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洛酮对急重症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

2021-05-10 03:24张典平
系统医学 2021年5期
关键词:纳洛酮脑组织神经功能

张典平

山东省莘县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山东莘县 252400

脑梗死是临床中发病率较高的神经内科疾病之一,主要病因是患者局部脑组织血供障碍所致的组织缺血缺氧,造成局部脑组织坏死,对患者的神经功能造成损伤,也影响了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1]。急重症脑梗死患者病情更加凶险严重,患者以严重意识障碍为主要表现,具有较高的死亡率,故需要及时开展有效治疗。 该疾病早期可开展静脉溶栓治疗,但是若错过最佳治疗时间窗,或患者有溶栓禁忌症则需要选择其他疗法,例如抗凝、手术或神经保护等[2-3]。纳洛酮是阿片类受体拮抗剂,有良好的受损神经修复,改善意识等作用。 为探究该药物对急重症脑梗死患者的疗效,该次择取2019 年3 月—2020 年1 月该院收治的88 例患者开展不同疗法的临床效果对照研究,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该院收治的88 例急重症脑梗死患者,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 例。对照组男25 例、女19 例;年龄54~83 岁,平均(70.5±3.2)岁;发病时间3~20 h,平均(12.2±1.6)h。 观察组男23例、女21 例;年龄55~86 岁,平均(77.3±3.4)岁;发病时间4~22 h,平均(12.8±1.7)h。 就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和发病时间等一般资料做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 研究已通过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家属知情同意。

纳入标准:患者入院后行临床常规检查和CT 等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脑梗死;均属于急性发病的重症患者;无后遗症;发病时间在24 h 内。

排除标准:合并脑出血、脑动脉瘤或动脉畸形;合并肝肾功能章子或血液系统疾病; 合并精神疾病;对研究用药过敏;无法配合治疗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疗法, 例如抗血小板聚集、脱水治疗,应用甘露醇降低颅内压等,同时静脉滴注给药川芎嗪注射液(国药准字H20041171;药品规格:40 mg×10 支), 取1 支川芎嗪注射液与250 mL 生理盐水混合后给药,1 次/d,连续治疗2 周。

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疗法联合纳洛酮治疗,常规疗法与对照组操作相同,基于此静脉滴注给药盐酸纳洛酮注射液(国药准字H20053602;药品规格:1 mL:0.4 mg), 纳洛酮1.2 mg 置入250 mL 生理盐水中给药,1 次/d,连续治疗2 周。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量表(CSS)评分以及血流动力学指标。

临床治疗效果评定标准:经过治疗患者功能障碍显著改善,日常活动不受影响,可生活自理为显效;经过治疗患者功能障碍有所好转,可在他人辅助下进行多种日常活动,且基本可以生活自理为有效;经过治疗患者功能障碍未见改善,无法进行日常活动,生活不能自理,或病情加重为无效。 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需要统计显效率和有效率之和[4]。

神经功能缺损量表 (CSS) 总分值区间为0~45分,分值越低说明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效果越理想[5]。

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峰流速、平均峰值和血流灌注指数。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的表达方式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的表达方式为[n(%)],采用χ2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SS 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CSS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S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SS 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SS 评分比较[(),分]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1 d 治疗后3 d 治疗后7 d观察组(n=44)对照组(n=44)t 值P 值26.25±2.15 26.31±2.24 0.128<0.05 17.13±1.68 21.37±1.42 12.786<0.05 13.28±1.24 16.43±1.36 11.353<0.05 9.76±1.12 12.53±1.28 10.803<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流动力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中峰流速和平均峰值高于对照组,血流灌注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3 讨论

急重症脑梗死的主要病因是患者脑部供血发生异常,导致局部脑组织缺氧缺血所致的神经系统疾病,会严重损伤患者神经功能,并对其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因此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疗十分重要。目前临床中以药物治疗方案为主,多用抗凝、抗血小板聚集以及溶栓类药物,应用该类药物的目的是增加患者脑组织血流量,清除血浆纤维蛋白原以达到降低血脂的效果,进而减轻血液粘滞情况,促进缺血区域脑组织的血供恢复正常,改善患者脑部微循环[6]。近年来有很多关于该疾病治疗的相关研究,随着医学技术和检查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该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的认识越发深入,现已有大量研究结果证实脑梗死与脑脊液之间有一定相关性。 患者发病后,其丘脑弓形核会被缺血区刺激, 进而释放出一定量内啡肽,导致周围组织血流量减少,因此治疗需要对患者脑组织缺血缺氧症状进行改善[7]。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比较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比较

组别峰流速(cm/s)治疗前 治疗后平均峰值(cm/s)治疗前 治疗后血流灌注指数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44)对照组(n=44)t 值P 值54.12±2.33 54.16±2.35 0.080>0.05 75.23±3.14 65.22±2.85 15.658<0.05 31.25±1.68 31.28±1.71 0.083>0.05 38.43±1.26 35.32±1.12 12.237<0.05 0.85±0.13 0.87±0.16 0.644>0.05 0.69±0.15 0.82±0.11 4.634<0.05

该次研究中,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3.18%)高于对照组的75%(P<0.05);治疗7 d 后观察组患者CSS 评分(9.76±1.12)分低于对照组(12.53±1.28)分,治疗后,峰流速(75.23±3.14)cm/s、平均峰值(38.43±1.26)cm/s 高于对照组 (65.22±2.85)、(35.32±1.12)cm/s, 血流灌注指数 (0.69±0.15) 低于对照组(0.82±0.11)(P<0.05),这与王大建[8]的研究结果:联合组的总有效率93.55%明显高于对照组77.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本一致。由此可见通过纳洛酮对急重症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有较为理想的疗效,同时可以对患者受损神经功能进行良好改善,以控制患者病情,促进患者康复。 纳洛酮是阿片类受体拮抗剂之一,可用于中毒患者的治疗,还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同时其对于过量非麻醉药物和脑梗也会产生相应作用。其可以抑制β-内啡肽,可以增加缺血脑组织血流量,对失衡的血栓素进行纠正并调节微循环。

用于治疗脑梗死可以发挥良好的控压和控制脑组织灌注压的作用,维持正常颅内压以对其脑水肿症状进行缓解[9]。 用药后可以维持稳定的细胞膜对钙离子通透性,避免其脂质过氧化,对患者神经功能进行改善。 需要注意的是,患者病程越长其神经元损伤越严重,故需要尽早给药以保证疗效。 该药物能够结合中枢神经受体发挥麻醉催醒功效,药效见效快,安全性高,可以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改善。 此外还可以对紊乱的神经细胞内镁离子进行控制,抑制脑组织受损时小胶质细胞活跃性,减轻炎症反应,增加降钙素基因以对神经元进行保护。

综上所诉,急重症脑梗死患者行纳洛酮治疗能够促进其受损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脑组织缺血缺氧症状,进而保护患者脑部神经,对外周血管进行抑制,调节其异常血压水平和血流动力学,避免中枢神经受损,纠正脑部代谢和微循环,提升患者临床疗效,改善其临床预后, 因此该种治疗方案可用于临床推广,以使更多脑梗死患者获益。

猜你喜欢
纳洛酮脑组织神经功能
电针对慢性社交挫败抑郁模型小鼠行为学及脑组织p11、5-HTR4表达的影响
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疗效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结合银杏叶胶囊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
纳洛酮联合无创呼吸机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肺功能及PaO2、pH、PaCO2水平的影响
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尿激酶对脑组织影响的研究进展
纳洛酮:不仅仅是“解酒药”
研究纳洛酮抢救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疗效
不同宫内缺氧时程对胎鼠脑组织STAT3表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