大,许多民主庙甚至只是个石龛。新冲村现有民主公庙四座,位于冲一、冲二、冲四的村口处,具体分布情况见表1。

表1 永安大湖镇新冲民主庙分布一览表

“唱花”的整个民俗仪式围绕“民主庙”展开,从请神开始,正月初一晚上众人聚集民主庙请诸神(民主公、民主婆、霞火相公、判官、掌簿先生)。 东家准备“三牲”(鸭子、猪肉、鱼)、“五谷”(糖豆、红枣、甘蔗、花生、地瓜片)、“五菜”(干黄花菜、木耳、粉干、香菇或红菇、腐竹)、金银纸,点烛烧香供奉诸神。唱花队领头(请神人)请神念“请神起”,宣读并请出若干唱花本,然后唱花人唱“请神花”。请神出庙后,东家提大灯笼前面引路,打鼓人次之,唱花人一手提小灯笼,一手持唱花本依次紧跟其后唱“行路花”。从民主庙出发经过冲一至冲四,途中经过多个菩萨庙,每经过一个庙宇门口,唱花队伍都要停下来,持花本参拜,并唱“佛坛花”。经过的庙宇有:显清堂(冲一)、德兴堂(冲一)、灵安庙(冲二)、诸佛堂(冲二)等。当唱花队进入村民家时,一般要唱“入门花”“洋桥花”“上大人”等。正月初一至初五,分别在约定好的五个村民家演唱祈福,每晚大约唱3个小时左右。

唱花队每到一户村民家,东家会提供零食、果品,其他村民也会备好各种零食,供唱花人食用。正月初二晚上,唱花队伍从第一户村民家出发,大灯笼由第二户村民提着,引领唱花队伍前往自己家中。途中唱花队经过其他村民家门口时,代表诸神到来,此时家家户户都放鞭炮迎神。到了初三晚上,唱花队还要举行“游花”仪式,唱花队伍围绕新冲各村,边走边唱。正月初五,第五户村民家需准备祭祀的供品,待唱花队在其家中唱罢,返回民主庙时要举行祭祀仪式。同时,唱花队在民主庙中要唱至天亮。从“莫称仙”开始唱,最后“请神人”念“送神”,整个“唱花”仪式结束,唱花队员将小灯笼和唱花本带回各自家中,大灯笼放置民主庙中,待来年使用。

(二)唱花曲调特点

“唱花”的旋律单一朴实,同一旋律在演唱中进行有规律反复。通过调查发现,新冲三支唱花队伍的唱花音调各不相同,有各自特点。通过现场采访录音的形式,分别采集了冲二村传承人吴可庭、冲四村(墩尾)唱花老艺人潘同峙、冲四村 (山竹坑)唱花老艺人郑腾生唱花录音片段,见谱例 1、2、3。按照福建民歌的色彩区划分,三明地区有闽中色彩区域、闽西色彩区域、闽西北色彩区域。闽中色彩区包括永安、三元、尤溪。[3](P98)冲四村(墩尾)唱花在音调上突出以宫角徵为骨干音,从中可以看出闽中宫类色彩旋法:宫徵是纯五度关系,宫—角是大三度关系,徵—宫是纯四度关系。而冲二村唱花在音调上可以看出闽中角类色彩旋法是:角—宫,角—羽,羽—宫。冲四村(山竹坑)唱花的音调则以羽、宫、角为骨干音,属于羽类调式色彩。三明地区民歌中流传范围最广的调式是羽类调式,据统计,目前在三明各县市所收集的羽调式民歌可达百首。在三明民歌的各调式中,音程级进多为纯四度、大二度、小三度跳进为主,在相邻音级之间音程级进基础上,构成羽类色彩窄腔音列和徵类色彩窄腔音列。同时,三明山歌的旋律中音程级进也强调纯四度、大二度,音域较窄、节奏缓慢、带有吟诵的风味,句式上一般采用上下句对称式结构。闽中地区地形多为山地丘陵,当地农民主要从事采茶、砍柴等劳动生活,平素“砍柴不离刀,开口不离歌”,逐渐产生了多种多样的形式和各具特色的曲调。[4](P92-94)

