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中日在脑科学和类脑智能技术领域的国际贡献力

2021-05-07 07:46王欣
国际人才交流 2021年4期
关键词:类脑脑科学资助

文/王欣

在“中日高层次科学家研讨交流活动——脑科学”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学术主任、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主任蒲慕明,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脑与认知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何生,东京大学医学院细胞神经生物学教授冈部繁男等中外专家就脑与类脑智能研究领域合作机会、推动合作的资助形式及青年科学家的培养方面进行了交流与探讨。

加强中日在脑与类脑智能研究领域的合作

蒲慕明院士指出,在非人灵长类、神经伦理学、基础神经科学和类脑人工智能等方面,中日两国地处东亚文化圈,具有相似的文化背景,有别于欧美文化圈的西方文化,应当发挥此优势,提升中日两国乃至东亚国家和地区在全球脑科学领域的发言权和地位。

冈部繁男教授强调了两国共同探寻人脑神经科学基础与临床转化研究的重要性,并提议中日两国政府部门、学校、科研机构应当在青年科学家培养和训练方面加大投入,培养脑科学领域长期可持续研究的中坚力量。

何生研究员表示在非人灵长类研究和基于神经影像的脑科学研究方面,中日两国具有广阔的合作空间。在生物统计学和行为物理领域,何生研究员已与日方团队建立了扎实的合作基础,建议应当充分发挥两国地域相邻、文化相近的优势,作为加强两国合作的契机。特别是在神经影像学方面,何生研究员也在着力推动高场强神经影像学的发展与国际合作。

冈野荣之教授认为,中日双方在多中心临床数据库建立与数据分享、转化应用和临床研究方面也具有很多合作机会。其团队与蒲慕明院士合作,于2016年在《自然神经科学》杂志上共同发表了论文,近年来,在发展采用类人物种研究基础神经科学层面也有持续合作,未来也将在此基础上寻求更多合作机会。

复旦大学张嘉漪研究员对干细胞转化研究、伦理审查等提议表示肯定,并强调中日双方可以从两国在人口、遗传、文化层面发挥独特优势。例如,针对东亚人群发病率较高的疾病,发挥人群优势增加研究投入,这些疾病可能对于西方人群并没有高发风险,但对于亚洲人群发病率较高,加之人群基数原因,可能具有更大的潜在数据优势。

早稻田大学井上贵文教授提出从基金资助层面加深两国合作与交流,认为脑科学接下来十年的趋势可能需要加强基础脑科学的研究和投入,这是其他所有研究的基础。发展交叉科学趋势,就像是创造新一轮的艺术演出,目前JST在转化应用层面做得很好,但是科学发展还需要扎实的基础神经科学理论支撑,弥补自上而下发展方式在应用推广上的不足。而对于基础科学应用而言,哪些国家能够聚集更多的青年学者,就可能在未来竞争浪潮中胜出。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罗非研究员在此基础上,强调了精神疾病、心理障碍等相关脑疾病、认知功能等方面研究的重要影响,而心理学与人类学、社会学和文化都有密切联系,他赞同两国应当意识到“文化共通性”的重要性,发挥两国文化传统、思维方式、生活行为、宗教影响(如禅宗)的共通优势,开展认知心理学、精神疾病的合作研究,开辟具有两国特色的合作研究新领域。

东京大学尾藤晴彦教授作为分子生物学家,认为日本和中国已经开发了非常基础的技术和工具。如果要共同推动新的技术,不仅需要共享资源,还需要开发更多通用的技术平台。期待在未来,这些新的重点领域可以推动中日双方的科学发展。

全球脑与类脑智能研究发展迅猛

推动合作资助与青年科学家培养

从实践的角度来看,管理/资助机构提供什么样的帮助,以促进中日互动与交流?对于青年学者尤其是博士培养问题等方面,资助机构又该提供怎样的帮助?例如,联合拨款计划、共同资助用于特定研究项目的助学金、奖学金,以及双方研究学者的学术访问。

复旦大学青年研究员Deniz Vatansever以自身经验阐述了两国在青年科学家培养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并提出建议,强调了两国在跨学科和互补性研究方面的优势,这些研究包括跨尺度(从细胞到宏观)神经科学研究,以及认知神经科学、神经生物学、临床应用等不同领域之间的转化应用,建议两国建立真正的多学科指导或研究基金资助方案。

冈部繁男教授给出两点建议:首先,JST在其他领域已开展诸多合作项目和计划,这为脑科学领域开展类似合作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其次,进行转化研究方面底层信息共享。让两国学者彼此了解在研项目,能够发现更多潜在合作关键点,例如两国都有很好的临床资源和开展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的研究。建议两国建立信息共享平台,为研究人员分享临床实验基本信息、开展队列研究合作给予帮助。

蒲慕明院士提出,他一直以来都在向科技部、自然科学基金委提议,增加青年学者培养和交流方面的资助投入,以鼓励青年学者进行更多跨国、跨机构的学术访问与科研合作。包括增加研究生交换生的资助比例、设立针对青年访问学者的职位资助、设立更多的合作项目为青年学者提供申报机会,不仅仅是在转化应用研究上,还应当包含基础研究等多元化的研究领域。中国刚刚启动的脑计划将为诸多青年研究者的发展预留部分资金,他进一步提议政府为中日双边在脑科学和人类前沿科学领域提供更多方面的支持。东亚地区人口数量庞大,有非常多的优秀青年学者,但是从事神经科学等领域研究的比例却不高。脑计划应当投入更多资助,用于支持东亚乃至东南亚诸国在多个层面的交流合作。对于合作项目,蒲慕明院士提出应当首先共享信息,再有针对性地开展合作。从数据共享角度长远来看,需要更多更深入的沟通。未来也希望通过类似研讨交流活动,例如转化研究研讨会,开展更为深入的交流。

柚崎通介教授认为,开展更多人类科学研究项目,发展转化研究与应用十分重要。融合跨大洲、跨国、跨学科的研究与应用,也是促进东亚合作突破差异壁垒的关键。

猜你喜欢
类脑脑科学资助
脑科学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举隅
教育与脑科学结合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大方向
神经元规模最大类脑计算机问世
我科学家首次提出“类脑计算完备性”
我国设立首个脑科学本科专业
上海大幅修订《专利资助办法》
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关于开展专利申请相关政策专项督查的通知》
脑科学研究掀起“全球热”
中国成立“类脑国家实验室”“借鉴人脑”攻关人工智能
黑龙江省启动2017年专利资助资金申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