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健,罗运成,王留江,张跃东,刘子琳
(989医院平顶山院区心胸外科,河南平顶山 467000)
近年来经右胸前外侧小切口胸腔镜手术已被逐渐用于二尖瓣病变治疗,相较于以往开放手术,其具有更佳美观性和更小创伤水平优势,但对于该术式是否可导致不良事件发生风险增加仍存在争议[1-2]。本文回顾性分析989 医院平顶山院区2015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收治行单纯二尖瓣修复术患者共115 例临床资料,分别行正中切口下和经右胸微创切口下单纯二尖瓣修复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临床指标水平和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旨在探讨两种单纯二尖瓣术式治疗二尖瓣反流近中期疗效差异,现报道如下。
回顾性分析989 医院平顶山院区2015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收治行单纯二尖瓣修复术患者共115 例临床资料,其中行正中切口下单纯二尖瓣修复术治疗共60 例设为常规组,行经右胸微创切口下单纯二尖瓣修复术治疗共55 例设为微创组;两组性别、年龄、合并基础疾病、病变范围及心功能分级及重度二尖瓣反流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术前确诊二尖瓣反流;②符合单纯二尖瓣修复术指征[3];③年龄18~60 岁;④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手术禁忌证;②失访;③拒绝随访;④其他原因导致临床资料不全。
二尖瓣修复术方案参考相关文献,均在全身麻醉和浅低温体外循环下完成。微创组放置仰卧位,同时抬高右胸15~30°,经右胸前外侧第4 肋间切开4~5 cm 作为主操作孔,胸腔镜经右侧腋前线第2 肋间切口置入,主动脉阻断钳经右侧腋后线第2 肋间切口置入,经房间沟切口进入左心房有效显露二尖瓣。常规组放置平卧位,于胸骨正中切开,直视下阻断升主动脉,经房间沟/右心房/房间隔切口有效显露二尖瓣。
①手术相关临床资料包括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操作类型、术后残余二尖瓣反流、重症监护病房(ICU)时间、术后24 h 引流量及输血率;②记录脑梗死、气管切开、血液透析、伤口愈合不良及住院期间死亡情况。
数据分析选择SPSS 22.0 软件。其中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微创组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住院时间、术后24 h 引流量及输血率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操作类型、术后残余二尖瓣反流及ICU 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相关临床资料比较
两组术后脑梗死、气管切开、血液透析、伤口愈合不良及住院期间死亡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例)
二尖瓣修复术是二尖瓣反流常用术式之一,远期疗效令人满意。近年来年轻患者在无症状期接受二尖瓣修复术治疗报道逐渐增多,此类人群除需保证良好二尖瓣修复质量外,手术美观性要求亦更高[4]。常规胸骨正中切口二尖瓣修复术医源性创伤程度较大,年轻患者在发生明显症状或心脏失代偿前往往无法接受,而微创二尖瓣修复术所具有美观优势更适用于年轻特别是无症状患者治疗,并在远期预后方面不逊于开放手术[5]。以往报道提示正中切口和经右胸微创切口下单纯二尖瓣修复术术后10 年总生存率和反流复发率接近,总体疗效良好[6]。有学者报道提示[7-8],在除外右胸手术史、需同期实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绝对禁忌证外,二尖瓣反流患者均可顺利完成经右胸微创二尖瓣修复术,远期疗效良好,其中>70 岁和LVEF<40% 患者亦可耐受。笔者认为如无绝对禁忌证,单纯二尖瓣修复术均可考虑采用经右胸微创入路,且无需排除高龄、心功能较差的人群。
本研究结果显示,微创组住院时间、术后24 h 引流量及输血率均显著少于常规组(P<0.05),提示经右胸微创切口下单纯二尖瓣修复术相较于胸骨正中切口治疗二尖瓣反流能够有效减少术中创伤、避免输血及缩短术后康复时间,与既往研究结果相符[9-10]。同时两组行瓣叶切除缝合和人工腱索技术比例无统计学差异,均可经右胸前外侧小切口顺利完成。尽管微创组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均显著多于常规组(P<0.05),但两组术后脑梗死、气管切开、血液透析、伤口愈合不良及住院期间死亡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相较于胸骨正中切口方案,经右胸微创切口下单纯二尖瓣修复术的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未见明显升高,安全性令人满意。
综上所述,相较于正中切口单纯二尖瓣修复术,经右胸微创切口下单纯二尖瓣修复术治疗二尖瓣反流可有效减少医源性创伤程度,加快术后康复进程,且安全性良好。但需要注意本次研究属于小样本、单中心及回顾性研究,可能存在选择偏倚,故所得结论仍有待后续更为深入研究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