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娟
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河南 新乡 453000
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包括出血性和缺血性脑卒中,常以运动障碍、言语、口齿不清、肢体活动异常等为主要症状[1]。脑卒中后常常遗留各种功能障碍,偏瘫是卒中后最常见的功能障碍之一,主要为一侧肢体肌力减退,活动不利或完全不能活动[2]。卒中后偏瘫患者由于其长期活动障碍及康复治疗时间过长,容易滋生不良情绪,患者依从性降低,从而影响疗效。阶段目标性护理在制定护理目标的同时,强调让患者参与其中,调动其创造力、思维力及主观能动性,从而将护理目标逐渐变为个体的需求及期望目标[3]。因此,本研究主要对卒中后偏瘫患者采取阶段目标性护理,并观察其康复锻炼的依从性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分(ADL)。
选取于2018 年12 月—2020 年6 月间收入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卒中后偏瘫患者120例。纳入标准:(1)患者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4]中脑卒中的相关诊断标准或经颅脑CT 或MRI 确证;(2)患者均为首次发病;(3)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并签订同意书。排除标准:(1)患者合并有严重心、脑、肺等重要器官严重病变;(2)患者合并有精神类疾病或沟通障碍;(3)患者年龄<80岁。随机将患者分为干预组与常规组;干预组60 例,男患者32 例,女患者28 例;年龄58~78 岁,平均年龄(65.243.11)岁;发病至入院时间6~19 h,平均时间(11.852.45)h;疾病类型:脑出血21 例,脑梗死37 例,脑出血合并脑梗死2 例;偏瘫种类:右侧22 例,左侧38 例;常规组60 例,男患者31 例,女患者29 例;年龄59~79岁,平均年龄(65.863.34)岁;发病至入院时间5~19 h,平均时间(11.792.41)h;疾病类型:脑出血20 例,脑梗死39例,脑出血合并脑梗死1例;偏瘫种类:右侧25例,左侧35 例。干预组与常规组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会审核并通过。
常规组给予基础护理,内容如下:(1)饮食指导:脑卒中患者消化功能降低,应给予低糖、低脂肪、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少食多餐[5]。(2)根据患者病情状况指导患者采取康复运动锻炼,包括活动关节如内收、外展等,日常活动能力训练如洗脸、穿脱衣等,2~3 次/日,注意训练的同时,操作不宜过度或粗暴,有感觉障碍的患者,尽量减少其肢体牵拉,避免发生关节脱位及周围组织损伤[6]。(3)心理护理:偏瘫患者的治疗及康复训练是一个漫长的时间过程,整个治疗过程患者难免产生烦躁、焦虑、绝望等情绪,此时,护士因向患者详细讲解治疗进展及过程或举例说明,耐心交流倾听,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增强患者的信心,配合训练。(4)出院护理: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嘱咐家属监督患者坚持康复训练,不可随意更改康复训练技巧、时间及方法等,定期来院复查,视患者的恢复情况制定下一步的康复训练方案,坚持用药,注意合理饮食。
干预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给予阶段目标性护理:(1)护士翻阅相关文献,查阅病历,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后,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共同制定患者的阶段性护理目标[7]。(2)确立目标:将运动康复治疗阶段性分为短期、中期、长期目标。短期目标为卧床期关节的关节活动,由近关节开始,从近至远依次进行,给予肌肉缓慢有节律的按摩;中期目标为患者可由卧位转变为坐位,坐位逐渐过渡为站立,训练过程中护士因全程陪伴在患者身旁,注意患者血压及心率情况,若有变化,应立即停止;长期目标为行走能力及日常生活的训练,指导患者运用正确的姿势,进一步提高运动能力及生活自理能力[8]。(3)体位指导:帮助及指导家属将患者偏瘫侧的肢体放于痉挛倾向相反的功能位,可垫软枕维持体位及预防褥疮的发生。(4)床上训练:护士指导并协助患者进行床上的抬腿、抬手、翻身及关节活动度的锻炼,2 次/日。(5)行走训练:指导患者下床行走,前期有护理人员或家属搀扶行走,后由患者独立行走,注意不可操之过急,确保训练的有效性[9]。(6)生活能力训练:指导患者进行患者健侧的洗脸、穿衣、进食等操作。
(1)康复锻炼依从性:干预后1个月,根据我院自制的康复锻炼依从性调查问卷评估患者康复运动情况。问卷总分为10 分。不依从:<7 分,基本依从:7~8 分,完全依从:≥9 分。总依从率=基本依从+完全依从。(2)ADL 评分:随访患者5 个月,根据ADL 量表[10]评估患者干预前及干预后的自理能力。≤16 分为自理能力正常;>16 分且<22分为自理能力下降;≥22分为自理能力障碍。
数据采用SPSS 20.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干预组康复锻炼总依从率96.66% 优于常规组的8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康复锻炼依从性比较 例(%)
干预前,干预组及常规组AD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ADL 评分均减少,干预组下降幅度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干预前后ADL评分比较(±s) 分
表2 干预前后ADL评分比较(±s) 分
组别干预组(n=60)常规组(n=60)tP干预前21.58±3.15 21.71±3.21 0.223 0.823干预后10.25±2.57 15.77±2.93 10.970 0.001
脑卒中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患者脑部局部组织因缺血发生的功能性障碍,脑组织因缺血得不到供养而坏死,以发病率、致残率较高和并发症较多成为危害健康人的主要疾病之一[11]。近年来,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脑卒中的死亡率有所下降,但卒中后偏瘫的发生率依然较高,以往的护理干预注重患者的饮食及日常护理,忽略了患者的配合度与积极性,导致患者对治疗呈现出一种少言淡漠的情绪,影响治疗效果[12]。阶段目标性护理注重个体对自我的认知、评价,让个体联合护理人员设立目标,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其潜能,在护理过程中达到目标效果[13]。
在阶段目标护理模式中,护士需注意患者的心理情绪,避免负面情绪影响康复进程,要及时向患者反馈其康复训练的效果,增强其信心,让患者看到治疗的希望,调动患者的热情,在阶段目标中,注意衔接,以远期目标为训练的最终目的[14]。本研究结果示,干预组康复锻炼依从性高于常规组,说明阶段目标性护理可提高卒中后偏瘫患者的康复锻炼依从性,增强其治疗的信心。既往研究表明,阶段性目标护理较常规护理更能贴合患者现状,提高患者信心,增加目标实现的可能性,且有效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及生活自理能力,提高临床治疗效果[15]。本研究结果示,干预后,ADL 评分均减少,而干预组下降幅度更明显,提示与上诉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对卒中后偏瘫患者采取阶段目标性护理可有效提高康复锻炼依从性、改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临床效果,值得临床应用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