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高校美育资源共享平台的构建与实践

2021-05-12 12:06伍荣生江水莲唐进宝
三明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三明苏区美育

伍荣生,江水莲,唐进宝

(三明学院 教育与音乐学院,福建 三明 365004)

美育,即美感教育或审美教育,指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其能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是全面发展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全面发展的未来人才的重要方面。早在1912年蔡元培发表的《对于教育方针的意见》就强调了美育的重要性,其感召下的“美育思潮”便开启了对美育教育的研究,“美育”完成“健全之人格”[1](P47),并于1922年7月至1925年8月先后在济南、北京、南京、太原召开中华教育改进社四届的美育组会议,重塑了普及美育之诸多关键要义[2](P16-26),敞现“以提倡美育为唯一的职志”[3](P195)。美育教育已走过百年历程。

当下对高校美育的研究主要涵括为三个方面:一是对高校美育的现状分析、实践路径及策略方面的研究,如邱地、谢朝晖的《高校美育面临的困境与对策探讨》[4](P87-90)、王小奎《高校美育教育实践路径研究》[5](P156-158)、王勇《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美育策略研究》[6](P103-106)等研究;二是对高校音乐教育中美育价值、功能及融入地方音乐文化元素的研究,如宁本涛、杨柳《美育建设的价值逻辑与实践路径——从“五育融合”谈起》[7](P26-33)、 阮海云 《音乐教学的美育功能再探》[8](P118-120)、郎月铃《传统音乐文化传承中中国基础音乐教育的地位和作用》[9](P120-121)等研究;三是对高校美育育人教学改革、美育体系建设及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如高洁《新时期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教学改革与思考》[10](P67-69)、郭瑾莉《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的改革理路与行动策略》[11](P54-56)、王文君 《新时代乡村美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策略》[12](P86-88)等研究,但对于应用型高校美育资源共享平台的构建与实践尚未涉及。

近几年,教育部高度重视高校美育的发展,出台了 《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等相关文件,强调各级各类学校,要高度重视美育教育,把美育纳入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学校教育各学段,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到2035年,基本形成全覆盖、多样化、高质量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学校美育体系。[13]学校美育教育,已然成为学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环节。然而,当下美育教育,还存在美育师资配备不足、课程开设不足,教材体系的建设和质量还有待提高,还未形成面向人人的美育机制等问题。构建“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的美育教育新模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是当下亟待探索的问题。

2014年3月,国务院批复《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三明全境纳入规划实施范围,2021年,国务院又出台文件,要求加强和推进原中央苏区、革命老区社会建设、经济建设。[14]三明学院作为地处原中央苏区的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高校,以服务三明市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主动对接苏区美育需求,主动服务区域美育发展[15](P19-22),三明学院美育发展学院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适时成立,服务于原中央苏区各级各类学校开展美育教育。美育发展学院扎根苏区的红色文化沃土,致力探寻传承红色基因、根植本土艺术文化、创新美育发展的新路径,努力凝练美育教育特色,致力打造苏区高校“3351”点亮工程美育品牌,为苏区培养美育教育与服务地方文化艺术的人才。

一、原中央苏区三明的美育资源及美育教育开展情况

三明市位于福建省中部连接西北隅山区,武夷山脉、玳瑁山脉、戴云山脉贯穿全境,以中低山和丘陵为主,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森林资源,是中国最绿省份的最绿城市,素有“中国绿都”之称。三明是福建母亲河闽江发源地和重要流域,是由江西、浙江进入福建的重要通道和人口集散地,是汉至清代北方移民的重要中转地,其独特的人文地理位置,成就了三明作为闽人之源、闽水之源、闽学之源、客家祖地等文化符号的重要标志。正是三明位于闽中的优势,使三明不但是闽文化汇集地,八闽文化在三明都有汇集和呈现,也是福建历史上各种艺术形式保存最为完好的地区,是福建民间艺术和戏曲文化最丰富的区域。

