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慧云,黄茜
(郸城县人民医院检验科,河南郸城 477150)
前列腺癌是一种多发于>50 岁中老年男性泌尿系统的恶性肿瘤,具有骨转移早和恶性程度高等特点。前列腺癌患者早期多无典型临床症状,在出现临床明显症状就诊时约有70%患者已处于疾病晚期并发生远端转移,因此早期做出明确诊断并进行积极治疗对于提高患者的疗效、改善预后及延长生存时间尤为重要[1]。目前,穿刺活检和病理检查是前列腺癌确诊的主要依据,但以上检查因有创性及容易引起血尿、感染、出血等并发症,难以作为前列腺癌的常规筛查手段[2]。本文旨在探讨早期前列腺癌抗原-2(early prostate cancer antigen-2,EPCA-2)、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联合检测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及与临床病例特征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7 年3 月至2018 年12 月郸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4 例前列腺癌患者作为前列腺癌组。其中,年龄52~75 岁,平均(62.48±5.25)岁;临床分期:Ⅰ~Ⅱ期44 例,Ⅲ~Ⅳ期30 例;依据Gleason 评分标准:Gleason 分级2~4 分(高分化癌)22 例,Gleason 分级5~6 分(中分化癌)28例和Gleason 分级7~10 分(低分化癌/未分化癌)24 例;无淋巴结转移者48 例,有淋巴结转移者26 例。纳入标准:①均经过穿刺活检、病理检查而证实为前列腺癌,且诊断符合相关标准[3];②血液标本采集前均未接受激素、放疗或化疗治疗。排除标准:①血液标本采集前进行膀胱镜、导尿等检查和治疗;②合并有身体其他部位恶性肿瘤。择取同期该院就诊确诊为前列腺良性病变者(包括前列腺炎23 例,前列腺增生27 例)50例作为良性病变组。其中,年龄51~77 岁,平均(62.95±6.04)岁。另取同期该院体检中心体检的40 例健康男性作为对照组。其中,年龄51~76 岁,平均(63.02±5.83)岁。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各组年龄、体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各组研究对象在清晨空腹状态下采集肘静脉血5 mL,室温下放置20 min 后离心分理出血清,采用电化学发光法Cobas e601 型电化学发光分析仪(瑞士罗氏公司)及配套试剂盒上检测PSA;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在PHOMO 型全自动酶标仪(郑州安图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上检测血清EPCA-2 和TNF-α,EPCA-2 试剂盒由武汉华联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TNF-α 试剂盒由上海康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检测所使用的试剂盒均有合格证书,并在有效期内完成检测。
数据分析采用SPSS 17.0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用方差分析或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用χ2检验;ROC 曲线比较血清EPCA-2、TNF-α、PSA 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计算各指标诊断前列腺癌ROC 曲线下面积(AUC),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前列腺癌组血清EPCA-2、TNF-α、PSA 水平高于良性病变组和对照组,且良性病变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 组血清EPCA-2、TNF-α、PSA 水平比较()
表1 3 组血清EPCA-2、TNF-α、PSA 水平比较()
血清EPCA-2、PSA、TNF-α 对前列腺癌的诊断ROC 曲线AUC 分别为0.807(95%CI:0.708~0.905)、0.741(95%CI:0.633~0.851)和0.637(95%CI:0.552~0.791),三项指标联合检查对前列腺癌的诊断ROC 曲线AUC 为0.915(95%CI:0.861~0.984),三项指标联合检测ROC 的AUC 均高于任一单项检查。见图1。
74 例前列腺癌患者中,有淋巴结转移、Gleason 评分>7 分、Ⅲ~Ⅳ期及年龄≥60 岁患者血清EPCA-2、TNF-α、PSA 水平高于无淋巴结转移、Gleason 评分≤7 分、Ⅰ~Ⅱ期及年龄<60 岁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图1 血清EPCA-2、TNF-α、PSA 诊断前列腺癌的ROC 曲线