谱例1 冲四村(墩尾)唱花谱例

谱例2冲二村唱花谱例

谱例3 冲四(山竹坑)唱花谱例

通过以上对比分析,永安新冲“唱花”在音调上继承了三明山歌在音调上的突出特点,形成了新冲“唱花”三音列小声韵、三音列大声韵和四音列窄声韵的音调色彩。以此形成一种旋律质朴、唱腔独特的民间说唱体裁,从而成为闽中地区音乐文化的代表性民间曲艺。

以闽南族群为代表的冲二、冲四(墩尾)“唱花”,其唱花音调在继承闽中山歌音调特点的基础上有何变化,洪明升在《根与魂——三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书中提出:“唱花唱的是永安话,但带有闽南的高甲戏腔。”福建省文化厅主编的《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图典(二)》一书中介绍永安“唱花”时说到:“永安唱花至清中期,由迁徙至大湖新冲的闽南移民传承传播,又带有闽南高甲戏腔。”这两本书对于“唱花”是在当地闽南族群中传承的看法是一致的,提出了永安“唱花”带有闽南的高甲戏腔的观点。

众所周知,闽南语和永安话属两种不同的语系,闽南人学讲永安话时,都会很生硬地夹杂着闽南腔,久而久之就自然形成了现在这种既不是纯正的普通话,也不是粗犷豪放的闽南语的独特唱腔。就是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中形成了闽南族群特点的“唱花”唱腔。

闽南方言民歌其旋律进行多以级进、三度小跳为主,间以四度或四度以上的大跳,代表性的作品有恒春调的《思想起》。这部作品在引子开头的两小节作了上下四度跳进,旋律主体部分采用同度、级进、小跳为主,间以四、五次的四度大跳盘旋进行。[5](P47)在整理冲二“唱花”的演唱录音时也发现以上旋律特征。如:唱本中的第一部分“起神花”中的第一句“参起神时参起神,参起天神并地神”中的旋律开头两小节就是以上下“A—E”的四度跳进,接着音级小跳级进后又进行几次“A—E”四度大跳旋律进行。其旋律特征与闽南方言民歌恒春调的《思想起》较为相似,特别是前两小节的旋律与闽南泉州民歌《四季歌》如出一辙。由此推断,以闽南族群为代表的冲二“唱花”,在继承永安传统“唱花”曲调的同时,吸收了闽南地方民歌的旋律特点,形成一种既有闽中音调色彩又有闽南音调色彩的独特唱腔。

(三)简单而又朴实的伴奏

“唱花”所用的道具非常简单,整晚的演出只要配以一面鼓、一个手提灯笼和一本手抄唱本,唯一的伴奏是一面中鼓。中鼓约25厘米高,鼓身用木制作,漆面呈红色,鼓两面蒙的是牛皮,宽度约35厘米,鼓边沿装有鼓环2个。唱花队在室外演唱或行进时,可用红布带系在鼓环上,悬挂在身上敲奏。如果在室内演奏,敲鼓者既可把鼓悬挂于身上,亦可放置腿上、或置于木凳与箩筐上,演奏时以35厘米左右硬质木料制作的鼓杵敲击。鼓的奏法也比较单一。闽南族群为代表的冲二和冲四(墩尾)唱花队唱花时,敲鼓者在唱花人唱完每句唱词之后击鼓三下“×××”(咚咚咚)。而以永安族群为代表的冲四村(山竹坑)唱花则不同,在每句唱词之后只击鼓二下“××”(咚咚)。唱花伴奏的鼓点虽有不同,但均用固定鼓点节奏穿插于句间,配以伴奏。虽然传统唱花中,鼓是唯一的伴奏,且鼓的奏法比较单一,但鼓点起到承上启下、划分语句的作用。鼓的伴奏,增强唱花演唱时的节奏感,渲染语气,烘托表演气氛。

