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冬玲
内容摘要: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将传统课堂与网络媒体资源相融合,充分迎合了当今教育信息化的大趋势,成为一种创新性、开放性教学模式。在经历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波动之后,为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的号召,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再次成为各大高校首选并不断创新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线上线下 混合教学 大学语文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在高校教学的实践应用,让各个学科的教学方式、内容以及教师角色等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同时也有效推动了教学改革。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在继承传统授课优势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网络媒体教学的特色,能随时应用各类名校课程资源,使得授课质量大大提升,更强化了高校育人的最终目标。
一.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大学语文教学应用的优势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高校大学语文课程的应用,能够发挥课程特色,主要有以下三个优点。
第一,相比传统课堂更加具有灵活性。传统课堂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紧密依托于课本,构成教师、学生、课本的三大循环体系。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应用于大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备课时可以有更多的参考资源,学生能够有更多自主选择学习的机会,既可以在课前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为课题教学奠定学习基础;也可以在课堂上找到大学语文的乐趣,学习文学知识,拓展思维理念,完成与教师之间的良好互动,与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还可以在课后做到查漏补缺,拓展语文视野,自主选择在线学习感兴趣的知识或者课堂上有疑问的知识。学习时间、学习地点、学习进度都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调整,所学知识能还反复观看、回看、暂停并及时做记录等。学生可以合理拟定计划,划归学习方式、选择内容,能够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提高了学习效率,也提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第二,升华大学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大学语文作为高校一门公共科目,其教学目的是学生学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接受爱国主义的熏陶和教育,增强民族感和自信心,强化分析、评价、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全面提升人文素养。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应用于大学语文教学中,可以全面开拓学生的语文视野,培养语文创新思维,提升语文综合素养,进而筑牢大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信息化时代下,网络教学平台上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具体应用混合教学模式授课时要科学贯穿教学整个体系,可以将线上资源作为课前预习内容,让学生提前对所学内容有宏观感知,便于在课堂上展开互动、探讨、交流,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预习和主动思考的意识;可以将其穿插至课堂教学环节,丰富了教学方式,拓展了课程资源,同时增加课堂互动的趣味性,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将其作为课后知识拓展,有效保证线上教学与線下授课相互配合、相互补充,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知识、拓展学生的语文视野。
第三,能够实现师生之间的跨时空交流。传统课堂的互动是师生之间在课堂上针对教学内容进行的交流探究,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互动则是在原有互动基础上加入网络教学的环节,师生共同组建网络环境下的互动关系,应用在教学中既突破传统面授课堂的单一模式,也能够避免纯线上学习的不可控因素。课前,师生之间互相配合共同做好教学准备,教师布置线上预习任务,学生在线完成并且提出相关疑问,教师根据预习反馈完善授课内容,满足学习者对知识的渴求。课中,教师针对重点知识开展授课,融入线上资源启发学生思考,利用线上教学手段如投票、随堂测验、知识抢答等检验课堂教学成果,增强课堂互动的趣味性。课后,教师要增加知识点延伸内容,解答学生从课前到课堂再到课后产生的疑问,依据线上交流讨论进行教学反思,借助线上数据分析和课堂实际表现综合评价教学效果,分析学情,全面考核学生语文素养。这种线上线下互动回应能加强师生之间的信任度,更能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意识,实现了师生之间的跨时空交流。
