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病人发生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分析

2021-05-11 09:05宣皓晨王超凡陈军红李东野徐通达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1年8期
关键词:心房左室结果显示

陈 青,宣皓晨,王超凡,陈军红,李东野,徐通达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改变及人口老龄化发展,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逐年升高,高血压病人自身疾病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51.6%、45.8%和16.8%[1]。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慢性疾病之一,患病率明显升高,1980年我国T2DM患病率为0.67%,2013年为10.4%[2]。高血压病人常合并糖代谢异常,我国24.3%的门诊高血压病人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合并T2DM显著增加病人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3]。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随着年龄增长,AF发病率逐渐增高,一旦病人发生AF,存在极大的血栓栓塞风险,病人致残率及致死率增加[4]。高血压是发生AF的重要危险因素,引起左心房压力增高,从而导致心房间质纤维化。炎性细胞浸润与AF发生有关[5]。T2DM常是与AF共存的疾病,导致心房间质纤维化,损害心肌细胞传导束,减慢传导速度,是AF发生的病理结构基础[6]。本研究回顾性观察高血压合并T2DM病人同时患有AF及AF亚组中阵发性心房颤动(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PAF)、非阵发性心房颤动(non 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NPAF)病人生化指标变化,探讨高血压合并T2DM病人发生AF的相关危险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观察2018年1月—2019年12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高血压合并T2DM病人506例(对照组),高血压合并T2DM同时发生AF病人512例(AF组);同时将发生AF病人512例分为PAF组(248例)和NPAF组(264例)。高血压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1]制定的诊断标准,T2DM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2]制定的诊断标准,AF符合《老年人心房颤动诊治中国专家建议(2011)》[7]制定的诊断标准,同时具有AF发作时的心电图。AF分类:PAF为发作时间<7 d,可自行终止或干预后终止;NPAF包括持续性心房颤动(发作时间>7 d,经治疗后转复为窦性心律)、长程持续性心房颤动(发作时间>1 年)和永久性心房颤动(经医生和病人协商后放弃恢复窦性心律)。本研究符合2013年修订的《赫尔辛基宣言》相关要求,病人或家属知情同意。

1.2 排除标准 既往有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心包炎;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急性脑卒中、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合并严重肝肾功能损害;感染性疾病;糖尿病急性并发症;近期合并创伤、手术;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恶性肿瘤、血液系统疾病;其他内分泌系统疾病等。

1.3 研究方法 记录两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合并危险因素,包括吸烟史、饮酒史、高脂血症、冠心病史;目前口服药物,包括胰岛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CCB)类、利尿剂;入院后心脏彩超测定指标,包括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实验室检查指标,包括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肌酐(Scr)、总胆红素(TBIL)、总胆汁酸(TBA)、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脑钠肽(BNP)及尿酸。

2 结 果

2.1 对照组与AF组临床资料比较(见表1)

表1 对照组与AF组临床资料比较

2.2 NPAF组和PAF组临床资料比较(见表2)

表2 NPAF组和PAF组临床资料比较

2.3 高血压合并T2DM病人发生AF的Logistic回归分析 将表1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指标作为自变量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高血压合并T2DM病人发生AF的危险因素。结果显示:BMI、吸烟史、LAD、HbA1c及hs-CRP是高血压合并T2DM病人发生AF的独立危险因素,而LVEF、TC、LDL-C、TBIL是保护性因素。详见表3。同时AF亚组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LVEDD、Scr是发生PAF的独立危险因素,而LVEF、TBIL是保护性因素。详见表4。BMI、SBP、LAD、HbA1c及hs-CRP是发生NPAF的独立危险因素,而LVEF是保护性因素。详见表5。

表3 高血压合并T2DM病人发生AF的Logistic回归分析

表4 高血压合并T2DM病人发生PAF的Logistic回归分析

表5 高血压合并T2DM病人发生NPAF的Logistic回归分析

2.4 应用ROC曲线评价相关指标预测高血压合并T2DM病人发生AF的临床价值 应用ROC曲线预测高血压合并T2DM病人发生AF的临床价值,结果显示,LVEF、LAD、TC、FBG及HbA1c可预测高血压合并T2DM病人发生AF。详见表6。

表6 各变量ROC曲线分析结果

3 讨 论

AF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2010年全球AF病人约3 350万例,以每年500万例的速度增长,患病率进一步增加。AF病人发生心力衰竭、脑卒中和死亡明显增加,20%~30%的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与AF直接相关[8]。高血压合并T2DM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这类病人由于血压增高引起左心房、左心室重构及血糖代谢紊乱,导致心肌间质纤维化,共同损害心肌细胞传导束,进而导致AF发生。高血压合并T2DM病人常存在BMI、血脂、尿酸、尿蛋白过高等代谢性危险因素,这些因素共同促进并加重心血管事件发生和发展[1]。因此,本研究探讨高血压合并T2DM病人发生AF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分析预测因素,从而为改善预防措施及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本研究结果发现,吸烟史是高血压合并T2DM病人发生AF的独立危险因素。Zhu等[9]进行了一项关于吸烟与AF的荟萃分析,共涉及286 217例病人,其中包括11 878例AF病人,结果显示,吸烟者AF发病率更高(RR=1.23,P<0.05),戒烟可减少AF发生风险,但不能完全消除。本研究结果发现,AF组吸烟比例较对照组显著增高,且吸烟是高血压合并T2DM病人发生AF的独立危险因素,证实了吸烟可影响AF的发生发展。吸烟通过提高交感神经兴奋性,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液高凝状态等机制增加冠心病发病风险,但吸烟影响AF发生的机制尚未明确,目前仍在探讨之中。

