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地区文旅建设探究

2021-05-06 03:19陈浩渊
中国市场 2021年11期
关键词:旅游经济文化旅游

[摘 要]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乌审旗具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厚重的历史人文、灿烂的民族民俗文化以及丰富的文化遗存,拥有丰厚的文化旅游资源。“十三五”期间,乌审旗把文化旅游作为挖掘地方文化、完善旅游建设、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撬动地方经济腾飞的重要发展方向,不断推进县域地区全域旅游建设。

[关键词]文化旅游;旅游建设;旅游经济

1 乌审旗文化资源分布

乌审旗文化资源分布见表1。

2 乌审旗文化旅游SWOT分析

2.1 优势 (Strengths)分析

第一,文化资源丰富。乌审旗既是河套人的发祥地和“独贵龙”运动的策源地,也是全区最早的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之一,又是全区蒙古族原生态文化保留传承最完整的地区之一,更是草原文化与农耕文化交融发展的重要地带。目前乌审旗共有各级各类文物保护单位79处,其中古文化遗址5处、古城遗址4处、纪念地2处、寺庙5处、古墓群16处,还有40多处历史文物在进一步考证之中。在这些众多的历史遗存中,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萨拉乌苏文化遗址、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旗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处。乌审旗非物质文化传承有国家级1个,自治区级14个,市级12个,旗级14个。同时乌审旗被命名为“中国苏力德文化之乡”“中国蒙古族敖包文化之乡”“中国鄂尔多斯歌舞之乡”和“中国马头琴文化之都”。千百年来,草原文化与农耕文化、黄河文化与边塞文化、宗教文化与民俗文化在这里聚集融合、传承积淀、交相辉映,孕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底蕴和民族文化氛围。

第二,体制优势明显。乌审旗政府重视文化建设,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充分发挥软实力硬支撑作用。建成集图书借阅、博物展览、文艺培训、演艺会议服务等于一体的文化活动中心和6个苏木镇综合文化站、59个嘎查村文化室、13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组建文体特派员队伍,成立23个民间文艺团体,培育123支文化独贵龙、6566户特色文化户。举办中国·萨拉乌苏民间艺术节、敖伦胡日呼文艺集会、马头琴大师赛等品牌文化活动,形成以文化部门为核心、苏木镇综合文化站为基础、嘎查村(社区)文化室为基点、示范文化户为补充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第三,区位优势突出。乌审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西南部,北靠伊金霍洛旗、杭锦旗,东、南两面隔长城与陕西省接壤,西与鄂托克旗、鄂托克前旗搭界。全旗总面积11645平方千米,是鄂尔多斯南向发展的南大门。乌审旗位置得天独厚,距鄂尔多斯市区190千米、距包头290千米、距乌海230千米、距银川280千米、距榆林98千米,客源市场到达主城区均在1~3个小时内。交通运输方面,在航空建设方面乌审旗距榆林机场110千米,距鄂尔多斯机场180千米,距鄂托克前旗在建机场125千米,自建机场正在基础建设当中,有一定的空中区位优势。铁路建设方面,蒙华、南部、东乌3条支线铁路过境乌审,旗委旗政府正在积极建设铁路工程,争取在五年内实现铁路载客通行。此外,榆林至西安高铁正在建设,将为乌审旗发展带来巨大的辐射作用。公路建设进一步同标准打通阿小线包茂高速小壕兔出口、嘎大线包茂高速横山出口、S215线青银高速靖边出口以及榆乌线达拉石出口,形成纵贯南北、横贯东西的交通运输网络,为文化旅游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四,后发优势雄厚。乌审旗拥有丰富多样的生态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近年来,乌审旗荣获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全国先进文化旗、全国生态文明标杆旗、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等一批“国字号”金名片。乌审旗境内自然景观品类丰富,草原、河湖、湿地、沙漠相互应和,气候清爽宜人,是理想的休闲避暑胜地。此外,乌审旗旅游业资源原生态保存较好,可以吸取云南、贵州等地文化旅游发展的经验教训,充分接受旅游先发地区的带动优势,享用全国旅游业发展进步的各项成果。

2.2 劣势 (Weaknesses)分析

第一,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有待深入。乌审旗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具有鲜明的民族地域特色,但文化产业开发较弱,文化资源很大一部分“在纸上、在口中”,文化资源转化率低,文化旅游尚未形成规模。全旗文化资源仅萨拉乌苏遗址、察干苏力德大祭处于开发状态,其余均未得到有效开发利用。旅游产品开发尚处于初级阶段,尚未形成适应现代旅游需求的健全的产品体系。旅游资源开发单调,旅游产品对历史文化挖掘不够,具有代表性的乌审旗敖包文化、苏力德文化,元素发掘梳理不足,有点无景,仅作为观光旅游的一项内容,内涵没有形成产品化。此外,旅游产品吸引力不强,游客过夜游较少,重复旅游的比率低也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第二,交通条件亟须畅联。乌审旗目前与重点客源市场的铁路、航空尚未连通,外省游客除自驾游外,只能選择耗时较长、客运量小的公路交通运输。与周边大中城市的公路交通高速化比重较小,与北京、西安等旅游中心城市之间交通便捷性较差,与陕西、宁夏之间交通不够畅联。旅游业务量少,游客可达性低。景区和县域内交通干线之间的连接性需进一步改善,重点景区之间、重点景区与中心城镇之间缺乏便捷的互联互通,快旅漫游的交通运输格局亟待形成。

