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枭,刘 悦,徐祖清,王诗洋,胡永刚,夏 薇
(1.深圳市龙华区中心医院,广东 深圳 518109;2.北华大学医学技术学院,吉林 吉林 132013)
在人体结构中,软组织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是由韧带、肌肉、血管、皮下组织关节囊以及皮下组织等共同构成的,其本质上属于一种较为典型的非上皮性骨外组织[1-2].近年来,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的发生率也在增加.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由于其很难准确的判断病变范围、评估实际损伤程度,而高频彩超技术可以清晰地显示病变情况[3].基于此,本研究主要探讨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中高频彩超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
选取2017年6月—2020年3月于深圳市龙华区中心医院治疗的240例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139例,女101例,年龄19~71岁,平均(45.0±26.0)岁;病程1个月~4 a,平均(2.04±0.87)a.
纳入标准:患者均通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同时接受高频彩超与MRI检查;临床资料完整;经本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出标准:合并有风湿性与类风湿性关节的患者;意识丧失,合并严重认知障碍与精神疾病的患者;一般资料缺失的患者;处于妊娠或哺乳期的患者.
采用LOGIQ7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GE公司,美国)对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患者实施高频彩超检查.在实际检查操作时,要根据医生怀疑患者发生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的病变部位,合理调整检查体位,采用高频超声探头对患者体表肿胀程度及疼痛感剧烈的部位进行全面检查,切换肌骨超声模式,并将探头频率控制在 7~17 MHz.
1)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的病理结果;2)比较高频彩超与病理检查结果,分析与统计高频彩超检查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与阴性预测值;3)对比分析高频彩超与MRI在检查不同类型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中的检出准确度.
通过病理诊断为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的患者200例,其中,囊性肿物50例,室性肿物19例,韧带拉伤49例,肌肉拉伤35例,肌腱损伤41例,半月板受损34例,神经损伤11例.
高频彩超检查的准确度为89.17%(214/240),敏感度为97.50%(195/200),特异度为52.50%(21/40),阳性预测值为97.50%(195/200),阴性预测值为80.77%(21/26).见表1.
表1 高频彩超与手术、病理检出结果
由表2可知,两种检查方式在检查囊性肿物、室性肿物、肌肉拉伤、韧带拉伤、肌腱损伤及神经损伤中的检出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检查半月板损伤时,高频彩超的检出准确率低于MRI,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高频彩超与MRI检出准确率
在日常生活中,意外跌倒与磕碰是不可避免的,再加上其他机械性外在因素的影响,极易对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严重情况下会损害到人体的器官形态、机体组织等,进而导致患者经常感觉到局部疼痛,甚至会影响到患者正常的肢体活动[4-5].
目前,采用专科检查方式对创伤性浅表软组织进行诊断,检出准确度相对较低,导致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患者因漏诊与误诊而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同时,临床上较为常见的X线检查方式虽可准确检查出骨骼创伤性损伤,但却无法清晰地显示人体软组织损伤;而CT虽然能够有效地诊断机体软组织损伤情况,但由于其在检查软组织细微结构方面的辨别能力相对较低,这就大大增加了其临床应用的局限性[6];MRI检查虽然具备良好的辨别软组织细微结构的能力,但由于其受外界因素影响较多,且检查费用较为昂贵,会受到一定程度上的限制[7].
随着我国影像学检查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高频彩超检查在临床诊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高频彩超检查费用低,无创,可重复性高,得到了广大患者的高度认可.在对软组织细微结构进行检查的过程中,高频彩超能够充分表现出高分辨率这一突出优势,该优势与超声探头的频率密切相关[8].在实际应用中,探头频率越高,高频彩超的纵向分辨能力就越强,同时也能有效缩短声束穿透距离,进而大大提升高频彩超在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检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本研究显示: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高频彩超检查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的准确度、特异度、敏感度、阳性与阴性预测值等方面并无明显差异.这一结果明确提示高频彩超在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检查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且检出准确度高,这主要是因为高频彩超针对软组织具有高分辨能力.同时,与MRI对比,高频彩超检查囊性肿物、室性肿物、肌肉拉伤、韧带拉伤、肌腱损伤及神经损伤的检出准确度均无明显差异,且检出准确度均相对较高.在检查半月板损伤时,高频彩超的检出准确度明显低于MRI,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在影像学检查中,由于不同患者的半月板损伤与病变位置不同,其超声检查中的回声体现方式存在着较大差异[9].为此,在对半月板损伤患者实施高频彩超检查时,应通过不同的体位观察半月板的图像表现,以提高高频彩超检查半月板损伤的准确率.除此之外,虽然高频彩超检查半月板损伤的检出准确度要低于MRI,但由于其具备无创与可重复检查等优势,可以将这种检查方式应用于半月板损伤的初筛检查.高频彩超与MRI的检出准确率均相对较高,除半月板损伤检出准确率有明显差异外,其他类型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的检出准确率并无明显差异.在临床实践中,MRI检查费用较高,且不可以重复检查,因此,其在实际应用中就会受到一定的限制,MRI的成像速度较慢,图像极易受到多种伪影的影响,其中,较为常见的有化学位移伪影、截断伪影、流动伪影、静电伪影、铁磁性金属伪影等,这些伪影虽然大多数情况可以被克服,但MRI的质量控制仍相对复杂[10].MRI在实际应用中的禁忌证较多,如植有心脏起搏器、安装假肢或者是有眼球异物的人群是不可以接受MRI检查,这主要是因为MRI系统的强磁场与射频场很有可能会导致心脏起搏器失灵,人体内金属性植入物发生移位.同时,在激励电磁波作用下,存留在体内的金属因发热而对人体造成一定的损害.因此,虽然MRI与高频彩超检查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中结果较为相近,但还是需要利用高频彩超的可重复性高、费用较低、操作简便等优势,对多数浅表性软组织疾病进行初步筛查.
综上所述,对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患者实施高频彩超检查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不仅可以有效检出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同时也能够清晰地显示出不同类型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的具体范围、位置与内部回声情况,进而为后续的诊疗工作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