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编辑部
早在2018年,教育部等九部委就明确发文,要求在中小学阶段深入贯彻落实减负措施,为学生的健康良好发展提供切实保障。现阶段校外培训现象仍较为严重,应当积极落实党的教育新政,严格管理校外培训机构,防止再生乱象,为素质教育创造出良好的社会环境,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育出更多的合格人才。然而目前校外培训机构仍有以下几个方面存在较大问题:
一是刻意营造危机环境,向学生家长贩卖焦虑。当下国家提倡素质教育,逐步对应试型教育方式进行改革,意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人才库培养提供大量高水平、高质量的人才。而校外培训机构为了谋取更多利益,往往采取贩卖焦虑的手段,刻意营造危机环境,意图使更多的学生家长在焦虑心理下“报班”,将升学作为主打的吸睛点,大力营造出充满“危机”和紧迫感的社会环境,对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及其家长进行无差别轰炸覆盖,吸引更多的学生家长将子女送至课外补习机构并以此进行大量牟利。
二是乱收费情况较为严重,学生家长面临退费难的问题。许多机构往往在前期宣传中对于收费政策大谈特谈,却对于如何退费的问题避而不谈,导致了家长在课外培训机构交完费之后,后期因种种事由需要退课时,却发现自己面临着退费难的问题。机构在面对需要退费的家长时大都选择拖延战术,以设置的各类霸王条款为学生家长的退费设置阻碍,使许多需要退费的家长不胜其烦,退费过程更是十分曲折。
三是针对培训机构的管理不到位。许多未取得相应资质的培训机构也冒出头来加入教育培训行业。教育行业的行情十分火热,每年都有许多新的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希望借助参与开设校外培训机构而谋取利益。但这些培训机构的质量大都良莠不齐,一些机构实际上并未取得相应的资质,其师资力量不足、内部管理混乱,却仍选择抱着侥幸心理来招收学生、违规运营。而针对这些数量繁多的培训机构,以现有的行政执法力量而言,因相关人手不足,往往导致很难对他们进行面面俱到的监督管理,这就导致了一些没有实力参与教育培训的机构得以浑水摸鱼参与进来。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着手治理:
一是抑制住贩卖焦虑的恶劣风气,为中小学生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政府、家长及学校方面应当抵制贩卖焦虑的恶劣风气,及时从应试教育的思维模式中转变过来,重视素质教育,注重学生全方面、多方位的发展,将重心放在提升其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当中来,避免跳入校外培训机构专为学生及其家长所设计的“升学焦虑”陷阱之内,更是要摒弃“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之类的不良思想,杜绝中小学阶段的恶性竞争。
二是要求校外培训机构明确收退费标准,为有相应需求的家长提供便利的退费条件。各类校外培训机构不应当为退费家长设置各种各样的门槛,应当规范收退费标准,以公平交易的原则参与到教育培训的市场当中。物价部门也应对于校外培训机构的定价加大审查力度,防止其出现天价收费或诱导消费、层层收费等搅乱市场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住乱象丛生的教育培训行业收费乱象。
三是针对校外培训机构加强准入门槛和资质审核,避免无资质、无实力的机构参与进教育培训行业当中。相关行政执法部门也应当增派人手,针对无资质校外培训机构加大打击力度,规范化校外培训机构的管理,为学生及其家长创造良好的选择环境。在市场准入方面应当制定相应的高标准,使有相应资格及实力的教育培訓机构进入市场,从源头上狙击“黑培训机构”;并应定期检查教辅机构运营情况,迫使教育培训行业进行自我净化和提升。
积极落实党的教育新政,严格管理校外培训机构,以此为中小学生减负、为素质教育铺路。
(责任编辑 袁 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