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终身教育理念的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2021-05-07 05:12于志民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终身教育保安课程

于志民

(天津海运职业学院,天津市 300350)

科技的飞速发展,网络教学成为当下教学改革的潮流和发展趋势。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中明确提出发挥网络学习的特点,通过“两新一改” 提高教学效果,“两新”是指网络教学模式创新、通过教学观念更新,“一改”是指教学方法改进,”。各院校都在进行有益的探索,通过建设网络教学平台,教学资源建设,成为当下院校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使用效果却不太理想,究其原因在于课程资源匮乏、重建设轻应用、重软件轻资源、课程资源相对孤立,有的学院只限在学院内网使用等,无法实现教师对教学课程资源的使用,无法实现学生对随时随地学习、随时随地查阅资料、与同学和教师互动交流需要;无法实现学院对教学成果的展示、教学管理统计与分析要求。无法实现用人单位的对毕业生尽快适应工作岗位。泛雅网络教学平台是以“平台+资源+服务”为基本研发理念,是一种个性化、因材施教的高效教学管理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重大变革,突破传统“面授”教学局限,实现“跨时间”、“ 跨地域”的“在线”互动交流平台,实现“随时随地” 高效、便利“线上”+“线下”教学。网络教学平台首先满足“易用”、“ 稳定”、 “健康”、“ 可靠”,同时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老师教学效率、优化院校教学管理。

一、终身职业教育

早在二千多年前,教育家孔子就打破“学在官府”,把教育办到了民间,提倡终身教育。著名的教育家亚里士德、主张使全城邦的公民都“受到同一的教育”。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等的教育思想中体现终身教育理念。终身教育理论的积极倡导、理论奠基人法国保罗·朗格朗,把终身教育当成“开创美好生活”的重要途径,他认为要优先考虑终身教育的地位。瑞典经济学家莱恩的“回归教育”设想、美国教育思想家赫钦斯的“学习社会”理念。我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终身教育论的中心思想”,201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仁川宣言”和“教育2030 行动框架”阐述了终身教育的理论原则。终身职业教育具有终身、全民、广泛、灵活、实用的特点,终身教育强调是动态、变革、与时俱进。师生关系将具有民主性、平等性,开放性特点,世界主要国家在终身教育方面发展,如表1-1

表1-1世界主要国家在终身教育方面发展

世界主要国家在终身教育方面采取的措施比较如表1-2所示。

表1-2 世界主要国家在终身教育方面采取的措施比较表

二、互联网+终身职业教育

国内“互联网+”概念可以追溯到2012年,于扬在易观第五届移动互联网博览会首次提出“互联网+”理念,他认为在未来,“互联网+”广泛应用于各行业的产品与服务。对于“互联网+” 马化腾理解阐述为把互联网、信息技术、传统行业等等,各行各业有机融合,创造新领域,构建一种为人类协调发展、和谐发展的“新生态”。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 “十三五”规划”中,首次系统阐释 “互联网+教育”的内涵、外延、建设设计、实现路径等等。 “互联网+教育”,让传统教育更具有生命力、活力,通过现代技术与传统教育融合,适应现代化教育的发展。利用互联网技术可以方便实现,只要有网络,“学习”不受时空的限制,可以实现“处处可学”;利用网络技术实现“团队小组学习”促进个体的发展;互联网技术把“终身教育资源”变得更丰富,共享、利用度更高,只要想学就有专业指导、解惑;传统教育与互联网结合可以创新学习模式,进行“探究学习”、“反思式学习”、“应用技术技能力学习”等等。现代社会已经进入知识、信息、智能时代,终身教育对学生的职前、职后贯通、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实现“获得感”。

三、船舶保安意识与职责课程建设与实践

1.基于超星网络平台船舶保安意识与职责课程建设

课程主要包括课程介绍、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教学效果、参考教材、教学资源、课程章节等如图1-1所示。教师可以利用超星网络平台进行长期的课程循环建设。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思想是“一切为每个学生的发展”。目前高职学生的差异化及个性化突出,教学内容设计应循序渐进的,采用任务方式设置内容,任务包括基本任务、讨论任务、拓展任务等,在基本任务的设置中,原则是照顾不同学生的特点、需求,原则是循序渐进、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同时考虑任务的大小、大任务分解、知识点的难度、知识点前后的融合等多因素。讨论任务要注意给学生留一定的探索和自我开拓的空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技能技术素养的培养,讨论任务要求在职专家、毕业在职的学生参与,改善讨论的针对性、时效性。拓展任务主要目的了解行业最新动态、行业发展最新成果、行业发展方向,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积累社会经验等等。泛雅网络教学综合服务平台是利用网络拓展传统教学模式,能更好地进行知识学习,提升个人素养及自主学习能力。课程建设最终船舶保安意识与职责课程教学过程。课程基本信息维护、互动活动组织、学习效果评价评测和课程组织与管理,课程建设最终船舶保安意识与职责课程可以进行纯网络、混合模式、网络辅助多种教学模式。在校学生、毕业就业后的学生均可利用平台登录课程网站,进行课程基本任务、讨论任务、拓展任务、话题讨论等学习活动,可查看应用基于超星网络平台船舶保安意识与职责课程教学资料,教学资源每日更新、进入学习社区分享交流,打破时间及空间限制。

