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性护理对妊娠糖尿病者者保健认知水平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2021-05-07 06:17:24王媛媛魏彦飞许海清
糖尿病新世界 2021年4期
关键词:针对性保健胎儿

王媛媛,魏彦飞,许海清

聊城市东昌府区妇幼保健院产科,山东聊城 252000

妊娠期糖尿病是女性在妊娠期比较多发与常见的疾病之一,其主要是由于发生胰岛素抵抗、糖代谢异常而致,也属于内分泌代谢疾病,可诱发一系列母婴并发症。 部分孕妇在妊娠时间的增加下其体内抵抗胰岛素物质也不断积累,从而使其血糖控制能力逐渐减弱,进而引发妊娠期糖尿病[1-2]。 妊娠期糖尿病若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与护理不当最终将会导致不良妊娠结局, 对孕妇及胎儿造成严重不良影响,如剖宫产、妊高症和羊水过多,以及早产和新生儿窒息等,严重者还将危及胎儿和孕妇的生命安全[3]。 因此,孕期加强血糖水平监测和控制对改善妊娠结局, 确保胎儿和孕妇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上多通过药物进行血糖控制,但效果并不理想, 而饮食控制是改善患者妊娠期血糖水平的关键,因此,在临床治疗中还需优化相关护理干预[4],而常规的护理服务多按医嘱执行用药和基础护理, 缺乏针对性,无法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血糖控制效果也不佳[5-6]。 因此,为进一步提升临床护理质量,该文研究选取2018 年1 月—2020 年2 月收治的妊娠糖尿病患者82 例作为研究对象,特对针对性护理应用于妊娠糖尿病对患者保健认知水平及妊娠结局的影响开展了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妊娠糖尿病患者82 例,按其入院日期的单双号分为参照组和针对组各41 例,参照组初产妇、经产妇占比为 32∶9 例;年龄 23~38 岁,平均(27.63±4.19)岁;孕周 25~29 周,平均(27.24±1.46)周;学历:初中及以下11 例、高中22 例、大专及以上8 例。 针对组初产妇、经产妇占比为 31∶10 例;年龄 24~38 岁,平均(27.71±4.15)岁;孕周 25~30 周,平均(27.27±1.43)周;学历:初中及以下13 例、高中21 例、大专及以上7 例。纳入标准:均达到《妇产科学》妊娠期糖尿病的有关诊断标准[7];均自愿参与研究并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无法配合治疗与护理者;合并认知障碍、交流障碍、运动障碍、恶性肿瘤以及重要器官严重疾病者。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该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注,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

1.2 方法

参照组开展常规护理, 即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预防跌倒及坠床,给予用药和饮食指导,以及口头健康宣教等。 针对组在此基础上开展针对性护理,具体操作如下:①心理护理。 首次接诊患者后护理人员通过细致、温馨的服务获取其好感,随后通过主动、深入的交谈详细了解、掌握每例患者具体心理和需求,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措施。 在护理过程中加强与患者的交流沟通和认知指导, 可通过音乐疗法来缓解患者不良情绪,通过讲解妊娠糖尿病的发病原因、治疗方法、注意事项及预后效果等来提升其认知,让其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关怀, 通过例举成功治疗案例来增加患者信心;从而改善或消除不良情绪。 同时叮嘱患者家属多给予其关心、体贴和照顾,使其充分感受到来自家庭的温暖,从而避免因家庭因素而致不良情绪。 同时指导患者通过阅读、听音乐、深呼吸和放松心情来保持良好心情。 此外, 还需给患者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住院环境,以免因不良因素而影响其心情,使之在整个治疗过程中都保持愉悦的心情。

②针对性健康教育。 部分患者由于对疾病知识、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的不了解, 如担心胰岛素药物会影响胎儿发育、担心治疗效果等而出现焦虑心理,有的甚至抵触治疗,此时需加强健康宣教。 通过定期开展健康讲座、一对一指导、电话指导、多媒体和微信群等多方式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科普, 内容主要包括引发疾病的因素、治疗方法、治疗效果、如何监测血糖、安全用药、自数胎动、合理饮食以及运动等。 以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保健康认知水平、治疗依从性以及自我护理能力,从而消除其担心,积极地配合治疗。

③针对性饮食护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干预不仅能确保孕妇和胎儿营养所需, 同时也能有效控制血糖水平,防止孕妇和胎儿体质量过度增长。 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建立孕期饮食营养表,了解其进食喜好、次数和规律等,对其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给予纠正,指导其家属科学地为患者配置食物,以水果、蔬菜、奶制品、豆制品和优质蛋白为主,加强微量元素、纤维素和铁元素供给,在确保营养的情况下控制糖分、钠盐等的摄入。 嘱咐其严格禁食生冷、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食物加工尽量选取蒸煮或炖的方式,遵循少量多餐原则,通常为5~6餐/d,早餐热量按10%、中晚餐分别为30%,加餐控制在15%每餐,尽量在睡前固定加餐,每餐饮食均需以清淡为主[8]。

