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渤,刘丽霞
鹤壁市人民医院产科,河南 鹤壁 458030
由于初产妇缺乏分娩经验,易负性情绪,加之麻醉及手术造成创伤会引起产妇一系列生理及心理应激反应[1]。同时产妇分娩后出院时因缺乏专业指导,通常面临较多问题无法自行解决(如母乳分泌不足、负性情绪较强等),影响产后恢复、母乳喂养等[2]。但随着互联网应用与普及,手机APP 高效、便捷等优点逐渐应用于临床医疗服务中,在延伸护理服务中展现出巨大优势[3]。基于此,本研究观察网络平台下的延伸护理服务对自然分娩初产妇母乳喂养效能、产后纯母乳喂养率等方面的影响,报告如下。
选取鹤壁市人民医院自然分娩初产妇158 例(2018 年5月—2020 年5 月),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常规组(n=79)和网络延伸组(n=79)。常规组,年龄22~35 岁,平均年龄(28.43±3.16)岁;孕周38~42 周,平均(40.26±0.76)周;文化程度:初中10 例,高中23 例,大专28 例,本科及以上18 例。网络延伸组,年龄23~37 岁,平均年龄(29.10±3.04)岁;孕周37~42 周,平均(40.05±0.65)周;文化程度:初中8例,高中20例,大专24例,本科及以上27例,两组基线资料均衡可比(P>0.05)。
(1)纳入标准:首次分娩产妇;单胎妊娠;产妇及家属均可应用手机社交软件;产妇及新生儿机体各项指标无异常;无认知、沟通障碍;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胎儿发育异常者;产妇存在严重心肝肾等疾病;精神疾病史;依从性较差者。
1.3.1 常规组:入院后,由护理人员安排产妇及家属参与本院自制母乳喂养健康宣教讲座,讲述母乳喂养优点、营养指导等相关内容,出院前由护理人员定期向产妇给予母乳喂养指导,并耐心解答产妇疑问,出院前给予母乳喂养相关指导手册等。
1.3.2 网络延伸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网络平台下的延伸护理服务。(1)在医院官网上专门开设“产妇延伸护理服务”专区,由责任护士负责专区资料更新与发布,同时开设孕产期交流专题板块,解答产妇疑问,重点关注产妇自我调节等相关问题。(2)建立延伸护理服务干预小组,主要成员包括护士长1名、妇产科主治医师1名,责任护士4名。(3)建立母乳喂养微信群,征询初产妇意见并邀请加入该群,定期向微信群内推送母乳喂养益处、正确哺乳姿势、新生儿饥饿与饱足时表现等方法,并通过文字、语音、视频、图片等方式进行知识普及。(4)鼓励适龄产妇分享母乳喂养心得与体会,必要时邀请产后恢复良好者分享自身心得,促进微信群内形成良好学习氛围。产妇可根据自身遇到的疑问进行提问,由值班责任护士对产妇提出的疑问有效解答。(5)每周通过视频、图片、文字等方式在微信群内向产妇介绍产褥期饮食,如推荐鸡汤等营养丰富且促进乳汁分泌高蛋白食物,并嘱咐产妇禁止食用刺激性食物。
(1)护理前后母乳喂养效能及产后纯母乳喂养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量表(BSES-SF)从14个条目,30个问题评估产妇早期母乳喂养效能水平,每个问题1~5 分,总分30~150分,分值越高,自我效能越好。(2)喂养知识掌握程度。采用自拟母乳喂养知识掌握度量表,从母乳喂养知识、并发症预防等5 个维度,20 个条目评估,总分0~100分,≥90 分为掌握良好,71~89 分为掌握一般,≤70 分为未掌握。掌握良好、掌握一般计入掌握率。(3)护理前后两组焦虑、抑郁情况。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总分0~56 分,分值越高,焦虑症状越严重。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总分0~64分,分值越高,抑郁程度越严重。
采用SPSS 22.0 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护理前,两组母乳喂养效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网络延伸组BSES-SF 评分、纯母乳喂养率较常规组高(P<0.05),见表1。
表1 母乳喂养效能及产后纯母乳喂养率
网络延伸组喂养知识掌握程度较常规组高(P<0.05),见表2。
表2 喂养知识掌握程度 例(%)
护理后,网络延伸组HAMA、HAMD 评分较常规组低(P<0.05),见表3。
表3 焦虑、抑郁情况(±s) 分
表3 焦虑、抑郁情况(±s) 分
组别网络延伸组(n=79)常规组(n=79)tP HAMA护理前17.56±4.03 18.02±4.16 0.706 0.481护理后7.08±2.58 12.09±2.35 12.760<0.001 HAMD护理前19.25±3.26 18.86±3.10 0.771 0.442护理后8.26±2.79 13.05±3.01 10.374<0.001
母乳作为新生儿孕期食物,具有较高营养物质,可有效降低婴儿猝死发生率与初期感染率,并能加快子宫收缩,预防产后出血,利于促进产妇机体恢复,因此,对自然分娩初产妇行母乳喂养产妇给予相应护理干预具有重要意义[4]。
延伸护理服务特点为可在患者出院后继续提供卫生保健护理,利于促进与维护患者身心健康[5]。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网络延伸组BSES-SF 评分、纯母乳喂养率较常规组高,表明网络平台下的延伸护理服务可有效提升自然分娩初产妇喂养自信心、提高产后纯母乳喂养率。使用微信视频、图片等功能向产妇演示母乳喂养正确姿势、手法,并在演示过程中注明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式,促使健康教育可更加直观、形象,利于产妇掌握正确母乳喂养知识,增强产妇产后母乳喂养效能,提高纯母乳喂养率[6]。另外,本研究结果还显示,网络延伸组喂养知识掌握程度较常规组高,表明网络平台下的延伸护理服务可提升自然分娩初产妇喂养知识掌握程度。微信作为重要网络沟通工具,不受时间、空间显示,操作简便,利于出院后健康教育延续。护理人员通过向微信群普及母乳喂养相关知识、技能、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并鼓励产妇间通过相互交流、讨论等方式,促进喂养知识得到充分交流与传播,若产妇不愿公开讨论时,可与其私聊,在确保安全、隐私情况下进行专业指导,提升产妇母乳喂养知识掌握度[7]。此外,部分初产妇无法适应角色转变,会面临较多棘手难题,易产生焦虑、抑郁情绪。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网络延伸组HAMA、HAMD 评分低于常规组,表明采用网络平台下的延伸护理服务可通过与护理人员交流、咨询等方式,找到其解决方式,减轻产妇心理压力及负性情绪。
综上所述,网络平台下的延伸护理服务可有效提升自然分娩初产妇母乳喂养效能及产后纯母乳喂养率,提高喂养知识掌握程度,减轻产妇焦虑、抑郁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