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婧
摘要:在新课程目标改革的背景下要求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时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主,在课堂教学中能够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能够进行数学的深度学习。教师需要研究如何让高中数学课堂适应新高考要求,让问题驱动调动学生的思维,重视学生知识运用和体验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所以高中数学教师要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观念。基于此,本文将针对基于“E·I·A生本课堂”下如何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展开探究。
关键词:“E·I·A生本课堂”;高中数学;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04-025
E是英文单词“exploration”的缩写,主要指数学教学中学生分析问题和自主探究的过程;I是英文单词“interaction”的缩写,代表“互动”,不论是师生互动还是生生互动都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与生本理念不谋而合;A是英文单词“application”的缩写,代表“运用”,高中生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深度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能够根据已有的基础举一反三,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从而构建高效的高中数学课堂。
一、基于“E·I·A生本课堂”下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重要性
在核心素养视角下,教师需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要将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多个角度思考问题,锻炼思维能力。“E·I·A生本课堂”强调了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自己的分析和思考中提升自我。除此之外,在“E·I·A生本课堂”理念下,首先要明晰教学目标,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的低效数学课堂现象。
此次新课程改革与以往的课改相比,最大的不同:以前是课改推动高考改革,现在是高考改革推动课程改革.最显著的变化就是这些年的高考命题改革:从知识立意—能力立意—核心素养立意。特别是近几年高考,明确指出“规避题型,遏制题海战术”,更加突出对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考查。
无论是基于落实核心素养、还是基于高考命题的变化趋势,也无论我们是否愿意,我们都得面对一个客观事实 ,现在正处于教育的转型期, 这是这个时代赋予我们的挑战,同时也是机遇,因此,基于“E·I·A生本课堂”下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不但是必要的,而且是迫切的。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的高中数学课堂中,大部分教师采用的是注入式的教学模式,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缺少自我思考和分析问题的机会。教师的过度指导,致使学生在单一的学习模式中产生厌学情绪,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只是一味地向学生传授数学概念及公式的应用,注重让学生刷题,长此以往学生会对数学产生抵触情绪。除此之外,学生会在单一枯燥的课堂上开小差,精力无法完全投入,从而导致课堂教学质量的下降。
三、基于“E·I·A生本课堂”下如何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
1.转变教学观念,贯彻课改理念
学生知识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时间去积累沉淀,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转变自身教育观念,清楚教育的核心是育人。高中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对学生的思维要求较高,导致教师的授课难度有所增加。再加上新课改和新高考制度的推行,教师的工作难上加难,教师需要快速地调整状态,逐步适应新的教材,在教学中改变原来的枯燥乏味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在课堂学习环节中建立自己的知识框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的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为高中生的升学之路奠定基石。
例如:
在上文提到传统教学模式带来的弊端,以高中数学必修四第一章《从单位圆看正弦函数的性质》为例,教师在以往教学中会将其看为一节概念课,所以会照本宣科的向学生介绍各种概念,直接带领学生练习锐角正弦函数的性质和有向线段的相关概念,忽视了学生的参与,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相对较低。结合这一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应转变教学观念,在课堂中渗透新课程教学标准。教师可以在课堂中通过举例引导学生讨论交流,使用探究讨论法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中要紧靠課本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在学生思考了正弦函数的定义过程之后,教师为学生揭示课题。学生会对问题产生熟悉感,接着教师带领学生探究新知,教师给出学生一些角的正弦函数值,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定义任意角的正弦函数。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会充分地参与到课堂中,发挥课堂上的主体性,学生再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单位圆引入任意角的正弦函数的意义,提高了自身有条理的思考习惯和积极探索创新的意识。
2.活跃课堂氛围,构建师生互动
轻松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教师在课堂上设计学生自主探究谈论的环节,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之后能够在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得到有效提升。除此之外,学生在和教师互动的过程中会让教师更加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从而做到有的放矢,更加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探究。
