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娟蓉
摘 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内在统一性,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来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承载优秀传统文化的践行主体。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具体表现为帮助大学生树立高尚纯粹的自我价值追求;推动大学生进行自觉自信的文化理性塑造。基于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现路径为理性传输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思政教育资源供给;拓宽传统文化传递方式,构建网络思政教育平台;丰富传统文化实践教育,增强学生实践感知。
关键词: 优秀传统文化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时代价值 实现路径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历史积淀与精神体现,是一个民族得以延续的内在动力所在。2019年,习近平同志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指出:“新时代的青年要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善于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汲取道德滋养。”[1](11-12)但由于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文化及市场经济中一些逐利思想的影响,导致青年人出现了思想方面的问题。因此,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中吸取精华滋养民族精神、民族信念及民族智慧,提高年轻人特别是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程度与践行能力,使他们成为时代的中流砥柱。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统一性
(一)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来源。
文化是经过长期凝聚而来的最稳固的群体性精神特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蕴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最稳定的精神追求与精神传承,是整个民族价值观与道德内涵的综合体,通过民族的思维模式与行为方式得到彰显。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所以可以薪火相传且与时俱进,主要是因为核心价值逻辑的发展性与合理性。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经久不衰,并不断照亮人类前行的道路,重要因素是它有超强的文化自信,并且这种文化自信的核心源自民族价值体系的完备。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文化软实力不断得到提升,中华文明的地位越来越高,这正是中华文明即将重现辉煌的重要征兆。在中华文明伟大复兴的过程中,面对西方文明的冲击,我们更需要不断增强本民族的文化自信心,在与西方文明的交汇中充分彰显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优势,更要在不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不断创新和升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升华版”[2](3-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了中华民族追求卓越、自强不息的文化基因,无论是“富国以强兵”“先富而后教”的治国之策,还是“尊民为本”“民贵于君”的为政之道,抑或是“以文化人”“育教于德”的施教之观,都荡涤着世代中华儿女的心灵,不断鞭策、指引、激励着民族的前进发展,其中蕴含的道德理念、价值品格、审美情操等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承载优秀传统文化的践行主体。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进程中创造出来的客观物质财富与主观精神财富之和。价值观即个体或群体对于社会上存在之主客体事物持有的看法。对比两者在概念上的延伸来看,文化范畴大大超过价值观,内涵更丰富。习近平同志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牢固之根在于历经千百年传承与积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3](163-164)。在社会价值观的历史演变进程中,在特定时期特定的政治、经济体制下,价值观的意蕴总与特定的思想文化观念相契合,成为社会发展现实需求的回应,促进社会上人际关系的和谐化,增强政治局面的稳定性。随着社会不断变化发展,占據主流与核心地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身具有的历史传承性,是承载着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下焕发新风采的践行主体。附着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源不断的滋养补给,烙印着鲜明的文化印记,使其基于传统思想观念却不止于传统,以“弃糟粕以取精华”的精准度适当联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特色文化的价值,把握两者蕴含的科学性、时代性与真理性,着眼于宏观层面新时代国内外发展局势,面对全球化进程中可能遭遇的复杂价值观念的冲击,紧扣时代主题,通过批判继承和改造传统文化,探寻中国特色的文化传承之路,建立起了层次丰富、与时俱进的核心价值体系,从国家、社会和个人层面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内涵,促进了文化融合,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闪耀着时代光华。
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坚持在正确政治方向的引领下,在基础性、战略性工作与关键性、全局要处下功夫,提高工作整体质量与水平,推动宣传思想工作不断强起来[4](26-28)。在中国梦的征途中,优秀传统文化赋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精髓为人们搭建了“明史喻今”“通史晓未”的心灵之路,作为一种具象化载体,恰当、精准地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价值契合点,使各自的科学性、时代性与真理性合而为一。从中提炼出最优秀部分,将其改造为能够引领人们在新时代继续奋进的价值理念与行为规范,以此构成新时代价值自信、文化自信的精神根基,实现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时代价值
(一)优秀传统文化帮助大学生树立高尚纯粹的自我价值追求。
任何国家的繁荣昌盛都要通过社会的发展进步实现,而社会的发展进步则依赖于当代少年人的拼搏努力。国家与社会的集体利益关乎个人的幸福感与获得感。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准则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训诫,表明了优秀传统文化在长期实践中孕育出的思想观念具有时代价值。将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的思想认知、情感认同等有效衔接,充分发挥中华优秀经典故事、传统美德等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价值观引导作用,可以有效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亲和力,对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很有裨益[5](80-82)。随着全球化浪潮与人工智能信息化的演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复杂性与艰巨日益凸显。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有利于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心聚气的作用,为当代大学生克服价值观的思想迷惑提供价值参照,厘清价值思路,克服个人主义、本位主义,有助于青年树立更加高尚的价值追求。