(四)丰富多彩的花本唱词

通过实地考察发现,永安新冲唱花花本有三种版本,各版本内容不尽相同。冲二的唱花本是20世纪40年代的版本,由戴怡宽于1945年手抄。冲四(墩尾)唱花本是1983年版本,经冲四村民潘学沂、潘同峙父子合抄完成。冲四(山竹坑)唱花本由唱花艺人郑滕淼整理补抄,见表2。冲二唱花本内容一共分为21部分:请神起、起花、佛坛花、入门花、莫称仙、食酒花、闾山、洋桥花、问经、问书、单身、出门、上大人、广谢、昆连、离花、甲子、保民、真仙、架厝、送神。冲四(墩尾)唱花本内容一共分为14部分:起神花、出门花、入门花、闾桥花、问书花、上大人、闾山花(盘问答)、甲子花、广谢花、请神花(唱语文)、食酒花(唱语文)、七宝山头送花、请神、送花语文答。冲四(山竹坑)现存唱花本是一本残本,其年代已无从考证。20世纪80年代,该村唱花民间艺人郑滕淼对老本破旧的部分进行重抄,修补装订后,形成现有花本。此花本上阕各部分均无标题,而下阕各部分却有标题,就此问题,咨询了此唱本的持有者郑滕淼之子郑文尧,得到的答复是:“当地老一辈艺人为了防止闽南移民偷学其唱本而有意为之。”此花本只从“上大人”部分开始标注,各唱花标题依次为:上大人、到答上大人、闾山盘问答语、一本花文问答终、会听明、甲子歌、问答杂语。永安族群的“唱花”花本为残本,其年代不详,唱本前后部分与中间部分破损厉害,能看到标题的只有六部分。到了冲四(墩尾)的唱花本内容已经发展为14部分,待传承到冲二闽南移民时,其唱花本的内容已达21部分。

表2 新冲唱花民间老艺人传唱花唱本一览表

永安唱花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唱花唱词,如迎神游街开始时唱“起神花”,送神时唱“送神花”,在游街过程中唱“行路花”,进门唱“入门花”,出门唱“出门花”,喝酒唱“食酒花”,盖房唱“架厝花”。唱词内容丰富,包含历史地理、人文礼仪、四时农桑、伦理道德等,比如“架厝花”中唱:“主人住在好屋堂,四边金柱对金梁。梁头雕得金狮子,梁尾雕得金鸡对凤凰。”“食酒花”唱:“主人造得好酒浆,未曾斟出满厅香。日间斟出写田契,夜间斟出请尊王。”这些体现了新冲人赞美自然、热爱生活的淳朴民风。[2](P47)“唱花”在传唱过程中有时采用简单易记的一问一答式进行文字讲学、农业技术、伦理道德、自然知识和历史常识的传播。如汉字的传授和学习 ,“何人教我来造纸,蔡伦教我来造纸”“丘字两撇会作兵,王字人上称作全”;唱花本中“保民花”和“架厝花”里有全年的农事安排和注意事项,它把季节与农事有形地结合起来,成为农民农事知识的基本读物。唱花唱词大部分以七个字为一句,有时偶尔会出现八个字、九个字、十个字、十一个字或者是十二个字为一句的情况,具体字数都是以唱花歌词内容所需而定。

三、“唱花”生存现状

(一)“唱花”传承现状

永安新冲唱花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延续传唱,1966年后被禁止,20世纪80年代初得以恢复,但传唱几年后再次中断。进入21世纪,在全球经济、文化一体化的影响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世界各国日益受到重视。2003年联合国通过了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04年8月中国政府加入该公约,2005年出台非遗保护相关配套文件,并设立文化遗产日。[6](P145)在这一历史背景下,永安新冲“唱花”得以重登历史舞台,再次走进人民的视野。2005年永安大湖镇冲二村组建了“唱花”表演队,开始恢复“唱花”表演。2008年11月永安市大湖镇政府申报三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新冲“唱花”成功申报福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0年冲二村老艺人吴可庭获得福建省政府颁发的 “福建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永安唱花代表性传承人”证书。虽然冲二“唱花”申遗成功,但是“申遗”后的发展并不乐观。冲二的民主庙已烧毁,自组队以来一直未恢复传统的 “唱花”民俗表演,只在官方要求展示和有演出任务时才临时召集,表演多为片段演唱。