更重要的在于,在20世纪20—30年代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伟大革命斗争中,三明是重要的革命根据地。三明全域都是中央苏区。1930年春,古田会议召开后,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在宁化、清流、归化(今明溪)等地开展革命活动。1931年初,红十二军与红四军一部,在三明开辟了宁清边区和建宁西北游击区;同年5月,红一方面军建立了建泰将、宁清归两块革命根据地。1933年第四次反“围剿”胜利后,成立闽赣省,下辖26个县,其中建宁、泰宁、宁化、清流、归化、彭湃、泉上、黎南、将乐、沙县等10个县,都在三明境内。1933年7月至1934年2月,东方军两次入闽作战,在永安、大田、尤溪等地新辟了大片苏区,三明全域都成为中央苏区。

风展红旗,如画三明。三明是全国闻名的中央苏区。工农红军和毛泽东、朱德等领导人在三明进行革命斗争期间,不但演绎了一出出惊天地、泣鬼神的革命史诗、英雄史诗,留下了丰富的红色政治资源和思想文化资源,也留下了丰富的文化艺术资源和思想宣传资源,留下许许多多感人至深的革命故事、英雄故事和斗争传奇。作为原中央苏区的三明全域,既是开展新时代美育教育的重要实践基地,也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新时代美育教育的思想资源、文化资源、艺术资源。

三明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文化艺术资源,有着深厚的文化韵味,展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三明拥有6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石壁客家祭祖习俗等5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几十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清流县“地滚龙灯”习俗已有近千年历史;永安大腔戏也称大门腔,是福建最古老剧种之一,有弋阳腔活化石之称;三明大田的张大阔公戏,学术界认为是宋代杂剧的活态遗存,是迄今遗存的最古老的戏剧艺术[16](P17-22);泰宁梅林戏俗称土戏、土京戏,是清代乾嘉年间,徽调经浙江、江西两路传入泰宁后,与当地方言和民歌小调、道教音乐相融合,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剧种。这些都是三明开展美育教育的重要基础和重要资源。

随着国家、省市对原中央苏区美育教育的支持与重视,三明美育教育取得了一些成绩。一是中小学美育质量提升,校地共生深度合作。如2017年起与市属中小学联合培养管乐队、民乐团等合作;二是美育实践成果显著,服务地方能力增强。如2014年起获省级及以上奖项近50余项,2014年11月校园剧《上大学》获第四届中国戏剧奖-校园戏剧最高奖、2018年12月获中国舞蹈荷花奖入围奖等。三是美育影响力美誉度提升,政府与社会认可。其美育经验先后在全国应用型本科音乐专业人才培养研讨会、福建省第六届大学生艺术节高校美育优秀案例汇报等校外交流,媒体也报道了基于苏区美育发展学院的“3351”点亮工程的美育实践等。

二、基于苏区美育发展学院“3351”内涵及应用型师资团队建设

(一)成立苏区美育发展学院的意义

苏区美育发展学院于2020年成立,立足苏区美育教育,打造各级各类学校美育资源共享平台,落实新要求,促进资源整合,推动苏区美育教育提质。成立美育发展学院,对于原中央苏区各级各类学校开展美育教育,培育和培养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接班人、建设者具有重要意义。一是落实服务新要求。既是落实《意见》和新时代美育发展战略的新要求,也是学校落实市校产教融合、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又一有力举措,更是服务于苏区文化艺术建设、为苏区美育教育建设赋能、聚力、开源的一次“点亮”行动。二是整合资源。新平台是整合区域内美育教育资源,建设校校、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实施美育精准扶贫、振兴乡村,助力苏区美育教师培育,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与社会区域文化艺术发展的美育建设先行区、示范区。三是促进新发展。平台聚焦苏区美育课堂教学改革,深度挖掘本土文化艺术资源开展美育课堂教学,深耕苏区美育课程体系建设,通过“国乐进校园”等美育项目合作,打造学校美育发展特色和新样板。

(二)“3351”点亮工程的内涵

苏区美育发展学院致力于打造“3351”点亮工程美育品牌。为实现苏区美育发展学院目标,构建了校内外美育协同发展的 “3351”实践模式,即三条路径、三个项目、五项成果、一个品牌。首先,实施路径的三个面向:一是面向政府、市教育局等,借力发力,推动全区域美育教育的开展;二是面向苏区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融合发力,让高校相关教学科研院所及专业教师、教辅人员,积极投身于苏区美育教育实践中,壮大全社会开展美育教育的力量;三是面向校内校外美育资源,聚力发力,将整个原中央苏区社会的各个层面、各个领域,都作为开展美育教育的平台和资源聚焦地,全方位地开展全面的美育教育。其次,是实行三个项目:对接苏区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协同推进三个美育项目,分别指美育教育基地、“国乐进校园”项目、全市中小学艺术测评。再次,是五项成果:对接苏区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指导撰写五个美育成果,分别指两篇美育论文、两项教改项目、一项教学成果奖。最后,是一个品牌:对接苏区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打造一个美育教育品牌。