第三,新兴业态不足,产业协同尚未形成。旅游新业态发育不足、活力有待凸显。“大旅游”发展格局尚未形成,一、二、三产业之间协同发展不足。“吃住行游购娱”一条龙环节尚未打通,资源整合效应需要进一步加强。

第四,市场定位不足,龙头企业缺乏,品牌营销不够。当前乌审旗文化旅游缺乏龙头旅游产品,知名旅游目的地尚未建成,主打优势旅游目标尚不明确,文化旅游建设多头齐进,资金分散,发展格局小、发展速度慢、旅游品牌知名度低。同时对外宣传营销不足、地域标识度差,旅游经营以中小型旅行社为主体,先进的文化推广公司体系尚未形成。市场定位不足,品牌营销缺乏针对性、精准化专项市场推广。

第五,旅游市场季节化明显。旅游大市场具有明显的季节化,淡旺季区分明显,旺季集中在六、七、八、九这四个月份,淡季时间长。全时业态尚未形成,“夜旅游”产品少、市场弱,四季四景,全景全时的发展格局亟待形成。

第六,文化旅游“软实力”不足。景区相关服务配套设施不健全,有景点无景区。智慧信息化旅游建设滞后,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及相关配套体系尚不能适应市场新趋势。个性化、特色化服务短缺,品质化服务有待提升。旅游经营管理较粗放,旅游市场化运作程度较低,旅游行业管理法规建设相对滞后。旅游人才供需矛盾突出,高层次旅游人才匮乏,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特别是旅游文化方面的人才流失严重,缺少对优质人才资源的引进、培养政策。

2.3 机会 (Opportunities)分析

第一,政策全方利好。在政策层面,党中央、国务院大力推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结合。2009 年 8 月,文化部与国家旅游局联合下发《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表示:“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加强文化和旅游的深度结合,有助于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满足人民群众的消费需求;有助于推动中华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提升国家软实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2009 年 12 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要“丰富旅游文化内涵,加强旅游开发建设中的自然文化遗产保护,深挖文化内涵,普及科学知识”。2010年国家旅游局下发关于做好首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节的通知,呼吁各界关注文化旅游,要求地方旅游管理部门加强地方文化旅游产业发展。2011年将旅游发展的大方向确定为文化旅游,并将2011年作为文化旅游年,文化旅游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新的发展。2013年《国民旅游休闲纲要》的出台,对文化旅游发展产生深远影响。2014年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2015年1月,再发布《〈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任务分解表》,从国家层面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2016年各项旅游政策密集出台,实施“旅游+”“文化+”战略,为文化旅游发展打下坚实基础。2017年全域旅游发展要求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全域旅游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自治区、鄂尔多斯市相继出台各项政策和实施意见,全面推进全域旅游建设,制定实施《内蒙古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鄂尔多斯市支持促进全域旅游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以及《内蒙古旅游业“十三五”规划》《鄂尔多斯市旅游业“十三五”规划》,将文化引领、特色打造作为旅游发展的重要战略。

第二,客源市場潜力巨大。进入 21 世纪,世界经济一体化等诸多因素促进了中国旅游业迅猛发展,同时国内经济保持持续、稳定、快速的增长态势,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休闲时间的增多和各项刺激旅游经济的政策措施逐步到位,旅游市场持续升温,市场开发潜力巨大。借此东风,内蒙古旅游业2017年接待旅游者1.16亿人次,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184.83万人次,接待国内旅游者11461.19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3440.11亿元,旅游发展势头猛进。乌审旗正处于内蒙古旅游市场活跃期,建设力度大、文化需求业态强,这为乌审文化旅游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客源活力。

第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新机遇。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土地、资本、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向绿色低碳的旅游产业倾斜,旅游业资本投入和公共服务投入更加高效,这都将为打造旅游目的地、建设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开发旅游产品和发展市场主体带来前所未有的转型升级机遇。

第四,对外合作交流扩大提供新契机。国家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在“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中,乌审旗是鄂尔多斯的南大门,毗邻陕西榆林,靠近西安经济辐射圈,是草原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中俄蒙经济走廊中的重要节点城市。同时,自治区大力推进“呼包鄂协同发展”战略,乌审旗是鄂尔多斯重要的发展区域,在呼包鄂三地统筹推进产业布局、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产业扶持政策等重大推动下,乌审旗文化旅游将会进一步构建良好发展环境。