图1-1 基于超星网络平台船舶保安意识与职责课程

2.船舶保安意识与职责课程教学实施

超星网络船舶保安意识与职责课程与传统课程相结合,通过课下与课上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模式,根据课程灵活运用学习通手机版的活动库。活动可包括签到、问卷、投票、选人提问、临时任务添加、课程评价、讨论、在线课堂、课程直播。通过“投屏”及时呈现教学全过程,利用活动库辅助教学,上课前3分钟可以发表签到,了解学生出勤情况,签到可以是多种模式,比如普通签到可以要求学生上传自拍照或不要求,特别新班级第一次上课,建议使用上传自拍照片模式签到,方便教师对学生情况了解。另外还可以采用手势签到,类似手机锁屏后输入要求的手势才可以利用手机。要求手势教师可以任意设置,然后告诉学生,进行签到,签到还可以利用位置签到、二维码签到。上课后,学生打开课程章节。课程章节内容类似传统ppt功能,对学生课下任务掌握情况检查,通过“选人”模式提问,根据回答问题情况加分,对简单问题采用“抢答”模式,根据抢答顺序加分不同,可以预习设置第一名5课堂积分,第2至5名设置3课堂积分,课堂提问教师要控制时间一般在5-10钟内完成,然后根据任务难点及课下练习错误率高的知识点重点讲解。对知识的和对职业精神方面的掌握采用直播模式,让学生复习,并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定期邀请行业专家及优秀毕业生与在校生互动,巩固提高学生对知识及技能的掌握,渐进完成教学任务。临近下课利用1-5分钟时间学生进行自评、学生互评、对课程内容评价和对教师评价,完成课程教学。

3.船舶保安意识与职责课程“学情分析”

为了教学目标的顺利实施,进行学情分析是教学主要环节,只要了解、熟悉学生对课程的参与情况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后进生”进行督促学习才有依据,教师对学生各种情况分析,指导学生完成各项学习活动进而做到有的放矢。超星学习通统计,主要包括任务点监控、章节学习访问量统计,章节测验统计,学生管理、成绩管理、督学、课题活动、及课程积分统计。如图1-2所示。

图1-2 学情分析统计

对于学生对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可以通过学生访问课程统计进行,如图1-3所示。通过统计发现在2018年1月船机15-3班学生有93.69%通过手机对课程进行学习,有6.31%的学生利用电脑进行课程学习,说明目前学生使用智能手机的频率远远高于使用电脑。

学生利用学习通进行一月的频次统计,在2018年1月9日、1月10日、1月18日学生访问量猛增,查看教师课表发现,这几天该班的船舶保安意识与职责课程学生上课,而其他时间访问差异很大,说明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待提高,学生对课程学习的主动性待加强。特别是1月10日有我校优秀毕业生交流互动环节,说明学生对今后工作的关注度、热情很高。

学生课程任务分布、成绩分析,视频任务占总任务的77.78%,学生完成视频任务情况是如图1-3所示,不同学生能按照要求完成任务,部分学生反馈比到300%以上,说明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同一个任务视频观看3遍以上,章节测验任务占总任务的22.22%,但完成情况远没有视频任务理想。说明学生对5-10分钟的视频比传统文字练习感兴趣,为了避免文字习题练习枯燥、学生不感兴趣,计划采取交互理念,对视频进行编辑,视频播放2-3分钟出现文字练习,只有完成章节练习后才可以学习后面的视频任务,采用视频与练习相融合交互模式,提高学生的应知应会的知识掌握。学生成绩基本满足正态分布,对成绩不理想的部分学生,应加强督促,给以更多的关注、爱心、帮助。

4.船舶保安意识与职责课程建设展望

随着时代的发展,评价老师的标准不应该仅限于教师“教的好”,还应该从学生“学的好”角度评价,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实现“软目标”即职业道德、工匠精神、创新精神,实现“硬目标”即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能力。课程内容应该与时俱进,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学内容随之更新,更新的依据来源行业标准、行业最新发展需求、行业的最新科技进步成果等等,通过交互评价系统,借助学生、企业员工(或毕业学生)、专家等多元评估课程有效性,根据评价反馈进而改进课程的内容,这方面单靠教师的能力无法完成,建议上级给予政策支持及学院资金支持,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建设好终身职业学习的核心课程。

网络技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时空,在短时间内掌握更多的技能、知识,通过网络可以向行业专家咨询提高学习效率。通过网络课程建立和使用,学生在校期间、毕业后的终身学习、生活、事业发展都受到学院、教师的关注。通过船舶保安意识与职责课程的建设、教学实施、学情分析、评价反馈、课程改进等环节,证明了互联网+终身教育模式是可行的,利用互联网与传统课程结合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终身教育保安课程
路灯下的保安
我国终身教育的回顾与反思
国外终身教育立法对我国构建相关机制的启示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保安成了幽灵人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慕课让终身教育变为一种现实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两岸终身教育法律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