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农村小学生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

2021-05-07 15:34王彦琳
教育·读写生活 2021年2期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核心

王彦琳

农村小学生受环境、条件限制及家长重视程度不足等影响,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普遍较为薄弱。迫于教学压力及课时数限制等原因,多数英语教师依然停留在教学“语言技能”,缺乏对学生跨文化认知、态度、文化差异等方面的渗透。因此,基于核心素养视域下农村小学生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势在必行。

一、核心素养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定义

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各个学科的核心素养有所不同,针对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

跨文化交际能力主要指交际者掌握了充分的跨文化认知,对外来文化持包容、理解、尊重的态度,并能将跨文化认知运用于真实的交际情境中,以完成有效交际的能力。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在“文化意识”和“思维品质”中均对“跨文化”能力提出要求。其中,文化意识是指“跨文化认知、态度和价值取向”,是在了解和感受异族文化的过程中获得的。而思维品质则要求学生“能够从跨文化视角观察和认识世界并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这是从更高层面的“心智”特征出发,是将跨文化认知“内化”的素养。由此可见,英语学科的价值不仅在于语言交流工具本身,其育人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对英语教学的指向性也更加明显:务必使语言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同行。

目前本地区的公立小学大都使用三年级起始的英语教材,大部分农村小学生没有校外英語培训的经历,因此,大多数农村小学生是从三年级才开始学习英语的。和城市小学生相比,农村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这种“滞后性”对农村小学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在教学中让学生体会到英语学习的乐趣,让孩子们爱上学英语,才能“追平”甚至“超越”城市学生。而将语言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相融合,有助于“引燃”学生的兴趣点,让乐于学习的火焰熊熊燃烧。由此可见,重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既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也是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和手段。

二、小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主要内容

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决定了英语教师无法对其进行系统的文化知识灌输,因此,教师有必要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与日常教学结合起来。

依据新课标文化意识二级的目标描述,笔者将义务教育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容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基础的政治文化知识(主要英语国家、首都、国旗等)。主要英语国家如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以及首都、国旗等,作为最基础的文化常识,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

2.基础的日常生活文化以及与中国文化的差异(称谓、问候、告别、赞扬、请求及打电话、时间观等)。不同文化中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言语行为会有很大的差异,比如称谓、问候、礼仪、赞扬、道歉等,这些差异往往是交际的困难所在。因此,教师必须对中西文化差异做出对比分析,才能让学生明白该做的和不该做的,有效防止学生在真实交际情境中的语用错误。例如,在中国,我们一般通过与家庭成员的关系来称呼对方,比如姑姑、姨妈、婶婶、叔叔、舅舅、大伯等,然而英语中并未区分得这么清楚,用“aunt”和“uncle”来称呼即可。另外,在中国,晚辈直呼长辈的姓名被认为是不礼貌的,而在英语国家,直呼其名显得更为得体和亲切。诸如此类差异还有很多,教师应适时传授相关知识。

3. 基础的物质文化(饮料与食物等)。让学生学会说英语国家人们喜爱的、常用的食物、饮料等。比如牛奶、红茶、面包、火鸡、三明治、汉堡包等。同时,也要会说中国日常的饮料、传统食物、较著名的菜式等。

4. 基础的社会文化(重要的文体活动、标志物、节假日等)。主要英语国家的标志物,如英国的大本钟、美国白宫等;西方重要的节日,如圣诞节、感恩节、复活节、母亲节等。同时还应让学生学会简要描述中国主要的传统节日及民俗活动等。

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主要内容绝不仅仅是外来文化,让学生学会用英语介绍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求同存异是英语教师应该传递给学生积极的跨文化态度。

三、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

(一)?结合教材介绍相关文化知识

目前漳州市龙文区小学使用的是闽教版的英语教材。在跨文化教育方面,这套教材在编排上秉承了中西对比的原则,既能让学生初步了解异国文化,又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以达到乐于了解、乐于参与、积极合作的目标。

例如,在闽教版英语教材中,介绍了多个英美国家的重要节日。比如四年级上册Unit 7 介绍了Christmas,这是西方国家最重要的节日,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向学生介绍相关文化背景。如:圣诞节的由来、圣诞节的习俗活动等,并补充与该主题相关的词语:Christmas Eve(圣诞夜)、bell(铃铛)、chimney (烟囱)、stockings(长筒袜) 等。另外,播放圣诞颂歌、节日活动视频等都有助于学生感受西方圣诞节的气氛。值得一提的是,在接下来的Unit 8中,教材紧接着介绍了“中国的春节”——Spring Festival。教材中类似的编排可以看出编写者的用心良苦:不仅将外来文化介绍给中国学生,还将中国元素融入英语学科教育。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的跨文化内容,帮助学生用英文讲好中国故事,为培养跨文化优秀人才奠定基础。

(二)培养英语思维方式

文化的核心是传统的价值观念,异族文化与本族文化的差异性铸就了截然不同的价值观念。作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不同的价值观念构建了不同的思维方式。在英语和汉语中,相同的意思使用的却是截然相反的表达方式,这种差异性可见一斑。

例如,西方人在思维方式上习惯由小到大:写地址时以门牌、街道、城市、州为序;说日期时以日、月、年为序。这是由于西方个体主义思想占主导地位,他们在思维方式上习惯先考虑小的方面,再向大的层面延伸。而中国人的表达顺序正好相反,我们习惯由大到小。这是因为中国人以集体主义思想为主导,我们的思维方式是从大到小,先人后己。

另外,在中国,对他人表示关心是我们日常交往中最常见的话题。比如,在街上遇见熟人经常这样打招呼:您上哪儿去呀?您吃饭了吗?用诸如此类的问语以示关心。然而以西方的思维方式看来却是不礼貌的,这样的问话触犯了他们的个人隐私,让他们感到不舒服。在真实的交际情境中,交际双方应避免触及此类禁忌。除此之外,谦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人往往否定对方的赞扬,以示谦虚;而西方人则接受赞扬,以示友好。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有必要让学生了解这些差异。

(三)?创设英语文化情境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主张学生在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语言,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和运用语言,教师应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的机会。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利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如图、文、声、像等活泼新颖的形式,创设生动逼真的外语活动情境,使学生置身其中,更直观地学习英语,运用英语进行交际活动。

教师可为学生取英文名,要求他们上英语课只能使用英文名;在课前播放一小段英语歌谣。利用好教材(闽教版)每一册末尾的Story Time,鼓励学生以英语课本剧形式将其表演出来。除此之外,学校可定期举办外国文化节,每期介绍一个国家,用文字、图片等形式展示外国的历史文化、风俗民俗、自然风光等。这一过程可组织学生自行搜集资料、制作、宣传,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身体验,从而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更加强调英语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更加突出英语教育的育人价值以及语言学习的渐进性与持续性。由于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特殊性,教师应将跨文化内容列入教学常规,全面整合教材内容,将语言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落实好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胡文仲.文化與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2.

基金项目:本论文系2019年度龙文区小学“核心素养视域下农村小学生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调查研究”课题(立项批准号:LWKT19014)成果。

猜你喜欢
跨文化交际核心
跨文化的儿童服饰课程初探
两块磁的交际
一图GET“党务公开”核心点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The Images of Hua Mulan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films
The Significance of Achieving Effective Cross—cultureCommunication in Foreign Trade Business
每月核心经济指标
参考答案
高考模拟题精选之情景交际题
Ways of Commun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