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中国背景下公共图书馆信用服务体系构建策略

2021-05-08 06:15孙丹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1年1期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

孙丹

作者简介:孙 丹(1982— ),盘锦市少年儿童图书馆馆员。

关键词:信用中国;公共图书馆;信用服务体系

摘 要:随着信用中国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信用体系日益完善。文章分析了信用中国背景下公共图书馆信用服务体系建设的意义,指出了公共图书馆信用服务体系构建面临的困境,探索了信用中国背景下公共图书馆信用服务体系的构建策略,旨在推动图书馆信用服务体系的不断创新。

中图分类号:G25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21)01-0023-03

1 背景

诚实守信是我国的传统美德,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信用社会建设。2014年国务院发布《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要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体系。2019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颁布《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要持续推进诚信建设,弘扬诚信理念。从最初的顶层设计、城市信用建设到惠民优企的“信用+”,再到“互联网+信用监管”,信用中国建设正向纵深领域全力推进。信用服务体系建设是公共图书馆创新发展的全新亮点。2017年,我国首次举办公共图书馆信用服务论坛,此次论坛从全球图书馆发展趋势出发,创新性地提出了“信用+图书馆”模式。此后,杭州图书馆和蚂蚁金服率先推出了公共图书馆信用服务,为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做出了有益探索。在2019年举办的首届长三角地区公共图书馆信用服务年会上,江浙沪皖图书馆梳理、总结了公共图书馆信用服务成就及经验,签署了联盟协议,为信用中国背景下构建公共图书馆信用服务体系探明了全新方向。公共图书馆开展信用服务不仅提升了服务质量,而且有效解决了以往用户需要交纳借阅押金的现实难题,为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提供了全新动力。

2 信用中国背景下公共图书馆信用服务体系构建的意义

在全民阅读不断推进的时代环境下,为大众提供优质、便捷的阅读服务已经成为公共图书馆履行职能、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公共图书馆推进信用服务体系建设,以用户信用等级作为借阅图书的权限依据,不仅提高了服务效能,也优化了图书馆管理机制。

2.1 以全新的服务创新读者管理机制

目前,公共图书馆的读者管理机制和社会化推广服务方式对读者入馆设置“门槛”,影响了读者参与图书馆阅读的便捷性,给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和读者服务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公共图书馆信用服务有效破解了传统图书馆用户管理的难题,为更多读者走进图书馆并成为图书馆忠实用户创造了现实条件。将信用体系与公共图书馆读者管理相结合,充分发挥信用管理的正向激励作用,按照用户信用等级设置阅读权限,有利于重塑图书馆与读者的关系。总之,信用服务体系建设有效弥补了传统公共图书馆管理制度的局限性,创新了图书馆读者管理机制,提升了图书馆服务质量[1]。

2.2 用全新的模式提升图书馆管理效率

利用信用服务体系改善传统的阅读推广机制,实现从传统硬性“读者管理”向柔性的“信用服务”升级,可以为大众更好利用公共图书馆资源提供支持。公共图书馆在构建信用服务体系过程中,应对用户的阅读习惯和信用行为进行收集、汇总和分析,对不同类型的读者进行分类、分权限管理并制订针对性方案,从而实现图书馆服务的“零距离”、图书阅读的“零门槛”、知识获取的“零等待”,提升公共图书馆的运行效率和馆藏资源利用率。

2.3 以全新载体推进信用中国建设

公共图书馆信用服务体系代替了传统的读者管理模式,有利于读者充分认识信用的价值,自发规范个人行为。因此,基于用户信用的图书馆读者管理模式使公共图书馆成为推广诚信文化、传播诚信理念的重要载体,为信用中国建设提供了现实路径。构建公共图书馆信用服务体系是将信用机制与阅读推广相融合的生动实践,其价值和意义超越了阅读本身,既有效推进了公共文化供给,又推动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和服务供给进入发展的新阶段[2]。

3 信用中国背景下公共图书馆信用服务体系构建面临的困境

在信用中国背景下,公共图书馆积极融入“互联网+”环境,将图书馆服务体系与信用平台建设相融合,为读者提供服务效率高、阅读体验佳的阅读服务,然而该体系在构建过程中还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3.1 制度争议:公共图书馆获取用户信用记录缺乏法律保障

公共图书馆构建信用服务体系需要客观、全面地掌握用户的信用状况,除了要与商业信用平台、政府征信平台构建良好的协作关系,也需要法律法规的支持。但是,我国目前尚未针对公共图书馆获取用户信用记录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因此图书馆在获取用户信用记录方面面临大众及法理的质疑。

3.2 标准争议:尚未形成统一的读者信用平台

受信用建设进程影响,目前我国还没有构建全国性的公共信用体系,公共图书馆也无法构建适用于所有读者群体的信用服务平台。目前,公共图书馆构建的信用服务体系主要建立在政府征信或商业信用平台的基础上,在实践中存在两个问题:一方面,地方政府尚未构建完善的征信系统或征信系统覆盖范围有限;另一方面,由于目前商业信用平台的公信力相对较低,各个地区图书馆之间未能形成统一的信用服务标准,影响了信用数据资源共享及平台的建设[3]。

3.3 模式争议:公共图书馆信用服务模式存在局限性

目前,我国的信用服务体系主要包括以下两种,即商业化的“芝麻信用”服务体系和“政府征信”服务模式,两种模式各有优劣。由政府主导的征信服务模式具有极强的公信力,但该模式灵活性不足、开放性不够。以支付宝“芝麻信用”为基础的商业信用服务体系虽然比较便捷,也能够增加图书馆公共服务的活力,但该模式的公信度相对不足。