新冲历史上存在三支唱花队伍。如今冲二村代表性传承人是吴可庭,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永安唱花传承人。1948年出生,1976年得到其祖父吴章树、父亲吴书灿和村里老一辈唱花师傅的言传身教,较全面继承了永安唱花行腔转调等传统说唱技艺和唱词编排。[7](P194)冲二村唱花表演队于2005年组建,当时唱花民间艺人共计9人,现锐减至5人。冲四村(墩尾)唱花传承人代表潘学沂(1917-1991年),其子潘同彬(已故)、潘同峙、潘同德得到父亲言传身教,较全面地继承了永安唱花技艺。冲四村(山竹坑)唱花传承人代表郑滕淼(已故),该村仅存一本唱花本由其整理而成,唱花花本及唱花技艺传与其子郑文尧。冲四村的这两支唱花队自20世纪80年代解散后,至今未组队表演。新冲“唱花”传承与保护困难重重,生存现状堪忧,见表3。

表3 新冲唱花传人和有名的老艺人

(二)原因分析

1.社会不断变革影响着新冲“唱花”的生存与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永安新冲“唱花”民间艺人继续延续民间传统唱花表演仪式,但到了1966年唱花表演因为“破四旧”等运动而被迫中止。改革开放后,永安新冲传统唱花得以恢复。20世纪90年代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新冲唱花进一步丧失传统民俗土壤,传统唱花恢复若干年后又再次中断。进入21世纪新冲唱花发展带来新契机,2009年新冲“唱花”成功申报福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传统唱花仪式已不复存在,唱花更多的是依托公共节庆、旅游等活动,参加各类舞台展演。

2.传统唱花的神圣仪式感和民间信仰被弱化

永安“唱花”作为传统曲艺,闽中文化的遗存,“申遗”后,其传统仪式至今尚未恢复。民主庙请神仪式、年初一到初五进户唱花、年初三“游花”仪式等传统的唱花习俗已不复存在,其神圣仪式感和民间信仰被弱化,已无法引起当地村民的关注。无论是闽南族群还是永安族群都对其失去兴趣,唱花的民间信仰渐渐丧失。

3.观赏性和娱乐性减弱

由于传统唱花仪式缺失,其“娱神”和“娱人”功能减弱,唱花旋律与伴奏较单一,其观赏性和娱乐性减弱,已无法满足现代人的文化娱乐需求。加之唱花所有的唱词皆用永安话演唱,对于新冲闽南族群的村民,尤其是年轻一代不会说,还听不懂,已无学习“唱花”的意愿与兴趣,其文化生存空间不断缩小,处于失传的边缘。

4.当地族群结构变化,闽南民俗兴起

如今新冲各村以闽南人居多,随着当地闽南族群人口的增加,闽南民俗文化也渐渐兴起。新冲一年一度新春庙会有祭神祈福仪式、精彩的娱神和热闹的舞狮环节,还有体现闽南人豪爽热情的“百家饭”,这些俨然成为新冲人主要民俗活动和庆祝新年的主要方式,新冲“唱花”处境尴尬,逐渐被边缘化。

四、唱花传承问题的思考及对策

自2009年唱花申请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成功后,各方在唱花传承与保护上重申报轻管理,传承工作跟进不够。