(三)打造苏区美育应用型师资团队

形成校企协同的“双师双能”型教学团队。依托已成立的苏区美育发展学院,深化苏区高校与政府、企业、中小学校的产教融合,打造苏区美育应用型师资团队,见图 1,加强高素质“双师双能型”美育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与美育育人能力,组建国家、省、市、县、校(高、中、小)学校美育师资团队。有计划地安排专业课师生到福建省艺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专业课程培训、项目研发的美育实践,通过开展与音乐学专业相关的美育技术开发和服务地方文化的艺术实践,提升教师适应苏区学校美育教育教学与实践能力,以“资源共享”和“学生共育”的美育人才培养模式[17][18]为导向,开展“双师双能”等主体教学形式,依循苏区美育发展学院—音乐学专业群—应用型教学团队—项目驱动创新班—富有地方特色美育课程体系“五位一体”路径,深化“233”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19](P96-100),充分聚集校政、校校、校企及校内优势资源,优化美育育人团队,通过柔性引进政、企等美育师资,承担美育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任务;校内外选派美育师资进修,提升育人能力和服务地方能力;完善“双师双能型”美育教师激励机制,将美育实践地方服务纳入职称聘任。

三、应用型高校美育资源共享平台的构建

基于苏区美育发展学院的“3351”点亮工程探索,打造苏区美育应用型师资团队,通过驱动创新班实现 “项目—课程—特色”的一体化发展,形成应用型高校美育资源的共享平台。

图1 苏区美育应用型师资团队示意图

(一)构建“3351”共建、共管、共享、共赢新模式

苏区高校美育协同发展的“3351”新模式,旨在建立规范的运作章程和管理制度,推进校政、校企、校校深度融合的合作机制和管理模式,以音乐学专业为主体,融合美术学、设计学、播音主持、思想政治等学科专业,协同三明市教育局、三明市文旅局、三明市艺术馆、各中小学,以福建省艺萌传播有限公司等企业为孵化平台,通过系统规划、加强引导、借力汇力等举措,共组以专业群团队[20](P22-27)为主体的苏区美育发展学院的孵化圈,构建服务地方的美育教育师生团队,形成“共建、共管、共享、共赢”的校企合作协同发展机制,整体推进苏区美育高质量发展。

(二)依托创新班实现“项目+课程”一体化发展

推进美育项目驱动创新班建设,增强专业美育创新能力,实现音乐学专业美育 “项目驱动+课程设计”的一体化协调发展,将学科建设融入苏区美育创新教育模式建设与发展中,协同三明市教育局组建艺术测评创新班(音乐、美术),主要包括民乐、管乐、合唱、舞蹈等项目,主动服务区域文化艺术教育和创新创业发展,根植产教融合创新班课程体系,见图2。

图2 产教融合创新班课程设计示意图

以音乐基础教育、舞台演出策划、器乐合奏、声乐演唱、器乐演奏、舞蹈等课程设计为载体,形成能够服务于地方文化艺术教育发展要求的学科方向与特色,为学科和专业建设构筑发展平台和技术高地。通过美育驱动创新班的创新实践,增强学科专业发展美育创新能力,凝练美育教育特色,带动地方文化艺术美育教育的创新发展,逐步形成良好的大美育育人环境。[11](P54-56)

(三)加强美育研究拓展美育课程体系

以苏区美育发展学院为平台,统筹校政、校企、校校及校内各类美育教育资源,加强苏区大中小学校美育研究,拓展美育课程体系,见图3,围绕“3351”协同育人新模式,以“资源共享”与“学生共育”的理念,以苏区美育发展学院、应用型师资团队、项目驱动创新班为载体,对准美育人才培养目标,通过美育课程标准、美育教学实施、美育教学目标、美育教学评估等“学生共育”环节,构建以音乐专业为主体、孵化美术学等其他专业的美育课程体系,打造苏区高校美育与服务地方的专业群,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美育理念,加强苏区大中小学校美育研究。

