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顺德
摘 要:在历史与社会课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做到更新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自我,相信自己能行;魅力绽放,活跃课堂氛围。文章主要结合毕业班的教学实践,对“历史与社会”复习课教学有效性进行探索,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学好“历史与社会”这门课程。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复习课;有效性;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1)09-0052-02
九年级的最后一个学期,对学生来说意味着升学考试,对教师来说则是责任与升学压力并存。在这紧张又充实的复习过程中,作为一名历史与社会课毕业班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笔者认为九年级最后阶段上好复习课,多用心,多思考,多动手,多做事,胜过口干舌燥讲课、生怕学生不懂的做法。
一、更新观念,相信学生能行
一些社会课教师往往讲得太多,生怕学生漏掉知识点,一不小心把一节课变成了“满堂灌”。笔者通过观察、询问、反馈和对比,发现学生很不喜欢这样的教学方式。所以,社会课教师要更新观念,相信学生在适当教学方法的引导下,能够掌握更多的考点知识。
1.相信学生,潜能无限
十六岁左右是青少年记忆力最好的时期,而历史与社会课主要在于让学生背诵、记忆有关知识,在了解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构建知识体系,解决规律性问题。学生的潜能空间很大,只要合理开发,效率非凡。因此,教师要相信学生,时刻挖掘学生的潜能。例如,笔者任教的班级有几名学生语、数、英的成绩都不错,但历史与社会的成绩较差。为此,笔者对他们个别布置学习任务要求,也就是今天必须完成哪几个问题,明天要读记背什么章节内容。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们的成绩提高得很快。
2.多多表扬,相信学生
埃默森说:“教育成功的终极秘密在于平等地尊重学生。”作为社会课教师,要教书出成绩、育人量品德,对待学生要用放大镜随时观察其弱点和短处,并随时放大其优点和长处。如本班有一位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他对班集体的事特别关心,一丁点儿的小事他都顾及并知会他人。有一天笔者很认真地对他说:“你是个特别聪明、记忆力超群的孩子,学习历史与社会时只要你用心,一定会比其他同学学得快乐轻松,并赶超他们”。过了一段时间,这名学生的学习和纪律都有了明显的进步。
二、提升自我,与时俱进
身为教师,不仅要兴趣广泛,专业知识丰富,而且要注重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喜好,容纳他们与成年人对人对事的不同价值认同,尊重他们,保护他们的新奇思维,培养他们自信、自强的品质。教师还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水平,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样,不仅能融洽师生之间的感情,而且能影响学生的品行。
1.熟悉历史与社会课的学科特点
历史与社会课程突出综合性、活动性、创造性和人文性,该课程包括了历史、人文、社会和地理等内容,属文综学科,从现行人教版的新编教材内容体系看,七年级教材主要是地理知识部分,包括认识地图地球、地形气候和中国与世界典型区域地理等。八年级教材内容是完全的历史知识部分,从中国与世界的远古开始一直讲到近代。九年级教材的内容是近现代中国与世界历史部分和当今现实社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讲的都是比较贴近现实的社会生活问题。
2.精通知识体系的构建
基础知识的落实是中考的关键。教师应先列出知识清单,让学生掌握重点知识,熟悉考点。然后,教师再通过知识点归纳,如国策、战略、核心、原则等,易错、易混知识点如基本政治制度和根本政治制度等,同一个内容不同提法例题说明等,以列提纲式、图表式等形式,把地理板块、法律板块、国情部分知识体系呈现出来。这有助于学生理清知识点的层次,构建适合自己学习的知识体系,有效提高复习效率。
3.精讲精练,提升能力
(1)精心安排每一节复习课。课堂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最为关键,一节课只有 40分钟,因此教师如何进行合理安排至关重要。在正常的教学中,教师要有明确的主题、清晰的思路、到位的讲解和简洁的主题。例如,对经常出现的材料题、图表题、漫画题、评析题等进行审题时,教师要用简洁的语言指导学生,让学生学会采用具体可行的解题步骤和方法。
(2)复习课的试卷讲评要精讲。试卷的讲解对于教师来说特别重要,因为每一次考试都是增强学生审题答题能力的最佳时机。所以,在试卷讲评课之前,教师要认真做好选择题部分和非选择题部分中一些问题的失分统计,包括平均分、最高分、及格率、优秀率等反映考试情况的数据。这样,教师能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地对试卷试题进行讲评。选择题典型错题进行讲解时,教师要渗透解题方法指导,总结答错的原因及学生在今后复习和解题过程中要注意的地方。非选择题讲评重在审题答题方法指导,教师要让学生抓住关键词,明确要求,带着问题读材料,标出有效信息,结合材料看分答题,题在书外,理在书中。典型试题讲评要加强变式训练,教师要通过切换背景素材、设问角度等,培养学生多视角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考试的应变能力。
(3)利用好历史与社会课的“动态教材”——《时事》初中版。当前,中考试题中融入了时政热点,突出综合、乡土等方面的创新,教师能够感受到这门课的鲜活性。那么,教师应如何让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呢?这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好当年的六本《时事》(初中版),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时政热点,上好热点专题复习课。
三、魅力绽放,活跃课堂氛围
1.教师形象:不做“黄脸婆”,而要做有魅力的白领
当前,学生很在乎教师的仪容仪表和精神状态。所以,作为毕业班的教师,一定要摈弃“我很忙”“我很累”“面容憔悴、衣裳不光鲜无所谓”的心态。要知道,教师精力充沛、阳光快乐进入课堂上课,也是一种动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教学艺术:教师语言风格,影响驾驭课堂能力
在相对紧张的复习课课堂教学中,学生仔细思量、对比,切实感受到社会课教师的教学语言风格,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一环。科任教师口才极佳,说话幽默风趣,学生喜欢听讲,历史与社会课教学质量就高,课堂教学效果就好。当然,教师志趣高雅,有爱心和耐心,批评学生时语气含蓄委婉,应对班级特殊事件时很有办法,都可以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3.教学经验累积:博采众长,为我所用
古人云:“活到老,学到老。”笔者认为,作为一名青年教师,面对中考临近、升学竞争压力较大的情况,自身学习、钻研学科教学固然重要,但教师之间的相互听课借鉴,也是一种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最直接有效的途徑。
历史与社会复习课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要求较高,教师自身的教学公开课或者随堂听课,其他教师的客观评析是教学水平提高的极好的催化剂;多次听某一位教师的课,或者选听不同教师的课,吸取其精华,发现其不足,皆有助于完善自身教学的各个环节。例如,笔者性子比较急,教学中有的复习内容讲解欠详细明了、考虑问题不周、答题思路狭窄等,听取逻辑思维严密的教师几堂课后,会获益匪浅。
4.论文、课题写作: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教师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指导学生进行调查报告的写作和小论文的写作,能增进师生感情,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声望也会提高。
总之,在历史与社会课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家庭状况、学业成绩、平时表现、特长兴趣等有大致的了解,从心底聆听学生的心声,让学生感知老师是朋友,进而喜欢这门课,学好这门课。教师更要做到更新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自我,相信自己能行;魅力绽放,活跃课堂氛围。
参考文献:
[1]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初中课堂教学行动策略[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3.
[2]何宏武.适合学生的《历史与社会》高效复习方法探究[J].教师,2011(16).
[3]徐淑章.反思《历史与社会》中考复习之行为[J].中学教学参考,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