例如:在学生学习高中数学必修二第一章《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课前预习小测。通过之前对空间几何体的学习,学生对立体几何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且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教师根据这些位置关系为学生设置基础题目和学生进行问答互动,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身边的事物,让学生能够在问题中直观准确地归纳出直线与平面的三种关系,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能够弄清楚直线在平面内的公共点为什么有无数个,另外,教师应该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正面引导学生,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3.小组合作学习,加强知识运用
小组合作学习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将学生分组,通过小组讨论探究的环节,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能够在知识的应用环节更加得心应手,也充分地体现了生本理念。教师还可以将小组合作分为小组竞争和小组交流两个部分,小组内部成员在交流互动的过程中完成思想上的碰撞,小组之间在竞争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能够集中注意力,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学习高中数学必修一第四章《指数函数、幂函数、对数函数的增长的比较》的过程中,教师给出自学提纲,然后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学生通过回顾指数函数、幂函数、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画出函数y=2x,y=x2,y=log2x的草图,再观察比较函数图像的变化,判断出哪个函数的函数值随x的增长速度增长得比较快,学生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能够加强对旧知识的运用。在小组交流的环节中,教师让学生一起讨论如何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研究函数的性质。在小组讨论结束之后,教师组织小组之间竞赛,引导学生借助计算器完成对比函数值的表格,对比三种递增函数的增长速度的差异,小组回答正确率较高就获胜。这种具有竞争氛围的课堂可以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也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且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
4.“探究、互动、运用”有机结合
“E.I.A生本课堂”的核心在于“探究、互动、运用”,把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思考探究、互动交流中获取知识,在知识运用中提升能力,三者有机结合,而非时间的割裂分配。除此之外,建立在“E.I.A生本课堂”的教学会让学生提升深度学习的能力,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尴尬格局。例如:在学生学习高中数学必修二第三章《建筑物高度的测量》的过程中,教师在课前为学生提出问题:“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是如何测量到底部不可到达的建筑物高度的?如何在水平飞行的飞机上测量飞机下方山顶的海拔高度呢?”师生合作探究如何测量。学生带着问题明确探究方向,由于底部不可到达,所以学生不能直接测量,这时可以运用之前所学的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本节课是解三角形的一个延伸,学生在画图的过程中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教师要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尝试画出示意图。学生在主动参与时会激发自身的潜能,强化对所学知识的感悟。学生通过观察复杂的图形找出三角形中已知与未知的关系,将知识层次化。本节知识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所以教师可以设计相互提问的环节让学生感受多种题目的解题关键,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探究习惯,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
5.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课堂中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參与,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高中数学知识点比较繁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和学习热情。例如在情境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类比已有知识发现新知,这样的课堂中学生能够更加自信、更加投入,从而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例如:在学生学习高中数学必修三第一章《用样本估计总体分布》的过程中,可以导入情境:“某一个打火机制造厂生产打火机,现在研究出一款新型的打火机,研究人员要对这批新型的打火机进行检验,应该如何操作?”学生开始思考,教师让学生从生活情境中感受用样本估计总体分布的重要性。接着教师让学生共同思考生活中的问题,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事件需要用样本估计总体,从中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高中数学教师应该紧跟时代步伐,完善教学方式。教师在课堂少“灌输”,多引导,真正的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E·I·A生本课堂”理念下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避免“一言堂”,把对学生的思维创新培养放在第一位,确保学生能够全方位的发展,从而构建高效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蒙立勇.“生本教育”理念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12):18-19.
[2]曹卫华.“生本课堂”理念下的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初探[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11):85-86.
[3]李小娟.生本课堂视角下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策略实践与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0(8):149.
[4]陈建兵.核心素养下高中数学生本课堂的构建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0(4):41.
[5]吴礼貌.探究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J].新课程(上),2019(11):149.
(作者单位:陕西省安康中学高新分校,陕西 安康 72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