图3 苏区大中小学校美育研究与课程体系示意图

(四)根植特色拓展美育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

一是充分挖掘三明地方戏曲、曲艺、器乐及歌舞等音乐文化,积极将其融入美育的教学实践、理论创作、科学研究等美育育人的全过程,凝练出本土化的美育实践特色[21](P37-39),尤其要彰显出苏区高校美育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方面的区域优势。二是拓展美育项目国际交流与合作,深化中外美育教育特色,借助“一带一路”,拓展美育教育的思路,深化中外合作办学深度和广度,深入与俄罗斯高校合作交流(本、硕、博学位联培与师资柔性互派),积极引入俄罗斯等沿线国家的声乐、管乐、舞蹈等优质师资,并选派苏区高校优秀的特色美育师资赴俄等国交流学习、演出及教学,以期传播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

四、应用型高校美育资源共享平台的实践成效

苏区美育发展学院充分利用其美育人才储备资源与美育优质师资等方面区域优势,本着“互惠互利、共商共赢、协同发展”的原则,积极发挥应用型高校美育师资团队的引领作用,打通第一课堂与第二、第三课堂之间不通畅的壁垒,依托民乐团、管乐队等团队为载体拓展美育实践体系,点亮“3351”校内外美育协同发展新模式,积极推进校政、校企、校校的美育协同育人进程,构建应用型高校美育资源共享平台,进而实现原中央苏区应用型高校服务于地方文化艺术与中小学校美育实践的良好局面。目前,已积极争取由高校牵头,并与三明市教育局、苏区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福建省艺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协同完成艺术测评工作。

自2013年至今,苏区应用型高校音乐专业依托美育资源共享平台在服务地方文化艺术与中小学美育实践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见表1,近三千人次师生参加了千余场左右的演出、比赛及项目,这在一定程度上为苏区应用型高校美育教育与创新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以民乐团为基础,拓展管乐队、合唱团、舞蹈团等美育实践团队,先后与三明市客家文化艺术中心、三明市教育局、三明市三元区第二实验小学、永安市政府、三明市梅列区第二实验小学、福建省艺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单位开展合作,深化校政、校企、校校及校内的产教融合协同发展,基于苏区美育发展学院“3351”点亮工程,打造苏区美育应用型师资团队,推进美育项目驱动创新班建设,加强苏区大中小学校美育研究,拓展美育项目国际交流与合作,构建应用型高校美育资源共享平台,推进苏区美育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形成苏区美育校地共生的新格局,彰显苏区应用型高校在辐射三明市区美育教育的能力及影响力,迎合中小学校美育师资与创新发展的需要,为“共建、共管、共享、共赢”美育教育的创新发展奠定了基础。

表1 应用型高校三明学院美育资源共享平台的实践成效

三明学院苏区美育发展学院通过 “资源共享”和“学生共育”的美育人才培养范式,以协同共享、特色发展为导向,破解了应用型高校美育育人实践中所存在的协同育人单一化、培养模式同质化、美育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有效推进了高校与地方政府、企业、中小学的产教融合发展,构建出应用型高校美育资源共享平台,有力凸显了应用型高校美育教育的引领能力,以及在服务地方中小学美育教育方面所发挥的突出作用。应用型高校美育资源共享平台的构建,关键要突破校园时空局限,吸纳社会文化艺术力量以及美育发展资源、艺术实践品牌、艺术管理、艺术市场管理与运作等要素,以美育为纽带串联音乐学、美术学、艺术设计、文化传播、管理学等专业,打通艺术及人文专业群的美育教育体系,主动对接区域美育发展需求,积极服务区域美育发展,构筑区域美育特色课程,凝练本土审美元素,逐步构建成要素较完整、制度逐步配套、运行效果良好的、具有一定辐射作用的区域美育教育中心。

猜你喜欢
三明苏区美育
论公民美育
红星照耀下的湘鄂赣苏区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苏区人家
苏区创业致富人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任弼时与湘赣苏区的“肃反”
“三明联盟”能走远吗
“三明联盟”不是梦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