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躁” 消“隐” 反“瞽”

2021-05-11 10:53潘吕丹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21年4期
关键词:教学实效信息技术

潘吕丹

【摘   要】精彩的引导能使教学妙趣横生,使学生的认知得到深化,灵感得到激发,情感得到升华。然而,平时的信息技术课堂常常存在引导过程“喧宾夺主”“草草了事”“削足适履”的现象,影响教学质量。实践证明,采用戒“躁”、消“隐”、反“瞽”的引导语,引在倾听后,引在分歧时,引在兴趣点,能够避免这些问题的产生,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关键词】引导语;信息技术;教学实效

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意思是侍奉君子有三种过错:没有轮到他发言而发言,叫作急躁;轮到他发言而不发言,叫作隐瞒;不看脸色而贸然发言,叫作盲目。的确,说话是一门语言艺术,要得体,要适时,要有分寸,要看场合。简短的三句话,让人想到了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引导艺术。精彩的引导能使学生的认知得到深化,灵感得到激发,情感得到升华。然而回顾平时的课堂,教师自认为有效的引导是否存在“喧宾夺主”之嫌?是否存在“草草了事”之过?是否“削足适履”,看似“引”实则“束”?实践证明,教师应采用戒“躁”、消“隐”、反“瞽”的引导语,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戒“躁”——引在倾听后,避免“言未及之而言”

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经常会设计让学生自主探索后与大家分享收获的环节。

【案例1】《复制与变换》探索“复制图形”教学环节

(学生上台演示)

生:先把这个图形框起来。(学生用了默认的画笔工具)

师:框选的时候要先点击“选择”工具。先点“撤销”,重新來过。

(生重新操作)

师:然后把粘贴的图形拖动到对应的位置。

(生不停地拖动,拖不出来)

师:(抢过学生的鼠标)因为这位同学粘贴好后,鼠标点了一下旁边区域,图形没有被选中,所以图形拖不动。我们再来看一遍。

【案例分析】

片段中的教师表现得比较急躁,学生一出现错误,还没等学生自己思考就直接告诉他该怎么做。后来教师干脆拿过鼠标自己进行演示。像这样“喧宾夺主”的引导十分常见。如果教师的倾听不够耐心,又有什么理由要求学生在课堂中认真地倾听呢?教师一次一次地打断学生,又何谈“尊重学生,以生为本”?何谈让学生亲历构建过程?

“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要素组成的,缺乏对学生的了解,即使有精致完美的教学设计,也无法生成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所以在学生演示的时候,教师一定要静静地倾听,让学生把所有的知识和能力都展现出来。这些零碎的、不成熟的想法是学生未来发展的现实基础,也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真正要解决的问题。

【案例2】改进后的《复制与变换》探索“复制图形”教学环节

(学生上台演示)

生:先把这个图形框起来。(学生用了默认的画笔工具)

(当学生不能选择时,师静静等待……)

师:不要着急,为什么是一支画笔呢?仔细想一想,你是不是漏了一个步骤?

(生自己发现要先点击“选择”)

生:框选后点击“复制”按钮,再点击粘贴。

师:你能不能再复制一个?(学生操作)

师:关于这两次复制粘贴出来的图形,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两个图形可能是重叠在一起了。

师:你们真会动脑筋!在画图程序里,粘贴出来的图形全部都在左上角的位置,所以我们在粘贴完后要把图形移动到其他地方。

【案例分析】

上述教学环节中,教师看到学生出错后,先是静静地等待学生自己思考,再在学生想不出对策后用“为什么是一支画笔?”“是不是漏了一个步骤?”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找出答案。最后,又利用“能不能再复制一个?”这一问题巧妙地引导学生发现“粘贴后要把图形移动到其他地方”。这一系列的引导都是在过程中形成与实现的。经过一步步的有效引导,学生从观察到思考,从发现到解决,经历了一个投入再投入、提高再提高的过程。这样的引导才是有效的、有艺术性的引导。

二、消“隐”——引在分歧时,避免“言及之而不言”

【案例3】《词语输入速度快》探索“全拼、混拼、简拼哪个快”教学环节

师:这么多种输入法,哪种最快呢?

生:简拼快。

生:混拼快,有个词语简拼翻了好多页都没有。

生:我不同意,我用全拼很快的。

生:我也不同意,我用手写也很快。

(师见状,想说点什么却欲言又止,直接进入下一个环节)

【案例分析】

案例中,教师本想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体验“混拼和简拼可以成为全拼的优化,提高输入速度”,可学生的回答打乱了他的预设。从教师的欲言又止可以看出他在“引”与“不引”之间选择了“不引”。这样的“隐身”行为,使本设计环节成了无效教学,课堂生成被忽略。

【案例4】改进后的《词语输入速度快》探索“全拼、混拼、简拼哪个快”教学环节

师:这么多种输入法,哪种最快呢?

