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红新
【摘 要】语文是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学科,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学习中重要的技能。语文教学中阅读作为不可或缺的内容,对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新时期,在开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优化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教学方案,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语文阅读习惯,逐渐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能够为小学生在今后的语文学习中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策略分析;閱读能力;小学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1)08-0165-03
【Abstract】Chinese is a very important subject in primary education, and students reading ability is an important skill in Chinese learning. Reading as an indispensable content in Chinese teaching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cultivating students' Chinese learning ability. Therefore, in the new era, when carrying out primary school Chinese classroom teaching, teachers should continuously optimize the teaching plan for cultivating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Chinese reading ability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students, help students develop correct Chinese reading habits, and gradually improve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Chinese reading ability. It can lay a good foundation for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in their future Chinese learning.
【Keywords】Strategic analysis; Reading ability; Element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在开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时,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助于逐渐提高小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全面发展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然而,当前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学质量不如预期,部分语文教师仍然采用传统语文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上提问学生进行回答,采用这种教学模式不能满足小学生语文阅读需求。新时期,为了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应全面分析小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优化语文阅读教学内容,创新阅读教学模式,从而确保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
一、分析小学语文教学时存在的不足情况
当前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时,常常忽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主要原因在于教师没有足够注重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并且学校对于教育配套措施、课时安排时间等都存在一些问题。这些原因还体现出一个问题,那就是教师采用单一测试方式,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并没有在学生分数上看到明显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小学语文时,通常对语文知识进行反复练习和记忆,很少花费时间去思考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出现这种情况不利于全面发展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二、探究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相关措施
(一)构建完善的语文阅读教学情境
教师应充分调动小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才能有效培养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因此,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生活经历、年龄特征等相关因素,并结合小学语文教材内容,给学生构建完善的语文阅读教学氛围,使学生自主融入语文阅读学习环境中,可以增加学生阅读体验。例如,开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时,教师给学生构建真实的阅读情境,帮助小学生加深理解文章内容。尤其是一些常识性文章,通过教师创设的真实情景,有利于调动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例如,给学生讲解课文《要下雨了》,教师需要组织学生走出教室,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书中所描述的“鱼出水面,燕子低飞”的真实情境,可以帮助学生深刻感受到下雨前动物具体的活动特征。又如,给学生讲解《秋天》《找春天》等文章,应在条件允许下,组织学生去公园、田野等,增加他们的生活体验,然后再来领略文章,能够有效提升小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阅读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投入更多的情感和想象力。此外,在语文阅读课前导入环节,教师应意识到激发小学生阅读兴趣的重要性。如,给学生讲解课文《日月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合理应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展示日月潭的美丽景色,使小学生在视觉冲击下,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二)正确引导小学生掌握语文阅读方法
小学生掌握正确的语文阅读方法,可以逐渐提高阅读能力,并养成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提高阅读教学质量。作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明确小学生的阅读以及思维理解能力都比较有限。为了提升语文阅读教学效果,教师应避免采用灌输式教学模式,需要用潜移默化的方式合理渗透阅读思维,使学生在语文阅读学习中逐渐把握语文阅读学习方式。因此,教师在教学前,应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文章内容,优化设计语文阅读教学方案,可以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更多的阅读练习,逐渐提高学生的阅读信心,充分展现出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能够有效保障语文阅读教学效果。例如,讲解课文《一夜的工作》,教师需要引导小学生多关注“一盏”“两把”“一张”等相关词组,并与高大的宫殿式房子进行对比。通过对比可以使学生深刻地感受到周总理办公室环境的简陋,同时学生可以了解到周总理在生活方面的朴素。教师教学时,也可以将简陋的办公用品和繁重的工作进行对比,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周总理的深深敬意。通过这种方式指导学生更好地掌握文本内容,有利于学生在阅读文章时能够抓住文章的重点,并留意文中细节,学生可以对文章内容有了更多的感知。教师在课堂上的正确引导,帮助小学生养成了正确的语文阅读习惯,从而逐渐提高了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三)深层次开展语文阅读活动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同时需要准确地理解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疑問,有利于充分调动小学生的语文阅读积极性,然后带领小学生共同开展深层次阅读活动。教师应根据文本内容给学生合理设置问题,引发小学生思考和质疑,在讨论过程中可以逐渐培养小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兴趣。通过独立思考教师提出的相关问题,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有助于逐渐提高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同时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充分锻炼。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给学生预设阅读问题时,需要全面了解小学生的阅读水平,把握好问题难度,可以确保阅读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例如,给学生讲解《卖火柴的小女孩》,小学生在初次阅读文章内容后,可以了解到小女孩的凄惨遭遇,然而学生初次阅读以后,并没有对文章更深层次的内涵进行掌握。为了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应合理提出相关问题:“文中的小女孩有着如此悲惨的身世,然而文章的最后却出现了美丽、微笑、幸福等字眼?”教师根据文章内容合理抛出这些问题,可以引发小学生对于文本内容的思考。在学生思考以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精读文章,在教师的带领下共同找到问题答案。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章,小学生可以充分感受到文章中的这些词汇主要表达了对黑暗时代的憎恨以及对小女孩身世的同情,文中的“幸福和微笑”,是在无声地控诉黑暗时代。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对作者的写作意图进行全面了解,并组织学生朗读文章。在朗读文章时,学生会自主加入朗读情境中。开展深层次语文阅读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效结合
在新时期,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要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机整合,满足小学生的阅读需求。教材内的阅读文本多半以教育性为主,缺少一定的趣味性,而且不能满足当下新时期对于小学生阅读量的要求,因此教师要在教材内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加入一些课外的阅读内容,丰富学生的阅读素材,让学生从阅读中感受更多的趣味性,从而理解阅读的趣味和魅力。例如:教师在讲解《亡羊补牢》这篇课文之后,可以融入一些课外的寓言故事,让学生通过多样化的寓言故事来体会其中的含义,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和积极的价值观念。同时通过课内外阅读相结合的方式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习一些写作技巧和描写方法等,为其今后语文学习与综合能力的提升提供良好的保障。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开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时,教师应注重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阅读思维,使小学生更好地了解文章内容,同时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词汇以及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有利于逐渐培养小学生的创作水平、语言逻辑以及运用词汇等综合能力,从而促进小学生个性化发展,全面发展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新时期背景下,教师应转变传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和语文教学思维,不断优化阅读教学方案,制定完善的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措施,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从而确保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并为小学生之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曹立峰.论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7).
[2]佟淑君.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9(27).
[3]黄宗明.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策略的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04).
[4]方胜.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策略的分析[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3(12).
(责任编辑 李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