首先,应该恢复和健全唱花表演的仪式感,收集和录制唱花演唱录音或视频。面对唱花老艺人渐渐老去,这项工作迫在眉睫,应尽早提上日程。传统唱花习俗的文化生存空间不断缩小是摆在我们面前不争的事实,如冲二村的民主庙年久失修,早已破败不堪,2017年一场意外大火,该民主庙被烧得面目全非,使得唱花的基本载体“民主庙请神仪式”消失。虽然唱花花本和唱花人尚在,但年初一到初五进户唱花、请神仪式、游花仪式等传统的唱花习俗已荡然无存,神圣感和民间信仰被弱化。唱花的民俗精髓在于请神入户、唱花祈福过程中体现出的娱神娱人,祈求吉祥的民俗信仰,是一种虔诚的心理意识形态。如果民俗信仰丧失,作为“非遗”的唱花就失去其民俗文化内涵。所以当务之急应尽快恢复传统唱花仪式,而修复冲二村民主庙更是重中之重。

其次,鼓励唱花形式的多样化发展。冲四村的墩尾和山竹坑在20世纪80年代初曾恢复过唱花,组织队伍唱了几年之后解散了,至今未恢复。与冲二唱花相比,冲四唱花在民俗仪式和表演程序方面大致相同,但在唱本唱词和曲调上各具特色。冲四村(山竹坑)唱花艺人是土生土长的永安新冲当地人,讲的是地道的永安话,熟知新冲唱花的表演程序,其行腔咬字,更加原汁原味,其历史更为悠久。如果我们抛开冲四唱花只谈以闽南族群为代表的冲二唱花,对于介绍和研究唱花是不客观且不全面的,亦不利于唱花的传承和发展。为此,当务之急,应对永安新冲唱花进行全面考察,对各村唱花相关资料进行收集、整理与研究。目前冲四村的民主庙经重修,保留完好,唱花传承人尚健在,唱花本保存也相对完整。这对于恢复冲四村的两支唱花是可行的,需当地文化主管部门的组织与引导,更待相关学者积极参与其中进行研究。

最后,非遗永安“唱花”与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样面对传承与发展的问题。时代进步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娱乐需求也逐渐改变,唱花渐渐失去了市场,民间老艺人渐渐老去,新一代喜欢唱花的人越来越少,为了生计唱花艺人纷纷放弃唱花,转而外出务工。在这种形势下,新冲唱花活态传承面临着巨大危机。保护民间传人是保护工作最重要的环节。优秀传人,他们所身怀的“绝技”,代表了优秀的传统文化。[8](P12)鼓励唱花传承人进行传承工作,就要解决他们的生计问题。显而易见,传承唱花的工作如果没有经费支持,唱花的传承活动难以开展。据悉,省非遗传承人每年有3000元的国家补贴 (从2020年开始,国家补贴升至每年6000元),当中还要拿出部分补贴给其他唱花队员,实际经费捉襟见肘。事实上数目众多的非遗项目和传承人,完全由政府扶持,以目前财力是难以做到的,仅仅是“授之以鱼”的老方法,无法使新冲“唱花”形成完整的文化生态链,实现可持续发展,所以探寻非遗的传承、保护和发展之道任重道远。

“唱花”既是永安一带世代农民们的精神家园,也是广大群众表达情感的娱乐场。“唱花”丰富的内容和基本特征有着不容忽视的独特价值。然而,因现代年轻人的价值取向转变,传承唱花的热情正在丧失,随着老一辈民间艺人锐减,唱花传承后继乏人,传统唱花面临生存危机,处于失传的边缘。因此发掘抢救、保护永安新冲“唱花”这一传统曲艺,从恢复健全的表演仪式开始,争取社会及政府的专项资金扶持,结合新时代传承人的培养梯队的建设等严峻的问 题都亟待解决和落实。

猜你喜欢
永安闽南族群
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长安永安
闽南文化传承
论《白牙》中流散族群内部的文化冲突
吴松柏的闽南威士忌小镇
新兴族群的自白
浅析不同层次的认同是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基础
闽南,闽南
永安桥 百年永安
闽南拍胸舞迎来台湾小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