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佳琦
摘 要:民族民间舞是舞蹈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具有民族区域特征,而不同的民族民间舞展示着不同民族和区域的风格和其相对应的文化。在舞蹈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有着积极意义,而评判一个舞蹈作品的优劣标准,一方面需要看是否营造出了舞蹈艺术氛围,另一方面还要看其是否通過丰满的人物形象塑造来揭露人性,赋予舞蹈作品精神内涵。本文从民族民间舞元素概念的界定出发,通过对各民族民间舞元素的特点进行分析来研究民族民间舞元素在塑造人物形象中的运用。
关键词:民族民间舞;舞蹈元素;人物形象
1.民族民间舞元素的概念
民族民间舞元素起源于各时期舞蹈艺术家对民族以及民间生活的归纳总结,他们对民族和民间生活中最原始的资料素材和最简单的情感进行提炼,对各民族和民间的文化和生活习俗尊重的基础下于舞蹈动作进行结合,通过在民族和民间文化中的个别特色、有着较为独特的节奏和核心韵律的动作动律的归纳总结,将其转化为极具民族民间特色的舞蹈动作和相对应的韵律,将其逐步形成特色的元素。所谓元素就是事物最微小的单位,就是对事物进行无限分解的结果,是事物的最本质最核心。因此,简单来说,民族民间舞元素就是对各民族和民间的文化和习俗进行归纳总结,并对其进行分解,对各种各样的民族和民间舞蹈资源进行深入研究,提取出其中存在的可以单独使用的动作元素,将其运用到舞蹈的遣词造句中来,成为其最本质最核心的语素,能够很具体生动的代表各民族和民间,是其舞蹈动作的精华。
2.各民族民间舞元素的特点
民族民间舞元素能够直接、全面的表现出对应区域的文化形态。傣族最具特色的舞蹈元素是孔雀手,能够从中看出孔雀在傣族人民心目中的地位,是傣族人民的图腾崇拜;软手这一舞蹈元素则是蒙古族的集中体现,来源于蒙古族人模仿在其生活的草原上翱翔的飞雁;安徽民间舞蹈中的登山步以及拔泥步都是安徽人民日常劳作中提取出来的;维族的民族舞元素最经典的就是翘头移颈以及绕腕,这也与西域的文化息息相关,透露出西域女子的屡屡柔情;云南花灯中,最有特点的动律就是崴,其中又分化为小崴和中崴,这两种能够突出给人文雅、得体端庄的感受,另外还有一种反崴,反崴则能够给人一种悠然荡漾的感觉。而无论是哪种崴,都是同身体躯干的灵活摆动,用这种流畅的感觉来贯穿整个云南花灯舞蹈,是云南民间舞的核心元素。
3民族民间舞元素在塑造人物中的运用
在舞蹈创作中想要塑造人物,一方面需要编导有一定的舞蹈创作素养,要有充分的知识积累以及对题材的准确把控,清楚作品想要传递的内涵,才能够最大程度表现出人物的特征和作品想要传达的感情;另一方面需要舞蹈编导不断的加强自身对生活的实践和感受能力,不断的在生活中发现美,在创作中总结经验,加入自己的创新,编排出更有生命力、更有特色的舞蹈,因而也就更能理解人物的情绪以及人物的性格,更能塑造出鲜活的人物;最后,民族民间舞在塑造人物方面,也从诸多方面入手,利用民族民间舞元素与人物形象的融合,体现出更具有民族区域特色、更具有氛围、民族文化的角色特征。
各民族民间舞都有着不同的特色,其元素能够被分离出来应用到人物的塑造中来。首先,通过民族民间舞元素能够塑造出人物的基调,用相对应的民族民间服饰,以及具备民族特色的因素,如孔雀手、软手等,都能够相对应的塑造出人物给人的第一印象,观众会接收到这些信号,从潜意识里对舞蹈作品以及角色有了初步的了解。例如在舞剧《刘三姐》中“刘三姐”这一角色的塑造,在第一幕亮相便提取了广西壮族民间舞“壮戏台步”的元素,结构重组成为新的舞句,“柔软”、“轻盈”的动作质感首先给观众塑造了一个如仙女般从山水中走来的刘三姐形象。后续根据舞剧情节发展,编导更是提取了壮族“凤凰手位”、“采茶手位”等广西民间民族元素,再与流行舞、街舞的有机结合,塑造了一个勤劳、勇敢、热情、泼辣的歌仙刘三姐形象。另外,各民族民间元素的内涵以及其深层次的文化特征和习俗都能够塑造人物形象,使得人物的形象更富有民族、区域特征,这些特征也能够与观众的内心产生共鸣,通过文化的底蕴、文化的力量来更好的与舞蹈作品的主题相互呼应,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更具有艺术性,再结合民族特色的韵律,人物在舞台上的表演更加生动,观众对舞蹈角色的认知也更加深刻,对人物的印象也更加深刻。例如舞蹈《磨》中,编导首先通过服装色调、演员调度及集体动作形成的造型感,开篇就让观众感受到“女人”与“磨”这一劳动工具的内在联系。在动作语汇上编导运用了胶州秧歌脚下的撵拧和海阳秧歌腰部的裹拧,在不断的重复加强中,塑造了中国女性坚韧的形象。最后,这些元素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变化,也能够使得角色跟随这种变化产生相对应的情绪波动,实现对人物情绪的渲染,通过时而阴柔时而刚猛的风格转换来使得观众了解角色内心情绪的变动,并且能够使得观众能够融入其中,随着演员情绪的波动而波动。
结束语
民族民间舞元素多种多样,鲜明的显示出了各民族各区域的习俗和文化,在舞蹈的构成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能够使得舞蹈更有特色、更有韵味。不仅仅在风格上呈现出不同的特征,而且在塑造人物形象上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把人物与民族民间元素相融合,让人物更加丰满,更加具备地方特色,同时也和舞蹈的整体风格更加统一更加协调,所以在舞蹈的编排以及表演中要积极的融合民族民间舞元素,不断的提高舞蹈的民族性、包容性。
参考文献:
[1] 张婷. 广西壮族"非遗"民族民间舞元素再创编研究——以壮族扁担舞为例[J]. 中国民族博览,2020(18):135-136.
[2] 李飞跃. 探究现代舞动作元素在民族民间舞蹈表演中的运用[J]. 大观,2020(10):5-7.
[3] 冯瑶. 在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中对“元素教学法”的思考[J].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6(17):87-87.
[4] 周鹏. 从多元素到新视点浅谈中国民族民间舞的舞台审美[J]. 舞蹈,2017(12):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