3.4 读者管理难度大:未能科学设置、划分服务标准及比重

公共图书馆在利用信用体系提供阅读服务时存在一系列问题,如:缺乏统一的标准,在身份证或其他有效证件界定方面存在争議等。同时,公共图书馆在利用读者信用状况进行权限划分时,缺乏公认的评判指标,如何确保权限划分的公平、合理仍然是目前公共图书馆信用服务体系构建的难点[4]。

4 信用中国背景下公共图书馆信用服务体系构建策略

4.1 明确各方权责,完善信用服务体系

随着信用中国建设的不断推进,公共图书馆要想提高信用服务质量,除克服技术短板外,还需要法律和政策的保障。首先,政府要制定图书馆信用服务相关政策,推进信用服务体系的制度化、标准化和法治化建设,同时进一步提升政府征信服务系统的便捷性和开放性,扩大信用共享范围。公共图书馆也要强化服务意识,充分收集、研判读者的阅读需要,制订完善的阅读推广策略,根据读者需要及时完善信用服务体系。其次,图书馆要完善风险防控机制,确保读者个人信息安全。一方面,图书馆要重视数据安全问题,确保用户的信用信息不被盗用;另一方面,公共图书馆要强化相关人员的责任意识。

4.2 立足互联网技术优势,创新信用服务评价机制

开展信用服务是公共图书馆将服务理念与现代科技、信用社会全面融合的生动实践。公共图书馆构建信用服务体系,旨在利用信用有效防范读者“借阅”图书馆资源的各种风险,通过简化读者办证流程、扩大阅读推广服务范围提升图书馆服务效能[5]。首先,图书馆要将“互联网+”思维融入信用服务体系建设,通过提升技术水平、优化信用服务机制提高服务能力。公共图书馆要充分发挥互联网、大数据的技术优势,积极搭建线下阅读推广与线上读者服务的融合平台,为大众积极参与阅读提供新的合理路径。其次,图书馆可以依托互联网、大数据技术为读者提供“扫码借书”“预约场馆”等多种服务,扎实推进信用服务建设,如:结合读者数字阅读服务需要,积极推进信用服务体系向数字资源延伸,优化用户阅读体验。再次,图书馆应构建与用户相匹配的信用服务体系,利用数据分析技术对用户的借阅状况进行分析、汇总,并根据结果调整读者权限及馆藏结构。

4.3 以信用体系为基础,创新管理模式

随着信用中国建设的不断深入,构建信用服务体系已成为提升公共图书馆服务质量的重要方式。公共图书馆将读者信用服务与互联网技术和第三方征信平台相连接,适应了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趋势,不仅有效提升了读者借阅图书文献的便捷性,也为图书馆读者管理模式创新提供了新方法。在公共图书馆管理机制中引入用户信用体系可以科学、全面掌握读者的信用情况,为后续的读者管理工作和阅读服务提供依据。

4.4 以协作发展为支撑,加快图书馆信用联盟建设

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等各种智能技术的应用为构建图书馆信用服务联盟提供了技术支撑,公共图书馆要尝试打破“各自为政”的传统思维方式,推进城市间、区域内公共图书馆的协作,从而提升公共图书馆信用服务的质量与效能。相关部门要充分研判公共图书馆社会化发展趋势,灵活使用政府购买、社会力量参与和志愿者服务等多种模式全面拓展图书馆信用服务空间;要利用信用中国环境推进区域内公共图书馆资源相互协作,形成城市间、区域间公共图书馆“1+X”信用服务模式[6]。

4.5 以读者信用为基础,优化讀者阅读体验

公共图书馆要结合读者阅读习惯以及图书馆管理规范制订相关流程,并以此为基础开展信用服务评价。在构建信用服务评价机制时,图书馆可以对读者的社会信用信息、图书馆信用记录等进行汇总,进而对读者信用状况进行等级评估并确定其信用服务权限。图书馆只有打破传统单一的“信用认知”,建立全面反映读者信用情况的服务机制,不断进行理念创新和制度创新,才能全面提升读者体验。

5 结语

作为社会文化供给体系的重要力量,公共图书馆不仅可为大众提供便捷的阅读服务和丰富的阅读资源,也在推进全民阅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信用中国建设的不断完善,将信用体系与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相结合,充分发挥大数据、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优势开展读者服务,是公共图书馆实现自身价值、提升服务效能的新路径。

参考文献:

[1] 黄安妮,陈雅.我国城市图书馆“城市书房”服务模式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9(8):21-25.

[2] 李春媛,伍巧,宋红霞.芝麻信用借阅与公共图书馆信用服务[J].图书馆论坛,2018(9):17-21.

[3] 汤晓鲁.南京图书馆创新服务实践研究:以江苏省公共图书馆馆际快借服务平台为例[J].新世纪图书馆,2018(3):26-28.

[4] 陆和建,张思琪.信用服务下图书馆构建用户信息保护机制的若干思考[J].图书馆学研究,2019(5):14-18,79.

[5] 吴仲平.“图书馆+第三方”信用服务模式的探索与思考[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9(5):13-16.

[6] 寿晓辉,叶丹,翁亚珂.公共图书馆开展信用服务的实践与策略:以杭州图书馆为例[J].图书与情报,2017(5):15-19.

(编校:周雪芹)

猜你喜欢
公共图书馆
浅谈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免费服务面临的问题以及对策
公共图书馆在引导青少年信息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纽约州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政策研究
基于图书奖评选的公共图书馆采访创新研究
MOOC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探索研究
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谈公共图书馆如何建立自助服务推广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