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李平
有一次,我读到这样一个故事:美国的一对夫妇用了十几年时间跟踪拍摄野生动物的生存状况,曾遇到某些动物幼崽受伤或面临危险的场景,妻子数次想施以援手,但丈夫都阻止了。随着拍摄的深入,妻子明白了丈夫的用意:爱,有时候要无动于衷。
我想,面对学生问题时,何不尝试一次“无动于衷”?
周三中午巡查教室时,小梅手里攥着一个东西来到我身边。她摊开手,把一条断裂的手链递给我看,原来,小源追赶小梅时,小梅的手碰到了铁钉,把奶奶从台湾带回来的手链给弄坏了。小梅和小源课间疯闹是家常便饭,我批评教育多次,但收效甚微。或许这次是个契机。我分别询问小梅和小源:老师平时有没有提醒过你课间不能追赶打闹?在得到肯定的答复之后,我决定“无动于衷”:既然老师经常告诫你们,你们仍然我行我素,现在出现问题,你们能不能自己解决呢?
周五放学后,小梅和小源到办公室找我。还没等我开口,小梅就说:“老师,事情已经解决了。如果我遵守班规校纪,如果我不在小源面前炫耀零食,问题就不会出现。”小源也一脸歉意地说:“以后我再也不疯赶打闹了。”我的“不闻不问”竟然让这两个调皮蛋自我觉醒了。假如当时我出面来解决,能怎么做?各打五十大板?结局会这样吗?
我以前有一个习惯,学生自习时,我一手拿着扫帚,一手提着簸箕,将教室各个角落全清扫一遍。我想这样率先垂范引导学生讲卫生。可事实是,前一节课我打扫干净的走廊,后一节课又出现了垃圾。后来,我明白有些孩子根本没有关注我的身教,所以,我也来试一试“无动于衷”吧。我留意观察班级卫生习惯糟糕的几个学生,一段时间不再提醒他们桌子底下有垃圾,有时话到嘴边我又硬生生忍住了。我也不再帮他们打扫卫生,任由教室某些区域变成垃圾场。渐渐地,有几名学生看不下去了,主动打扫自己小组的卫生了;渐渐地,有的学生抗议本小组最不讲卫生的同学了;渐渐地,有的小组长要求小组成员轮流带垃圾袋了……渐渐地,“一周彻底打扫一次,平时重在保洁”的班规形成了。
尝到了甜头,我的“无动于衷”一发而不可收。每周三的班队课,我不再过问。班级团支书周一上午就会去政教处的公告栏里了解这一周的活动主题,然后确定承担本周班队课的人选。接受了任务的2名同学利用周一、周二的晚上积极准备,周三的班队课总能惊艳全班。我的任务是拍视频,在家长微信群晒晒孩子们活动的靓照。“我守纪、我快乐”“我劳动,我快乐”“我奉献,我快乐”“我读书,我快光”等一系列的快乐天使班队课,还有“学雷锋,见行动”“安全伴我行”等主题班会,每一次都那样精彩。
话说回来,我的“无动于衷”并不是真正的无动于衷,而是变一种方式关注和教育。小梅和小源两个孩子虽然顽劣,但心性不坏,我甩手不管,他们不会让事态进一步恶化。他们找我承认错误后,我在紧接着的周一向全班通报了这件事,既批评了他们,更对他们冷静化解矛盾的做法予以肯定。班級卫生状况能得到根本改善,是我在小组长会议上把“小组卫生干净整洁”这一条纳入了优秀小组评选标准;班队课之所以能放手,是因为有团支书这一得力助手……每一个看似无动于衷的背后,其实都有深思熟虑的“阴谋”。如果你也曾和我当初的遭遇一样,不妨试一试“无动于衷”式的教育。(文中学生均为化名)
(作者单位:湖北省松滋市实验初级中学)
责任编辑 陈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