(学生意见出现分歧)

师:好,那我们再来做两个小练习。

1.用简拼输入法输入下列词语:金蝉脱壳、百里挑一、金玉满堂、背水一战、霸王别姬。

(生体验到简拼输入速度很快)

2.用简拼输入法输入下列词语:褐色、远大、芦荟、凯旋、喷洒。

(此时生体验到简拼输入速度很慢)

师:那你用全拼或混拼试试。

生:比简拼快多了。

师:通过这两个小练习,想一想:为什么四字成语用简拼这么快,而二字词语用全拼或混拼更快呢?

学生不难得出,由于重复的词语太多,用简拼法拼二字词语比较慢,而四字成语则因为重复词少,所以用简拼法比较快。

【案例分析】

当学生的想法出现分歧时,才是真正体现教师价值的时候,教师的引导会让学生经历从不解到理解、从模糊到清晰的过程。经过改进的教学,教师面对学生的不同回答,并没有选择“隐身”,而是设计了两个对比小练习。学生通过对比,自主地发现三种拼法各有利弊,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拼法。得出这个结论后,教师再向刚才说手写比较快的同学提问:要不要再试试手写?学生在尝试过前面的方法后,自然不会再选择手写。其实,教师还可以告诉学生当出现不认识的字的时候,手写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这样,教师对学生前面出现的问题都做了引导。这样的引导极具成效。

三、反“瞽”——引在兴趣点,避免“未见颜色而言”

【案例5】 《信息交流方式》探索“网络交流方式”教学环节

师:小组讨论一下,网络上有哪些交流方式?

生:QQ、微信。

师:除了这两种,还有论坛、邮箱,等等。同学们听说过吗?

(生摇头)

师:论坛是在線商业服务中的团体组织。现在比较常用的论坛有……(教师讲了许多关于论坛的内容,学生一脸茫然)

【案例分析】

案例中,学生没有接触过论坛和邮箱之类的交流方式。教师为了让学生了解这些方式,补充了很多内容。但是,在操作性如此强的信息课中,让学生坐着听教师介绍一种自己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交流方式,结果显然会事倍功半。教师一味地介绍,学生却十分茫然。这样的引导有价值可言吗?

【案例6】改进后的《信息交流方式》探索“网络交流方式”教学环节

(当学生说出QQ、微信时,师拿出手机向学生演示聊天过程)

师:谁有QQ号?我们加个好友,一起来聊几句。

(师用手机与生演示QQ聊天过程)

师: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老师和这位同学在聊天前做了一件什么事?

生:加好友。

师:是的。无论是QQ还是微信,都只有好友之间才能进行交流。那么,有没有什么交流方式是可以跟非好友进行的呢?

师:让老师来告诉你们。(出示论坛)这个平台叫论坛,只要是注册用户,不管是不是好友,都可以在发表的帖子后留言交流。但它的局限性是不能进行实时交流。

(生一脸好奇)

【案例分析】

改进后的教学环节中,教师最大的改变就是“眼中有学生,心中有学生”,加强了对学生的关注度,找准了有利于学生理解的关键点。教师从学生熟悉的交流方式入手,让学生发现这两种沟通方式只有好友之间才能交流的局限性。一句“有没有什么交流方式是可以跟非好友进行的呢”马上激起了学生的求知兴趣,自然而然地引出了论坛这一交流方式,从而使学生了解了各种交流方式的特点,完成了教学目标。这样的引导摆脱了教师的盲目说教,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生动鲜活。

“躁”引、“隐”引、“瞽”引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厢情愿”。虽然教师都知道课堂教学中要以生为本,自己是引导者。可上课时,总是不自觉地把学生引到自己的框框里。看似“引”实则“束”,如同“削足适履”。教师唯有在关注学生本身、关注过程本身、关注教材本身的前提下,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才能让自身的引导与学生的学习真正达到和谐统一的境界。

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不断积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用心感悟,时时审视自己的引导者作用是否真正得到发挥。同时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行为,注意戒“躁”、消“隐”、反“瞽”,由此才能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参考文献:

[1]周进进.“引”在愤悱正当时:音乐教学中有效引导策略举隅[J].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14(3).

(浙江省金华市东阳市横店镇第三小学   322118)

猜你喜欢
教学实效信息技术
浙江天正思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以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美术理解与表现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提高中职德育课堂教学实效的策略
试论如何利用结课技巧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实效
巧妙运用微课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
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