第五,产业环境的优化提供新支撑。当前,乌审旗将旅游业作为全旗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来抓,加大了对旅游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旅游+”融合发展迅速,旅游发展的产业环境不断优化。同时,旅游道路交通、旅游信息服务、旅游厕所、旅游饭店等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改善,为旅游业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4 威胁 (Threats)分析

第一,同质化竞争威胁。鄂尔多斯文化旅游资源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全市7个旗县文化旅游产品相似度极高,乌审旗祭祀文化与周边旗县鄂托克旗、鄂托克前旗、伊金霍洛旗几乎一致。歌舞文化除准格尔旗漫瀚调歌舞有一定区分度外,其余歌舞相似度在90%以上。传统民族饮食大同小异,特色不够鲜明。旅游发展环境相似度高,草原观光游、沙漠探险游产品雷同,在市内与其他旗县形成同质化竞争,在市外与宁夏、甘肃形成竞争之势。

第二,生态环境威胁。乌审旗地处毛乌素沙漠腹地,为温带荒漠气候区。虽然经过60余年植树造林,全旗生态环境大为好转,2017年植被覆盖率达80%,森林覆盖率达32.8%,但生态环境薄弱,生态恢复能力低的问题依然长期存在,极易造成大规模水土流失。进入2002年,全旗经济发展迅速,尤其是能源、化工工业发展,天然气、煤矿大规模开采对生态环境形成巨大的压力,对旅游资源游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

第三,民族与民俗传统文化的失传威胁。乌审旗文化资源多为民间口口相传的无形文化,在内容和形式上未经过系统整理,在旅游开发中极易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与融合而发生异化和俗化。同时非物质文化传承艰难,全旗各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中,70岁以上占73%,50岁以上占26%,“80后”传承人仅有一位,文化传承面临断层危险。

3 全面推进文化旅游建设,推动县域地区全域旅游发展

3.1 全面规划,全域发展

坚持全旗“一盘棋”思想,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按照“全景、全业、全时、全民”模式,将全旗作为一个目的地打造的“全景”规划理念,推进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创新发展的“全业”融合理念,实施淡旺季均衡发展、全天候旅游服务的“全时”开发理念,强调全社会共同参与、成果主客共享的“全民”发展理念,全面规划文化旅游发展。强化部门联动和区域联合,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打破区域分割、行业壁垒,全面整合分散的景区(点)和旅游资源,全面规划旅游设计,将旅游规划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加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与文化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建设、土地利用、环境保护规划以及农牧业、林业、水利等规划之间的衔接、协调和融合,推进“多规合一”,切实强化政府、企业、社会等多渠道资金融合统筹使用,充分发挥旅游对创新创业、富民强旗的带动作用。组织筹建乌审旗旅游投资公司,负责全旗旅游发展构建工作,统筹做好重大文化旅游项目、精品旅游线路、重点旅游景区、核心旅游产品、重要接待设施规划设计,统筹资金使用、人员培训、基础建设、宣传策划、活动组织、节庆策划等活动,完善顶层设计。

3.2 培育旅游新业态,打造旅游大市场

积极发挥“文化+”“旅游+”的综合带动作用,推动文化旅游与优势产业、新生活方式的深度融合,打通“吃、住、行、游、购、娱”市场链条,培育“商、养、学、閑、情、奇”旅游大市场。

3.3 健全服务设施,优化旅游发展环境

旅游发展要把“游客为本、极致体验”理念体现到每个细节,全面优化服务环境,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全方位构建旅游发展环境。

3.4 提升文化旅游软实力,全面提升旅游竞争力

深入挖掘地区民族文化资源,组织开展文化资源普查,在敖包文化、马头琴文化、苏力德文化基础上,不断做好各项文化资源的挖掘和整理,形成书面记录、现实传承的文化发展格局。举办各类型文化专项活动,吸引各类型文化权威对我旗各类型文化进行考证、挖掘,抢救性保护一批面临流失的文化资源。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培养各类非遗传承人才。加强文化旅游市场监管,对于文化在商业化中出现的异化、歪化、俗化等现象及时纠正,保证文化资源的传承与保护。

3.5 做好政府保障

按照旅游改革新要求,设立与中央、自治区、市相配套的职能机构,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完善职能和机构设置,充实人员数量,强化综合协调、产业促进、资源统筹和服务监管等方面的职能,更好地发挥旅游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带动作用。将旅游产业发展纳入各地、各有关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实绩考核体系,加大考核权重,加强差异化考核督查,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张恬静,张悦湘,隆宗佐.黔东南旅游扶贫与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研究[J].中国市场,2020(24):34,38.

[2]吴志飞.关于打造茂名市乡村文化旅游品牌的对策与建议[J].中国商论,2020(12):86-87.

[作者简介]陈浩渊 (1987—),女 ,汉族,内蒙古乌审旗人,硕士研究生,讲师 ,研究方向:全域旅游与乡村振兴。

猜你喜欢
旅游经济文化旅游
中国城镇化发展对旅游经济的促进作用
安徽省旅游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战略
湘西州浦市古镇发展旅游经济的思考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蚌埠市智能旅游与人文环境多元化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