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时期初中美术和心理教育的融合教学

2021-05-06 19:51邵惠敏
文教资料 2021年2期
关键词:融入初中美术心理健康教育

邵惠敏

摘   要: 随着新课改的逐渐落实,教育部越来越重视学生心理教育,对初中美术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新时期,在初中美术课堂上对学生实施心理教育,不单单是教育发展需求,还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本文针对新时期初中美术和心理教育融合教学的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为相关业界人士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推动我国初中美术教学水平稳步提升。

关键词: 初中美术   心理健康教育   融入

1.引言

与其他学科不同,初中美术课程教学主要以学生学习情况和身心发展为前提,教学内容、目标和理念都是面向整个社会的,在美术教学中,既能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与能力,又能将更多艺术美与知识呈现给学生。因此,在新时期背景下,将向美、向善及向真的心理教育与美术教学相融合,使学生心灵得到启发,健全人格,培养思维能力与意识,为学生更加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初中学生的心理问题现状

学生心理变化及自身学习习惯动荡最明显的时期是从小學到初中的跨越,这也是初中学生心理问题愈来愈突出的主要原因。教育必须加强重视和解决该问题,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全面客观考虑学生心理问题的起源与相关解决方法。

首先,由于学生步入初中阶段后,需要重新适应陌生的环境,学生会有恐惧感。初中与小学不同,初中学习相对紧张,学习任务较重,突如其来的学习压力会加大学生的心理负担。另外,在小学阶段,学生与教师、同学比较熟悉,不管是在学习中还是生活中遇到问题,可以经常和同学、教师诉说,学习时心理较为轻松,相反初中阶段学生在陌生环境下,面对陌生同学和教师,在遇到问题时难以启齿,学生的心理压力无从消解。

其次,一些学生在小学阶段一直名列前茅,经常获得这样或那样的成就或荣誉,好胜心相对较强,进入初中阶段后,学生引以为豪的成就成为过去式,大家站在新的起跑线上,都是新人,导致学生行为上的被动与情绪上的落差较大。部分学生因为沉浸在往日的荣光中,放不下以前的成就与身份,难以融入新环境中,造成自负或自卑心理,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与成绩,还不利于学生日后发展,急需教育工作者加强重视并解决。

最后,初中学生除上述两方面心理外,还会出现孤立的心理状态,究其原因是一些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后,学习节奏相比小学更加紧凑,忽视周遭的人际交往,将精力更多放在学习上。另外,一些学生抵触陌生环境,孤立感相对较强,多数是学生心理导致的,需要同学、教师给予帮助,才能引导其走出孤立的心理阴霾。

3.初中美术学科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意义

3.1改善学生心理状态的良好工具

在了解学生心理状态后,教师应采取针对性的疏导方法,对学生实施心理教育。由于美术教师与心理健康教师有一定差距,并不专业,只能基于美术教学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将美术作品的美育作用充分发挥出来。美术作品虽不能承担心理疏导与道德教化作用,但是从古至今所有艺术家的思想全部融入美术作品中,对美的不懈追求是艺术家们共有的一个特性。学生在此倾向下逐渐感受人世间的美好,摒弃暴力与冲突思维,产生无限的向往,以一种更加柔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难题与面对客观世界,为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输送源源不断的动力。这是绘画心理学具有的作用,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抒发负面情绪,还能得到老师的关注,对学生心理状态进行全面了解,以便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

3.2观察学生心理状态的有效途径

初中学生的思想较为独立,教师必须了解真实想法,不宜进行简单批评或直接询问。对于这方面,美术学科优势较为明显,由于美术教师比较重视学生对于客观事物的态度,将心中隐藏的情感通过美术作品表达出来,在其他学科中是无法表露的。不同学生在同一个主题的美术创作中,因为自身生活的差异性展现的作品样貌不一样,对于学生的心态变化,我们通过作品能充分感受到,更有利于对学生健康心理教育的引导。例如,在色彩绘画过程中,一些学生会宣泄负面情绪,不同的情绪可以采用不同的色彩代表,既能强化绘画的效果,又能使教师通过绘画更了解每位学生的心理,通过应用不同的鼓励方式,引导其积极消除负面情绪,被满满的正能量填满。这样学生在完成一幅作品后,不但可以从教师那里获得满足感与成就感,还能消除负面情绪,进而更好地学习美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情绪低落时,经常使用蓝色、黑色等消极悲观的颜色,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多接触恢宏奔放的作品,针对性地开导学生,使学生慢慢释放不良情绪,沉浸在奔放愉悦的环境中,缓解压力。同时,将欣赏活动穿插在每次课堂中,既能调节整个班级的艺术氛围,又能实现美术课堂的教学目标。

4.在美术教学中实施心理教育的可行性

4.1为艺术治疗和美术教育提供可信论证

西方一些文献中详细记载了教育、治疗和艺术的重要性与价值,提倡使用艺术治疗疾病,以此恢复人们的身体健康。作为艺术治疗的理论基础,心理与身体的契合为艺术治疗的深度发展提供了先决条件。

