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扩皮法减少PICC置管穿刺处出血的临床研究*

2021-05-11 03:31任卫兰谭美仲梁素芳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9期
关键词:导丝置管淋巴

任卫兰 谭美仲 梁素芳

广东省江门市中心医院血液科 529000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临床上的使用比较广泛,可以减少长期输液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1]。并且PICC置管的操作简单,患者的痛苦小,能够保护血管,留置时间长,在临床上有很高的应用价值[2]。但是穿刺的过程中会导致局部出血,因此,要选择更加有效的方式,帮助减少局部出血,提高穿刺质量[3]。本研究主要探讨对PICC置管的患者采用改良扩皮法的效果,以下为具体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4月—2020年3月20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PICC置管方法不同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每组100例。常规组患者男51例,女49例;年龄21~56岁,平均年龄(38.09±4.30)岁。研究组患者男59例,女41例;年龄21~54岁,平均年龄(38.46±4.28)岁。患者及其家属对研究知情,愿意加入研究;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进行本研究。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选择肘上7cm左右为置管部位,首先选择贵要静脉,其次是肱静脉。常规组:采用横切20°扩皮法。细针穿刺成功以后,将导丝置入,然后操作者平持扩皮刀刀柄,将扩皮刀贴紧导丝,导丝和皮肤平行,将刀尖沿着导丝进入皮肤的角度约20°,刺入皮肤以后进行扩皮,进入的深度约为3.0mm。研究组:采用微插管鞘法。用14号套管针进行扩皮,在使用之前要将套管针尾部的塞子取出来,避免出现刺伤,然后在导丝穿入成功以后将针头斜面的一半露出,将患者的皮肤绷紧,然后扩皮,针头从斜面进入皮肤,碰到外套管以后停止,然后将套管针退出,导丝上穿上皮肤扩张器,推并扭转将扩张器推入血管,同时退出导丝和扩张器的芯,将扩张器的套留在血管内。两组患者进行扩皮以后采用3cm×4cm的8层无纺布对伤口进行压迫,30s后将微血管鞘穿入导丝,推及旋转动作送入血管。置管成功后采用进行压迫止血,完后贴10cm×12cm的敷贴,用弹力绷带进行固定。

1.3 观察指标 (1)穿刺点出血量[4]:在扩皮后即刻、置管后24h以及置管后7d对两组患者穿刺点的出血量进行评估,出血量主要是通过计算血液浸湿纱布的面积来进行评价。(2)疼痛程度[5]和置管时间:置管成功后,让患者对疼痛程度进行评价。评分标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满分1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疼痛程度越剧烈。记录两组患者的置管时间,然后进行比较。(3)一次送鞘成功率[6]和淋巴漏发生率:记录两组患者一次送鞘成功率,一次将鞘送入为成功,需要进行二次扩皮或者退出重送为不成功。记录淋巴漏的发生例数,计算发生率。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穿刺点出血量比较 扩皮后即刻、置管后24h以及置管后7d,在穿刺点出血量上,研究组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穿刺点出血量比较

2.2 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及置管时间比较 研究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置管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及置管时间比较

2.3 两组患者一次送鞘成功率及淋巴漏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一次送鞘成功率明显高于常规组,淋巴漏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一次送鞘成功率及淋巴漏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PICC置管技术对于患有血液疾病或者进行化疗的患者当中应用比较广泛,能够为患者提供理想的静脉通路[7]。在进行置管的时候,要注意选择合适的穿刺血管以及置管部位,采用正确的穿刺方法,能够提高穿刺的效果,为后续的治疗奠定基础[8]。常规的纵向法进行扩皮很容易导致患者出现组织损伤以及淋巴管损伤,出血和渗液的风险比较高。因此,为了减少穿刺点出血,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扩皮方式[9-10]。

本文结果显示,研究组不同时间穿刺点出血量明显低于常规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置管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一次送鞘成功率明显高于常规组,淋巴漏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说明采用微插管鞘法可以有效减少穿刺点出血,减轻患者的疼痛,提高一次送鞘成功率,缩短置管时间以及减少淋巴漏的发生。微插管鞘法减少穿刺点出血可能是因为人上臂皮肤真皮乳头层的血管和表皮是垂直相向的,真皮的厚度在0.4~2.40mm之间,切皮深度达到3mm,突破了真皮层[11-12]。另外,贵要静脉位于肢体内侧,皮肤偏薄,扩皮口只有2mm,不会对皮肤表皮造成损伤,可以有效减少出血量[13]。微插管鞘法采用的14号套管针不需要另外配备,在使用的时候比较方便,进行扩皮的时候,针头斜面露出1/2,然后在扩皮以后针头碰到皮肤就停止,操作方便,并且容易控制力度,送鞘比较容易,一次送鞘成功率高[14]。研究组患者的扩皮切口只有2mm,仅仅切开患者的皮肤表皮,不会对皮下组织或者真皮层造成损伤,这样送鞘比较容易,对组织的损伤小,皮肤愈合快,疼痛的程度低[15]。

综上所述,对PICC置管患者采用微插管鞘法,效果好,能够减少穿刺处出血,有效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一次送鞘成功率,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导丝置管淋巴
超声内镜引导下近端胰管穿刺反向引导支架植入成功1例
用Guidezilla 延长导管与后扩张球囊联合取出冠状动脉嵌顿导丝1 例
教你一套全身淋巴按摩操
不同数学模型多b值DWI在预测子宫内膜癌淋巴血管侵犯中的能力
基于高频超声引导的乳腺包块导丝定位在乳腺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绕行钙化斑块正向内膜下重回真腔技术开通左前降支慢性完全闭塞病变1 例
注意,有种“胖”不能靠运动去减
分析个性化护理对老年科患者PICC置管后并发症的作用效果
急性胰腺假性囊肿的外科治疗
淋巴水肿的预防与照顾——乳癌康复者的隐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