表2 不同病理学特征血清EPCA-2、TNF-α、PSA 水平比较()
表2 不同病理学特征血清EPCA-2、TNF-α、PSA 水平比较()
前列腺癌是一种男性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在欧美国家前列腺癌发病率居于男性恶性肿瘤的第2 位。虽然该病在我国的发病率低于欧美国家,但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的改变及检测技术的进步,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呈现明显的升高态势[4]。前列腺癌进展缓慢,早期发病隐匿且常无明显临床症状,不易于前列腺良性病变相区分。当患者出现骨骼疼痛、尿道梗阻等症状时疾病多已处于中晚期,患者最佳的治疗时机已错失。李明等[5]研究显示,早期前列腺癌给予手术、内分泌等治疗患者5 年生存率高达约100%,而晚期前列腺癌即使进行手术、放化疗等治疗,患者5 年生存率<30%。因而早期诊断予以积极有效地治疗对降低前列腺癌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的非常重要。
PSA 是由前列腺腺泡、腺管及尿道旁腺细胞合成,其分泌可稀释精液、分解胶原蛋白的一种丝氨酸蛋白酶,具有前列腺组织特异性而无肿瘤特异性。正常情况下,PSA 只在前列腺上皮细胞、腺泡内表达,但当发生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癌变等病理变化时,患者前列腺结构、功能出现损伤,进而破坏上皮血屏障,使PSA 的合成、分泌、代谢发生紊乱,PSA 弥散入基质并经过淋巴管、毛细血管进入外周血液循环中,使PSA 水平异常升高;此外,尿路感染、前列腺按摩、留置尿管等也可致PSA 升高[6]。EPCA 是一种与前列腺癌密切相关的核基质蛋白(EPCA-2 为其亚型),正常前列腺不表达核基质蛋白,而前列腺发生癌变时其表达水平异常升高。血清EPCA-2 可较病理切片检查提前5 年发现并诊断前列腺癌,且能够区分出局限性/非局限性前列腺癌,其对前列腺癌患者的早期治疗、提高疗效及改善预后也有指导作用[7]。梅傲冰等[8]研究显示,EPCA-2 诊断前列腺癌的准确率(78.58%)和特异性(74.71%)显著高于PSA 的56.75% 和40.81%,局限性前列腺癌血清EPCA-2 水平低于合并远端转移,可用于前列腺癌的临床诊断。TNF-α 是由单核巨噬细胞合成分泌的一种促炎细胞因子,可参与并调节机体免疫炎症反应,炎性疾病、心衰、恶性肿瘤等多种疾病可引起血清TNF-α 水平明显升高[9]。徐锐等[10]研究显示,前列腺癌组织中TNF-α 水平较前列腺良性病变明显升高,且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相关,其在前列腺癌的发生、进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前列腺良性病变组血清EPCA-2、TNF-α、PSA 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分析原因可能为前列腺伴有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使得PSA 从前列腺腺泡弥散入外周血液循环中;前列腺良性病变引起的炎症反应也会进一步影响机体免疫功能,造成血液中TNF-α 升高[11]。前列腺癌组血清EPCA-2、TNF-α、PSA 水平显著高于良性病变组,比较有差异;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结果显示,有淋巴结转移、Gleason 评分>7 分、Ⅲ~Ⅳ期及年龄≥60 岁患者血清EPCA-2、TNF-α、PSA 水平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Gleason评分≤7 分、Ⅰ~Ⅱ期及年龄<60 岁患者,比较亦有差异。这可能为Ⅰ~Ⅱ期恶性肿瘤细胞只是局限于前列腺组织中,而当疾病进展至Ⅲ~Ⅳ期时,恶性肿瘤细胞侵犯至前列腺包膜外,并有淋巴结、骨或其他器官转移[12],使PSA 大量释放至外周血液循环中;此外,前列腺发生癌变时,前列腺上皮细胞破裂释放EPCA-2 入血液循环中,使EPCA-2水平异常升高[13]。另外前列腺癌恶性程度越高,肿瘤生长和侵袭能力越强,患者血清中EPCA-2、TNF-α、PSA 水平越高。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血清EPCA-2、TNF-α、PSA 对前列腺癌的诊断ROC 曲线AUC 分别为0.807、0.741 和0.637,三项指标联合检查对前列腺癌的诊断ROC 曲线AUC(0.915)均高于任一单项检查。表明血清EPCA-2、TNF-α、PSA 联合检测可辅助用于前列腺癌的诊断,且能够提高患者诊断的准确率。
综上所述,前列腺癌患者血清EPCA-2、TNF-α、PSA 水平异常升高,其水平变化与前列腺癌发生、发展相关。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可提高其诊断效能,并可作为前列腺癌辅助的诊断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