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
【摘 要】 “五环式”探究法是目前广泛应用于各个学科的一种教学模式。“五环式”探究实验具体指的是在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的过程中,按照固定的环节进行教学推进的教学方法。在化学学科的教学实际中“五环式”探究实验教学法的指导思想是教师要转变以往单纯教学生学科知识的教学方式,而是要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科学学习方法,并借助这种学习方法不断地自主探究,提高学生探究和理解自然的能力和水平。本文主要以化学学科的探究性实验《扩散现象和分子运动》为例,具体讲解“五环式探究实验”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操作过程。
【关键词】 五环式 探究实验 初中化学 运用
在化学的实验教学中,学生通过问题的提出到亲自设计实验方案,再到自主动手操作实验步骤,最终根据实验得出结论,并对实验结论进行科学的总结探究这样的学习过程,敢于对实验项目提出质疑和猜测,并且通过亲手操作试验,得出正确的实验结果,最终获得实验探究的能力。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中,初中化学教师的教学目的已经不再是为学生传授多少的化学知识内容,而是要让学生学会探究事物真相的方法和手段。因为,知识有可能随着时间而逐渐被淡忘,但是学会一种学习方法则会为学生终生所用。
一、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带着问题进入实验是“五环式实验探究”教学法的第一个环节。
教师可以在课程开始后,首先为学生创设一个易于理解的教学情境:“在之前的课程中,我们已经学习了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也就是分子,那么同学们思考一下,分子是一直停止不动还是永远在做着无规则运动呢?如果分子是在不停运动的,那么影响其运动的因素都有哪些呢?通过我们本节的实验课,看同学们是否能够回答这些问题。”带着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学生会对实验有更加清晰和明确的目标,在实验的过程中对问题进行探究。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要针对其个体化差异,对问题准备多样化的解决方案。教师对于不同的学生在解决同一问题时提出的不同解决方式都给予尊重和鼓励,使学生获得参与感和成就感。
对于问题的设计、实验的练习以及整个教学过程的开展,教师要尽量使所有学生都参与其中,同时引导学生之间互相沟通交流,最终选定适合的问题和方法,在此过程中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
二、设计实验
针对上一环节中提出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经验以及联想,对实验提出不同的设计方案。
方案一:两个装冷水的烧杯内,往一杯里面加入一滴红墨水,观看是否有颜色的变化,将烧杯内水的颜色全部变红的时间记录下来;另一个烧杯内的水先加热,到一定温度后再滴入红墨水,同样观察其变红的时间(注意实验过程中不要搅拌和晃动)。
方案二:两个试管内放入质量相等的固态碘,悬挂一个湿润淀粉试纸,加热其中一个试管,对比两个试管内悬挂的试纸颜色是否改变,同时对比哪个试管中试纸变色的时间比较短。
通过该环节的准备和教学,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及知识经验,亲自设计实验方案,以此来培养学生使用科学方法验证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对于学生想象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动手操作
动手操作环节由学生根据上一环节既定的实验方案进行分组实验。对于相对易操作、实验所需的条件能够满足的方案,教师可以让学生尽量自己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对于当前条件无法满足的实验方案,则由学生在课外自行操作。在实验进行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进行规范化的指导,以免造成实验失败。
四、得出结论
在实验的过程中及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于實验之前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例如:
1. 在两个实验装置中,有一个条件是不同的,那么这个不同的条件是什么?
2. 在实验中,分别看到了什么不同的现象?
3. 分子的运动速度有哪些影响因素?
最终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行推理分析,得出正确结论,讨论的过程就是学生将实验现象进行理性分析的过程。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尽量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各自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教师对于学生的反馈信息要及时点拨和指引。
五、总结探究
在完成实验并且得出具体结论后,要让学生带着实验结论回归课本,使其“温故而知新”,同时教师要对在实验操作以及总结结论中做得较好的学生进行适当地表扬,使学生在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的同时,将这种感觉带到下一次实验之中,获取更多的成功的经历和感受。同时,要激励学生将新学会的学习方法运用到对新问题的探究之中,争取做到举一反三。
结语: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优化和完善,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都深知一个道理,那就是教师的职责不应该仅仅是教会学生多少知识,而是要起到一个引导者的作用,让学生不断地进行自主思考主动探究,一旦学生掌握一种学习的方法和手段,那么要想获取到任何知识都会更加容易。“五环式探究实验”教学法其根本是为了使学生通过实验获得科学的学习方法,并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更多的探索和认知。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探索精神都会被激发,进而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大大提高,最终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科学的学科素养也将得以培养和提升。
参考文献
[1] 王尚志.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研究与案例丛书[J].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32),5.
[2] 卜昭和.自主探究学案导学理论与实践[J].长征出版社,2010(3),14.
[3] 何光宇.课堂教学的“导”与“湮”,导学式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江苏教育出版社,201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