随着生活质量改善,超重和肥胖人数增加,严重威胁人类健康。Wang等[10]调查显示,肥胖可增加新发AF的可能,BMI每增加1个单位,新发AF增加4%。肥胖增加AF风险的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肥胖可增加病人心房容积并导致心房间质纤维化,与AF病人心房重构有关,从而增加AF发生风险。肥胖病人血容量增加、左室舒张功能减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激活引起心肌结构改变和心肌电生理异常,均可能是肥胖引起AF的机制[10]。本研究结果显示,AF组BMI高于对照组,且NPAF组BMI高于PAF组;同时,BMI升高是高血压合并T2DM病人发生AF的独立危险因素,与上述研究结果一致。

LAD增大是AF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而AF发生进一步导致心房舒缩功能丧失,因此,LAD扩大与AF的发生相互促进。左室收缩功能障碍与AF有关,LVEF<40%是CHA2DS2VASc评分标准之一。左室收缩功能障碍与AF之间存在恶性循环,福雷明汉研究显示,AF可预测心力衰竭发展[11]。一项研究对1 066例非瓣膜性AF病人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左室中度、重度收缩功能障碍与非瓣膜性AF显著相关[RR=2.5,95%CI(1.5,4.4),P<0.01][12]。本研究结果发现,AF组LAD高于对照组,LVEF低于对照组,且LAD是高血压合并T2DM病人发生AF的独立危险因素,LVEF是保护性因素,证实了上述观点。

血脂异常和AF之间的关系仍存在争议,尚无一致结论。Annoura 等[13]研究发现,TC和LDL-C水平与AF发病率呈负相关。另一项研究显示,与非AF病人比较,AF病人TC降低(P<0.05),但L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4]。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AF组TC和LDL-C较低,TG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F亚组中也得到类似的结果。同时结果显示,TC和LDL-C是高血压合并T2DM病人发生AF的保护性因素。血脂异常与AF关系的机制尚未明确,有研究显示,年龄增大与血脂改变,进而改变心房结构与心房电生理可能是AF发生的原因之一[15]。

HbA1c是临床评估长期血糖控制情况的金标准,是决定是否需要调整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2]。本研究结果显示,高血压合并T2DM病人发生AF时HbA1c明显升高。高血糖通过炎症、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增加、转化生长因子(TGF)-β1高表达和缝隙连接蛋白Cx40、Cx43表达改变引起心房结构重构,进而引起心房电重构。高血糖通过影响神经血液供应,进而激活氧化还原途径并可能影响细胞代谢,导致心脏自主神经重构,T2DM病人心房氧化应激增加及连接蛋白重构均可影响心房重构进程,促进AF发生和发展[16]。HbA1c是AF病人NPAF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降低HbA1c水平可能降低AF特别是NPAF发生。炎症反应和AF之间的关系复杂,有研究发现,炎性因子可能参与AF发生。Witztum等[17]研究表明,AF病人炎性因子如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β、IL-8和IL-10水平较高,同时可预测AF发生及AF消融术后病人预后。本研究结果表明,AF组FBG、HbA1c及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HbA1c及hs-CRP是AF病人NPAF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AF组TBIL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对AF发生具有保护作用。TBIL可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已得到证实,但目前关于TBIL与AF研究较少,发生机制尚未明确,胆红素对AF的保护作用可能与TBIL的抗氧化及抗炎作用相关。

本研究对相关指标进行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LVEF、TC及FBG的曲线下面积<0.7,提示预测AF发生的临床价值一般。LAD及HbA1c的曲线下面积均>0.7,可一定程度预测高血压合并T2DM病人AF的发生。综上所述,高血压合并T2DM病人发生AF受到多种因素影响,BMI、吸烟史、LAD、HbA1c、hs-CRP是AF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LVEF、TC、LDL-C、TBIL是AF发生的保护性因素。临床根据病人是否存在发生AF的危险因素进行个体化临床干预或生活方式指导,从而减少AF发生。但本研究存在局限性,如样本均来自住院病人,存在一定的选择偏倚,确切结论仍需大样本、多中心研究进一步明确。

猜你喜欢
心房左室结果显示
超声心动图对不同主动脉瓣病变患者主动脉瓣置换前后左室功能变化评估价值研究
超声无创心肌做功技术在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左室收缩功能中的临床应用
心脏超声配合BNP水平测定在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
心房颤动与心房代谢重构的研究进展
心房破冰师
M型超声心动图中左室射血分数自动计算方法
最严象牙禁售令
左心房
花开在心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