④针对性运动指导。 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运动方案, 指导其运动需选取餐后2 h 进行,时间需控制在 20~30 min 之前,每周保持 3~4 次,运动时需有家人陪伴[9]。 运动方案前提需确保患者安全并有个体性,耐心指异患者根据自身情况进行科学的运动,掌握好运动量和时间, 嘱其不可在空腹和应用胰岛素用运动,同时避免剧烈运动。 选取散步、瑜伽和孕妇操等比较适宜的方式,运动后以不影响心率、微汗和不觉劳累为度。 对无法下床患者指导其进行床上肢体运动。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保健认知水平和血糖水平情况,以及妊娠结局。 保健认知水平:应用院内自制调查问卷进行评分对比,问卷其计包含疾病的定义、危险因素、对母婴的影响、紧急处理措施以及饮食注意事项等5 项,每项总分为 20 分,共 10 题,得分越高说明患者保健认知水平越高。 血糖水平:分别于护理前后测量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 2 h 血糖(2 h PG)。 妊娠结局:主要评价剖宫产、妊高症、羊水过多、早产儿和胎儿窘迫等发生率。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进行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 χ2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保健认知水平

两组患者护理前对疾病的定义、危险因素、对母婴的影响、 紧急处理措施以及饮食注意事项等保健认知水平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后针对组上述保健认知水平评分均显著高于参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保健认知水平对比[(),分]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保健认知水平对比[(),分]

组别疾病的定义护理前 护理后危险因素护理前 护理后针对组(n=41)参照组(n=41)t 值P 值8.67±3.42 8.70±3.43 0.040>0.05 16.23±2.98 13.18±3.12 4.527<0.05 8.25±3.28 8.27±3.26 0.028>0.05 16.36±1.97 14.02±2.24 5.023<0.05

续表1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糖水平对比

两组患者护理前FPG 和2 hPG 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后针对组 FPG 和 2 hPG 水平均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糖水平对比[(),mmol/L]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糖水平对比[(),mmol/L]

组别FPG护理前 护理后2 hPG护理前 护理后针对组(n=41)参照组(n=41)t 值P 值5.29±0.38 5.34±0.26 0.695>0.05 4.19±0.22 4.98±0.18 17.796<0.05 9.27±0.58 9.24±0.59 0.232>0.05 6.34±0.56 7.49±0.48 9.984<0.05

2.3 两组患者妊娠结局

针对组患者剖宫产率31.71%、妊高症4.88%、羊水过多2.44%、早产儿4.88%、胎儿窘迫2.44%,均显著低于参照组的56.10%、19.51%、19.51%、19.51%和21.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表3 两组患者妊娠结局对比[n(%)]

3 讨论

这些年来,在人们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中,孕妇孕期的营养已受到其本人及家属的高度重视, 从而致使部分孕妇营养过剩, 进而导致妊娠期糖尿的患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10-11]。 妊娠期糖尿病具有相当大的危害,若患者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患者极易发生妊高症、 羊水过多和早产等现象, 并且还易致胎儿宫内窘迫、窒息和体重超重等不良妊娠结局,可见加强对妊娠期糖尿患者血糖水平控制对改善患者及胎儿结局具有重要意义[12-13]。 目前,临床多采用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注射治疗妊娠期糖尿病, 但是仅靠药物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同时还需结合相应的饮食及运动干预,可大多数患者对疾病保健认知水平欠缺,有的患者甚至因担心药物会影响胎儿及自身健康而抵触药物疗,也有的患者怕饮食控制无法供给胎儿足够营养而觉得没必要[14]。 因此,如何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 提升患者的保健认知水平已受到临床高度关注。

潘雅梅等学者[15]在研究中显示,对妊娠糖尿病者应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有利于提升其保健康认知水平和血糖控制效果,进而改善妊娠结局,其结果示,试验组通过对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其保健认知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FPG 和2 hPG 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不良妊娠结局分别为剖宫产34.00%、妊高症4.00%、羊水过多6.00%、 早产儿60.00%和胎儿窘迫2.00%均低于对照组。 该文研究结果也充分证实了上述观点,结果显示,经护理后针对组患者对疾病的定义、危险因素、对母婴的影响、 紧急处理措施以及饮食注意事项等保健认知水平评分均显著高于参照组;FPG 和2 hPG 水平均明显低于参照组; 针对组患者剖宫产率31.71%、 妊高症4.88%、 羊水过多 2.44%、 早产儿 4.88%、 胎儿窘迫2.44%,均显著低于参照组的56.10%、19.51%、19.51%、19.51%和 21.95%(P<0.05),由此可见,对妊娠糖尿病者开展针对性护理具有非常高的价值。 针对性护理主要是针对患者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护理的临床护理模式,首先通过耐心、主动、深入的交流以了解患者所存在的问题,随后施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如该文,心理因素是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的主要原因, 而通过有效的心理疏导,可使患者从认知上去改变,从内心里认同配合治疗与护理的重要性,随后再给予健康、饮食和运动指导以提升患者对相关知识的欠缺, 并再次使其充分地认识到合理饮食、运动对病情控制的重要意义,掌握相关保健知识,从而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与护理,进而降低了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

综上所述, 对妊娠糖尿病患者开展针对性护理效果确切,有利于提升患者保健认知水平,从而改善血糖水平,进而确保良好的妊娠结局,具有大量推广应用的高度价值。

猜你喜欢
针对性保健胎儿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2(一)
中老年保健(2022年4期)2022-08-22 03:02:56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双主动弓1例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三)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二)
中老年保健(2021年7期)2021-08-22 07:44:52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一)
中老年保健(2021年4期)2021-08-22 07:10:38
应时而著,为事而作——议论要有针对性
胎儿脐带绕颈,如何化险为夷
晓有机化学必考方向 提升备考针对性
学会“针对性”写作
有的放矢,始得鲜明——议论要有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