总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应用相比单一式教学,在学习方式、学习环境、教学内容、效果方面都有很大的变化,能够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督的作用,也能够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习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的提升,逐渐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合作探索意识,全面掌握所学知识,也使得大学语文课程更加多元化。
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大学语文教学应用的策略
线上教学模式的平台资源非常丰富,大学语文教材的版本也比较多,现以徐中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语文教材为例,构建大学慕课、雨课堂平台与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探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大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策略。
(一)大学慕课与线下授课混合模式
大学慕课与线下混合模式应用于大学语文教学中,根据教学过程、课程特点以及学习者的特征,可以构建基于大学慕课与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模型,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大环节,具体如图1所示。
授课前,教师要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首先,根据大学语文教材全盘考虑并制定学期教学计划安排,结合学情制定课程教学大纲、考试大纲、教案、讲稿、作业规范等。其次,根据教材内容在大学慕课平台上选择相匹配的线上资源建立异步SPOC课程,相比单纯使用大学慕课平台,异步SPOC课程在资源选取、进度控制等方面更具有灵活性。按照大学语文教材编排、文学史发展脉络,结合学情,选择东南大学张天来教授的大学语文精品课程,结合学期教学计划,有针对性的选取其中与教材内容相辅相成的课程资源建立异步SPOC课程。最后,要求参与课程的学生在手机端下载大学慕课APP或者电脑网页登录慕课并注册账号,选择相应的课程进行学习。学生还可以在平台页面上看到课程介绍、公告、评分方式、单元教学内容、作业与测验、讨论区,对于大学语文课程能够有初步的认知。
教师发布在线预习任务。以教材第一课《卫风·氓》为例,这是学生高中时期学过的篇目,为避免学生产生枯燥乏味感授课时就不能单纯以《氓》的内容为主,而是要发挥学习的正迁移作用,借助学生前期掌握的内容建构更广阔的知识框架。教学中以《诗经》为主线,拓展学生对于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的全面了解,摆脱高中时期字词句的学习模式,将慕课精品课程中“引言:《诗经》我国第一部乐歌总集”部分放在课前预习,学生通过线上学习对《诗经》产生的背景、作者、编纂、整体、主要内容、艺术成就等有了全面了解,为线下学习坚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同时,在预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在讨论区提出疑问、感兴趣的知识,便于教师再次完善授课内容,在授课时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
线下教学中,要注重衔接线上预习的内容,集中解答学生在讨论区的疑问及知识诉求,在巩固《诗经》相关文学知识的基础上,以《氓》为引线将《诗经》中关于爱情的四大类主题,即礼制渗透的婚姻、自由浪漫的爱情、和谐美满的因缘、相思悲歌的苦恋的典型代表篇目《卫风·氓》、《郑风·野有蔓草》、《召南·鹊巢》、《陈风·月出》作为课堂鉴赏、分析、交流的主要内容。以教材选定篇目为引线拓展相关文学主题的内涵,不但实现了拓宽学生语文知识、提升语文视野、培养文学作品鉴赏能力,而且能够从学生已经掌握的作品迁移至其他作品,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有效保证课堂的教学效果。教学课件中可以插入慕课视频链接,作为课堂教学知识拓展,如在作品赏析环节,加入张天来教授关于《陈风·月出》鉴赏的慕课视频,作为知识点强化内容在课堂上观看,加强学生对作品内容理解,也缓解纯线下授课模式的单调性。
课后,要始终坚持贯穿课堂内外的原则,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基础上拓展学生的语文视野和素养。将慕课精品课程中“《诗经》其他题材简介”部分作为课后补充内容,通学生过线下自主学习掌握更多与《诗经》相关的知识。其次,学生要完成适量的课后作业检测,内容与课堂讲授、线上视频资源紧密联系,是对教学成果的一种检测,也是对所学知识的强化巩固。此外,学生可以通过平台讨论区参与话题讨论或者提出个人疑问,教师通过后台与学生共同进行探讨交流,解答学生的疑惑,并对学生发表的观点进行点评反馈,实现师生之间的跨时空互动交流。
