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珍燕
【摘 要】作业管理是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学校管理者应以“亮点思维”规范作业形式,创新作业设计,强化管理效果,从而提升学校的作业管理效能,让作业成为高效教学的坚实基础。
【关键词】亮点思维;作业管理;规范;创新
对于学生而言,完成作业是他们在课堂学习之外最主要的学习方式之一,能够帮助他们进一步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对于教师而言,作业布置是一项特别的教学任务。对于管理者而言,作业管理是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作业管理效能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作业管理过程中,管理者需要有亮点思维,在倡导“规范”的基础上,抓住教师有创意、有特色的亮点做法,并将亮点做法进行放大和推广,使作业的内容与形式更为丰富,让作业的功能与价值得到发挥。
一、以“亮点思维”规范作业形式
规范是对作业的基本要求,是对作业质量的基本保证。但规范并不意味着禁锢思维,扼杀创意。
(一)规范作业布置
1.规范作业布置,首先要保证作业量适当。《浙江省中小学生减负工作实施方案》指出,各学科家庭作业总量和作业时间由学校年级组统筹调控,时长把握以班内中等程度学生为参照。学校严格把握作业的“量度”,设计符合不同层次需要的合理、合法、合情的作业量。班主任老师在作业总量控制方面起统筹、协调作用。
2.规范作业布置,要关注对作业内容的规范。每个学科在布置作业时,要做到书面作业和口头作业、实践作业相结合。教师要从课程标准、教材和学情出发,做到精选、精编、精讲、精练,减少机械性作业。配套作业(课堂作业本)力争在课堂内完成,体育学科以达标项目为作业内容,音乐学科可适当布置音乐欣赏、乐理记忆等作业。各学科在设计实践性作业时要体现趣味性、多样性、探究性。
3.规范作业布置,要注意作业要求的规范。(1)加强格式示范。教师布置作业时要让学生明确每一项作业的格式要求,给学生标准的范例。对于如何订正作业、作业订正格式、订正位置等最好也能形成统一。(2)严把作业质量关。教师应要求学生在完成作业时要养成善思考、快订正、勤反思等基本习惯。(3)强调书写习惯。教师应要求学生保持作业本整洁,书写工整,做到“提笔即练字”。
(二)细化作业批改要求
细化作业批改要求主要体现在批改时间、格式、质量、形式四个方面。首先,批改订正要及时。作业批改任务要求在作业布置的当天完成。这样,学生的错误能及时得到反馈。教师可以通过面批提高指导效率。其次,要规范批改格式。批改符号要规范、书写要工整,要求做到逐题审批,打成绩的位置最好也能相对固定。再次,要保证批改质量,细心纠错不遗漏。教师要做到“能小勾不大勾”,这样更能发现学生细小的错误,不漏批错批。最后,多样评价增兴趣。教师应对不同年段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同时可配上激励性评语,用作业批改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教师可以对优秀的作业成果进行奖励,使学生强化对作业的自我规范。
(三)适时监控引导
教学管理者对教师的作业监控,并非仅仅关注教师布置作业是否规范、批改作业是否认真,更重要的是能否发现教师在作业设计中的亮点。教师应结合学校的作业管理要求,不断优化作业布置的内容、形式,让学生喜欢做、认真做、有效做,形成亮点。同年级同学科的教师可以交流探讨作业管理的方法,学习他人的亮点,改进自己的不足;教学管理团队可以通过调研了解情况,展示优秀的作业设计方法,促进教师整体优化自身水平。
二、以“亮点思维”创新作业设计
教师作业管理中的亮点可以是在“规范”基础上产生的“创新点”。要形成亮点,教师不仅要关注对学生进行知识的全面性训练,还要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引导也融入其中,努力让作业不再是单一、枯燥的文本,而是一种充满情趣的学习活动。实践中,学校教师围绕“作业设计”逐步形成了如下亮点。
(一)打破传统,寻找“实践探究作业”的亮点
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尝试打破传统作业形式,不断摸索实践探究型作业,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作业布置方式。
1.课内、课外相结合,精心设计拓展作业。如某四年级数学教师在学生学了公顷、平方千米面积单位后,让他们去实地进行测量,感受1公顷究竟有多大。
2.短时、长时相结合,关注长时作业布置。如有科学教师设计了“长时探究记录表”,让学生课后用一段时间观察记录“小豆芽成长记”。
3.个体、团队相结合,探索合作作业方式。如有语文教师尝试帮助学生建立“学习共同体”,促进其合作完成作业。如采用“家有好声音”亲子朗读的方式,提高朗读品质,促进亲子关系;采用“课本剧表演”的形式展示学习成果等。这些方式都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合作学习 。
4.德育、活动相结合,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如某班主任设计了“光盘行动”作业,让学生走进周边小店,张贴倡议“光盘行动”的广告。
(二)关注差异,寻找“分层设计作业”的亮点
有教师意识到,一直以来在作业难度和数量上齐步走的作业布置方式已经无法适应如今的学情。要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对作业进行分层设计,让学生在各自的起点上一同向前发展。“小纸条”式分层作业应运而生。
教师每周整理出本周内学生作业中错误率最高的题目,通过“小纸条”的形式,个性化布置作业,形成学科作业巩固管理的新方式。对于学习空间较大的学生,“小纸条”上的练习基于课本,又高于课本,具有一定挑战性。对于中等生而言,“小纸条”上的题目来源于课堂作业中出错题目的同类题。对于学力较弱的学生而言,教师引导他们采用错题本,整理自己平时作业中出现的错题。
三、以“亮点思维”强化管理效果
管理者不但要善于捕捉教师在创新中形成的作业亮点,更要勤于肯定并选择性地对亮点进行推广,让更多的教师、学生获益。
(一) 提供展示平台,着力放大亮点
管理者要为教师提供从教研组到學校的多层级展示平台,将日常管理过程中挖掘出的亮点在不同层面上进行放大、推广,从而将个人效应转化为“蚁团效应”。如学校搭建了教研组“作业管理”研讨平台,在研讨中挖掘教师的亮点做法;搭建学校主题论坛平台,展示教师关于作业布置、作业批改、作业评价等方面的亮点;搭建出版汇编平台,将每位教师撰写的作业管理案例推荐发表或进行汇编。这些举措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同时,满足了更多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学习需求。
(二)借助亮点推广,进行二次规范
如果某些亮点得到绝大多数教师的认同,那么它就具备了推广的意义。例如,围绕精准教学,学校管理者针对预习作业、课堂练习、课后作业的布置开展了一系列研讨活动,其中的一些做法得到了多数教师的认同。管理者便将这些原本零散的亮点集中进行梳理,使之成为新规范。如在作业布置“少而精”的前提下,教师精准设计了“三练”(预习练、课中练、课后练)的要求。管理者对此进行了推广,这也是对教师作业布置的二次规范。在此基础上,教师各尽所能,不断创新,产生新亮点,推广后再成为新规范……这样的过程循环往复,不断提升教师在反思教学、创新实践方面的能力。
总之,作为学校教学管理者,要重视作业这一平常又特别的教学环节,运用“亮点思维”,科学对待作业,研究优化作业,为高质高效的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静静.学习共同体:走向深度学习[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
[2]祁丽朵,马建明.解读“差异教学”,关注“个性发展”:语文教学中学生个性差异发展需求的思考与探索[J].小学教学研究,2013(6).
(浙江省嘉兴市行知小学 314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