4.2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支持

在全面理解美术知识本质的前提下,教师会形成一种理性教育价值观即教育理念,作为教育行为的重要导向,教师的思想与观念直接决定教育行为,也是美术教学活动的开展依据。在初中美术开展过程中,学生必须拥有健康心理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产生学习美术的欲望与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因此,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应重视美术课程内容与心理教育的结合,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与全面发展。

5.新时期初中美术和心理教育融合教学的路径

美术教育作为艺术治疗的开端,对于人心理状况的分析与治愈都具有科学可信的促进作用。在美术课堂上,老师应该紧紧抓住美术这一特点,让学生通过艺术表达形式进行自我表达与释放,潜移默化地对学生心理进行治愈与调整,让学生以更加开放、阳光的心态面对初中时期的心理变化,更好地适应新阶段学习环境。

5.1对美术教材的心理因素进行巧妙挖掘

教师在美术教学中,不仅要掌握学生的性格特点、年龄等基本情况,还要了解生活爱好、兴趣等。教师通过这些基本信息,能够深入理解学生创作美术作品时的心理状态与表达的内容。例如,在对世界著名作品进行教学时,如赏析梵·高《向日葵》与《麦田上的群鸦》等作品时,教师可以详细讲解梵·高创作中的故事,使学生更加了解梵·高经历的坎坷生活,并且在困难重重的生活中,他又是以怎样坚毅的内心完成这些美术作品的。这样学生不仅能理解创作这种美背后的心酸,感受到梵·高伟大画作的美,还能体会其强大内心在面对困难时的表现,意识到创作者必须保持隐忍坚强的心态才能创作出更加优秀、美的作品。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在生活中面对困难的坚强意志,还可以强大学生的内心。

5.2通过美术教学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学生塑造内心世界最关键阶段是初中时期,由于处于求学路上的转折点,实施心理教育对于他们而言是至关重要的。美术学科可分为四大类:雕塑、绘画、设计、建筑,体现在初中教学内容中,又分为摄影、设计、新媒体、建筑、工艺、泥塑和书法等具体内容。对学生来说,这些美术活动是十分方便开展的,美术活动材料的获得很便捷,而且对活动形式、空间没有特别局限。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过程中,美术教学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如在学生与父母沟通失败后,可以通过美术活动陶冶情操、修身养性,很多学生想独处时,可以通过写写画画,将负面情绪适时发泄出来,这就是美术活动的魅力。学生无法疏解内心压抑情绪时,可以通过美术活动化解心中的烦闷情绪,减少使用暴力或冷暴力解决问题的现象,充分体现心理教育与美术教学融合的意义。例如,笔者在卡通故事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美术作品多是由作者根据生活实际琐事创作的。好的卡通故事能使人深陷其中,仿佛自己就是故事的主人公。学生通过创作卡通漫画故事,表现对生活的理解,抒发情绪。学生的作品各有特点,充分展现不同的心境。教师可以在美术教学中通过对绘画作品的欣赏和创作,培养学生通过美术活动抒发情感的习惯,引导学生心理发展,为其更加健康地成长输送正能量。

5.3通过美术创作促进学生情感发展

美术创作元素十分丰富,最基本的构成元素是点、线、面,还有形状、色彩、结构、明暗、空间、材质、肌理等,以及将这些元素组合成一件完整作品的基本原理。创作者通过对元素的应用,可创作千变万化的美术作品。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形状、色彩等美术创作构成元素,能带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美术创作时,通过对构成元素的观察体会,以及对多元素进行多样统一、比例、对称、平衡、节奏、对比关系等协调,让作品达到和谐统一。在这个创作过程中,学生发展了观察能力、协调能力、表现能力等,在不断对比调整中,体会了细微情感,表达和宣泄了情绪,增强了自我意识,使情感能力得到了发展。

5.4通过美术引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在学生日后学习与发展中,好的心理指导有莫大帮助,使学生站在父母角度看待问题,减少与父母之间的激烈争吵,解决心中疑问,更加理解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例如,在《笔情墨意抒胸臆》一课教学中,要让学生理解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是中国花鸟画的一大特征,教师可从“四君子”“岁寒三友”的人格化特征讲解,引导学生从画家的情感、志趣角度欣赏作品,使学生从大师的绘画作品中感受作品的意境。由此可见,美术教学更要重视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起到的引导作用,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使其心理更加阳光、健康地发展。

6.结语

学生在初中这一重要阶段承受着较大的压力,一方面初中学生渴望独立,往往独自承受压力,不愿表现出来,另一方面生理快速发育,心理成长的引导容易被忽视,急需對学生心理予以健康指导。而通过美术课程可以很好地满足这一要求,美术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绘画兴趣,还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加舒缓与放松,畅游在美术海洋里,收获美术活动的快乐。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应发挥指导作用,通过美术改变学生心境,释放他们的心理压力与负面情绪,达到新时期背景下在美术教学中融入心理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侯倍楷.浅谈初中美术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J].美术教育研究,2018(04):153.

[2]祝玲.浅谈初中美术人文素养与情感教育的渗透[J].美术教育研究,2017(24):145.

[3]王战戈.绘画心理学在美术教育教学中的意义及应用[J].艺术教育,2015(8):100-102.

猜你喜欢
融入初中美术心理健康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作用
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融入“概论”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论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提高初中美术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略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