大学慕课与线下授课混合模式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应用,丰富了教学方式,提高了教学效率,拓展学生的语文视野,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互动的质量,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便利的平台,同时也为高校教师自身知识、授课能力提升提供了渠道。
(二)雨课堂平台与线下授课混合模式
雨课堂与线下混合模式应用于大学语文教学中,依据该平台能够将信息技术手段与Power Point和微信相互融合的特色,结合课程特点及学习者特征,从授课前、授课时、授课后三大环节构建基于雨课堂与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模型,具体如图2所示。
具体实践应用时,教师要做好前期完善设备的工作。在电脑上下载安装雨课堂插件,注册登录,绑定学院,建立授课班级,创建课件库与试题库,在正常编辑教学课件的基础上加入大学慕课视频、网络视频等资源,将其上传至雨课堂的课件库,通过手机端发布到相应班级。学生只需要关注雨课堂微信公众号,扫描教师的课程二维码就可以加入班级进行学习。
授课前,师生承担的任务有所不同。以大学语文教材第二课《山鬼》为例,教师制作好关于“楚辞含义、渊源、屈原人生经历”的教学课件,其中鏈接大学慕课相关视频,上传到课件库,通过手机端推送预习任务,还可以在推送课件时加入教师的语音讲解,便于学生理解预习内容及要求。学生在手机微信端接收到信息后点击课件进行预习,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当遇到难以理解的地方时点击课件旁边的“不懂”按钮,当看到比较重要的知识点可以课件旁边的“收藏”按钮,教师终端能收到学生的反馈信息,还能看到学生预习时长、查看每页课件时长等信息,并依据预习反馈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教学。
线下授课时,使用雨课堂可以增加教学互动,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提高教学效率。当班级人数较多时,教师可以提前把教学课件发布到雨课堂班级,学生通过手机端查看,能避免因为距离过远看不清课件内容的状况。讲解文章时适当穿插根据授课重点内容设置的选择、投票题型,要求学生限时完成,比如《山鬼》篇目鉴赏结束后教师就可以发布“下列哪些选项是‘山鬼的形象特征?”这一多项选择题,要求学生在30秒完成,也可以在课程讲授结束后发布随堂测验,检验教学效果。为增加答题的趣味性,还可以给第一名或前三名给予领取红包的特权,限时答题对学生而言更具有挑战性,也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而“抢红包”则增加了课堂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此外,教师还可以在课程讲授中开启雨课堂弹幕,投屏至电脑屏幕,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活跃课堂氛围。
授课后,主要是布置作业、知识点拓展及教学总结。教师建立雨课堂试题库,根据本节课教学重点内容设置选择题、填空题、主观题等,也可以批量导入试卷,通过平台发布给学生。当学生手机端接收到答题信息后就可以进行在线作答、提交,教师在后台能看到学生答题时长、总得分率、每道题正确率等详细的答题数据,并根据数据反馈及时做号教学分析及课后反思,下一次上课前集中答疑,重点讲解。此外,可以将大学慕课的视频链接插入到雨课堂,结合课堂教学制作课件,作为学生的课外拓展知识,如《山鬼》这一课教学结束后,加入关于“屈原之后的楚辞创作”相关内容作为学生的知识延伸,通过学习及自主思考后,学生能够理解屈原的文学创作对于后世楚辞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力,接触到更多的文学知识,拓宽了语文视野。
雨课堂具有名校课程视频资源随时用、PPT制作和学习零成本、微信贴身推送等优势1,科学系统的覆盖了整个教学环节,应用于教学实践中能够让教与学更清晰明了,让大学语文课堂互动永不下线,极大地创新了大学语文教学模式。
三.结语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实践应用,符合高校育人的目标和大学语文课程的特点,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贯穿至教学始终。线上学习拓展了大学语文课程资源,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升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线下授课成为线上学习的延续和提升,在教师的引导下,师生、生生间开展交流共享,强化实践能力,并使得线上的疑惑得到进一步的解决和运用,达到线上线下紧密结合的跨时空教学。
参考文献
[1]肖安宝,谢俭,龚付强.雨课堂在高校思政课翻转教学中的运用[J].现代教育技术.2017(5):46-51.
[2]徐亮红.“慕课”视阈下大学语文教学方法探讨[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1):180-182.
[3]徐娜.慕课教育对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模式的影响[J].文学教育.2018(8):20-21.
注 释
1.肖安宝,谢俭,龚付强.雨课堂在高校思政课翻转教学中的运用[J].现代教育技术.2017(5):51.
(作者单位:新疆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