(二)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大学生进行自觉自信的文化理性塑造。
文化理性是文化对于满足社会需求、规范社会秩序、引导社会发展而自觉进行的功能作用。理性不是先天所带有的,而是在后天培养中在对真理进行探索、挖掘、建构的科学过程中被创造出来的。文化的理性表征在于对价值体系的规范选择,而理性过程则是文明逐近形成的发展历程[6](55-57)。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理性的外显,蕴含了数千年来为中华儿女所认同的传统道德思想、内含了人们引以为傲的优秀道德品质,数千年来指导着人们的实践活动,铸就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格。根据时代的变化发展,在中华文明长期发展与延续过程中,经历的长期考验与发展造就现有的具有文化理性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大学生文化自觉与自信的提升具有启迪后世的价值。被赋予新意义的时代发展性和文化多样性,代表着历史时代的文化形态,承载着特定时代人们的生活与生产状况、道德与价值形态、文明与风俗习惯等,使人们对于自我认知与认同在长期历史发展时期进行建构,以对文化追本溯源的认同归属感激发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自信,对自我身份、国家及中华文明的认同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因此,在高校思政课堂中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可以推动大学生进行自觉自信的文化理性塑造,培养其在人生路上追求的求知、求真、求实、求是精神。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现路径
(一)理性传输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思政教育资源供给。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政治伦理、社会风俗等揭示了不同时代几经变迁、兴衰更替的真实记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我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丰富充实的素材资源,但如何将优秀传统文化合理而适度地融入专业思政教育大课堂,形成双管齐下、全面融入的深度与广度模式是当前教育工作者急需思考解决的问题。面对当前多变的教育内容、复杂的教育形式,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思政工作不断向纵深处发展,需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特点与课程要求,以多样化的活动方式发挥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共通共融作用,善于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制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益视频,引经据典地讲述新时代榜样人物的先进事迹,理性传输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思政教育资源供给,从而对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到正向激励作用[7](112-120)。如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关于树立民族自豪感、认同感与归属感等思想情感内容融入思政课堂“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专题学习中,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国家情怀;优秀传统文化中涉及“三观”的价值部分可以传统文化作品鉴赏形式让学生在体验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二)拓宽传统文化传递方式,构建网络思政教育平台。
当前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需借助信息技术拓宽文化传递方式,以教学方法的多元化传递优秀传统文化,贯穿教育全过程。针对当下大学生群体“网游一族”的特点,在具体实施中,要采取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借助信息技术与相应计算机、手机等硬件设备设施,以网络思政教育平台的构建充分发挥大众传媒在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的重要作用,邀请国学专家推出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出版物,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进一步扩大优秀传统文化输出的影响力;善于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制作有趣有意义的优秀文化公益教学视频,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对新时代榜样人物的先进事迹进行引经据典的讲述,拓宽其在思政教育中的传递面,提高大学生思政教育教学质量,打造高效的网络思政课堂。同时,在网络思政教育平台中可划分不同的优秀传统文化模块,如借助大数据打造不同民族的文化习俗板块、文化艺术板块等,采用“必修+选修+额外学分”等可供学生选择的模式,让学生根据学业要求或需求进入不同模块的学习,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三)丰富传统文化实践教育,增强学生的实践感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向来以“见贤而思齐,不贤自省也”的道德教育方式发挥榜样的价值凝聚力量,形成个体看齐的标杆。基于此,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是纸上谈兵,也非理论上的照本宣科。需使优秀传统文化贯穿社会实践全过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丰富传统文化实践教育,如在课堂之余或假期之中积极引导大学生在支援服务中深入基层,走进乡村,从而了解民生、体察民情;在承载记忆的博物馆、纪念馆中追思先辈峥嶸岁月等。此外,各高校需结合院校实际,以各项社会实践活动形式将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成果宣传推广至校园,乃至社会的任一角落,加强学生实践感知,使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相结合,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正向激励作用[4](26-28),培育当代大学生追寻中国梦的赤子情怀和稳定从容的社会心态,充分发挥以优秀传统文化孕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培育大学生勇担民族责任、社会责任与家庭责任方面的重要职责。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9年4月30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2]瞿振元.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海峡两岸青年的共同价值追求[J].重庆高教研究,2016,4(02).
[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4]王永明,赵丹丹.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17).
[5]邱静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J].改革与开放,2020(Z4).
[6]高小燕.高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时代价值与路径选择[J].中国高等教育,2020(08).
[7]胡洪彬.课程思政:从理论基础到制度构建[J].重庆高教研究,2019,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