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内介入疗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

2021-05-10 15:20孔琦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1年7期
关键词:乙组甲组溶栓

孔琦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病,其主要是由于脑动脉闭塞导致的脑组织缺血和缺氧的状态,进一步引起部分或者全部脑组织发生梗死,而且在病变过程中还会出现大量神经细胞凋亡的问题,具有很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1]。目前临床上在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时主要的治疗原则为减少脑组织梗死面积、增加其脑血管再通率,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介入治疗和血管溶栓治疗等,其中血管溶栓治疗方法虽然具有比较好的效果,不过其在时间窗方面限制较大,因此限制了该方法的临床应用,而血管介入疗法则能够很好地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管再通情况,进一步地促进其脑神经功能的恢复。对此,本文分析并研究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采用血管内介入疗法进行治疗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纳入研究,共计102例,选取时间段为2018年6月—2019年12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划分为甲组(n=51)和乙组(n=51)。甲组中有23例女,28例男,年龄在35~78岁,平均(59.2±4.8)岁,发病时间在2~12 h,平均(6.2±1.3)h;乙组中有22例女,29例男,年龄在36~76岁,平均(59.1±4.4)岁,发病时间在2~11 h,平均(6.0±1.4)h。在上述基本资料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具备了实施组间比较的基础。

本次研究获得本单位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1)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标准[2]相符合;(2)患者或家属在知情同意书中签字确认。排除标准:(1)影像学检查显示出现大面积梗死的患者;(2)造影剂过敏的患者;(3)合并严重脏器功能障碍的患者[3-4]。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进行营养支持治疗,纠正水电解质平衡治疗,降低颅内压治疗等。

采用药物静脉溶栓治疗甲组,具体治疗方法为:采用阿替普酶(生产企业:德国勃林格殷格翰公司;批准文号:S20110051;规格:0.85 g)对患者实施溶栓治疗,使用剂量为0.9 mg/kg。将药物分为两部分,在刚开始的10 min内将10%的剂量通过静脉滴注的方式给药,在100 mL的0.9%氯化钠溶液中融入剩余的药品,对患者进行为期1 h的静脉滴注[5-6]。

采用血管内介入疗法治疗乙组,具体治疗方法如下:对患者实施全脑血管造影术,在正式手术前对患者进行局麻,通过Seldinger穿刺法在患者的血管中置入6 F导管鞘,通过主动脉弓造影的方式了解患者的动脉弓型,并且明确其血管阻塞的具体位置。以患者的具体病情为依据采用合适的造影导管,并且实施全脑动脉造影,从而将其血管代偿情况和动脉闭塞位置等确定下来。如果患者存在着穿支血管造影差或者没有出现大动脉闭塞,则针对其显影差的一侧动脉主干或者病变对侧部位的静脉,采用10万U尿激酶予以静脉滴注,之后以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为依据,采用尿激酶予以滴注,剂量为每分钟2万U,持续1 5 min[7]。如果患者存在大动脉闭塞的情况,则通过6F导引导管的辅助作用,采用微导管和微导丝在其血栓中通过,在找到其血管闭塞部位之后,将支架释放成型,采用造影进行为期5min的观察,然后将支架收回,同时利用导引导管将其碎血栓回抽,在15 min之后实施造影。对患者的血管再通情况进行观察,如果情况良好就结束治疗,如若不然就进行重复支架取栓[8]。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按照N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对患者进行评价,具体疗效评价标准如下:(1)显效:患者在溶栓后NIHSS评分减少幅度在45%及以上;(2)有效:患者在溶栓后NIHSS评分减少幅度在18%~44%;(3)无效:患者在溶栓后NIHSS评分减少幅度在17%及以下。其中显效+有效=总有效。

表1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软件包处理10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计数资料表示为(n,%),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表示为(±s),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乙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甲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1。

3 讨论

现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具有越来越高的发病率,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了很大的危害。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发病之后若是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很容易引起导致患者死亡,而且在经过抢救之后,仍然具有较差的预后效果,因此必须要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治疗,进一步的保证患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现阶段临床上主要采用机械碎栓治疗、动脉接触溶栓治疗以及静脉溶栓治疗等方式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治疗,这些方法都具有较好的效果。由于静脉溶栓的方法具有有效时间窗限制,因此机械碎栓治疗、动脉接触溶栓治疗等血管内介入疗法已经逐渐地变成了应用最为广泛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法[9]。

与静脉溶栓疗法相比,血管内介入疗法具有以下优势:首先,其具有长达8 h的前循环时间窗以及长达24 h的后循环时间窗,因此适用性更加广泛;其次,通过血管内溶栓治疗的方式能够极大地提高溶栓药物的作用,而且还可以降低药物的使用量;最后,其可以有效提高闭塞血管的复通率,而且还能够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10]。在本次研究中,采用药物静脉溶栓治疗甲组,采用血管内介入疗法治疗乙组,结果显示,乙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甲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研究结果与刘付轩聪等[11]的文献报道结果基本一致,表明血管内介入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具有很好的效果。之所以如此,主要是由于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方式可以有效地增加闭塞部位与药物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能够更好地在病灶部位产生作用,一方面可以有效减少药物用量,另一方面还可以减少溶栓治疗的时间,快速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进一步地保证其治疗效果和预后情况[12-13]。

综上所述,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通过血管内介入疗法治疗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猜你喜欢
乙组甲组溶栓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二青会”预赛西北五省代表队自由式摔跤甲组成绩分析
一笔业务,组、村、镇三级的会计凭证编制
一题多解求总量
宫腔填塞水囊与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观察
观察莫西沙星治疗急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