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余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关于习作内容的编写有三个特点:习作地位提升,教材内容比重加大;习作与阅读有联系,但相对独立,自成体系;独立设置“习作单元”,这是创新点和突破點。习作指导需要有一个修正的过程,要增强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与大习作之间的整体意识。笔者以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习作单元“让真情自然流露”为例谈谈习作教学策略,学习本单元之初,必须让学生明白,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就是写一篇作文,单元中的所有内容都是围绕此次习作编排的,各项内容环环相扣。
一、精读课文,学习表达方法
阅读理解是基础,学习表达是重点。那怎么教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呢?如何处理好理解内容与学习表达的关系?精读课文的教学目标直接指向表达方法,将方法指导(交流平台的有关内容)有机融入整个单元教学的全过程。六年级下册习作单元“让真情自然流露”安排了两篇精读课文,分别是朱自清的《匆匆》和《那个星期天》。
先看看《匆匆》一文的课后习题。课后习题是编者对一线教师的隔空喊话,仿佛在告诉我们如何开展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教学。《匆匆》这篇课文大量的文字都是作者在直接抒发对时间流逝的惋惜之情。这种直抒胸臆法为后面的习作指导课做了铺垫。
《那个星期天》又有哪些表达情感的方法?“这段时光不好挨。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等母亲回来。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等母亲回来,焦急又兴奋。我蹲在院子的地上,用树枝拨弄着一个蚁穴,爬着去找更多的蚁穴。院子里就我一个孩子,没人跟我玩。我坐在草丛里翻看一本画报,那是一本看了多少回的电影画报。那上面有一群比我大的女孩子,一个个都非常漂亮。”
这段文字里“跳房子”“看着天看着云彩走”“拨弄着一个蚁穴”“坐在草丛里翻看一本画报”都是在通过列举事例表达文中的“我”焦急地等待母亲带“我”出去玩的心情。
二、交流平台,归纳、梳理、提炼方法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及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语文知识也随处可见。所以在指导交流平台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教学与学生的生活情感体验进行联系,引导学生归纳、梳理写作方法,以此提高学生的写作质量。同时,教师可以辅导学生通过构建思维导图的方式唤起生活情感体验,还可以引导学生对前面精读课文的文章内容进行梳理以及对生活中印象深刻的事情进行回忆,去帮助学生厘清自己的写作脉络。
三、初试身手,尝试运用
写作时,很多学生之所以不知道写什么,往往是因为教师的指导节奏太快了,没有先扶后放,而统编教材习作单元设计的“初试身手”就给了学生一个很好的缓冲练手的平台和机会。让学生先小练笔,并以练笔作为大作文之前的热身,此举不仅降低了习作难度,还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同时,初试身手的学习进一步让学生习得借景抒情的情感表达方法。我们知道,心情不同的时候,人们所看到的景物也会不一样,写文章的时候,学习借助外界景物的描写来间接抒发主观情感,也是很好的写作方法。
四、例文引路习得方法
准确定位习作例文,灵活处理习作例文和习作的关系。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进一步巩固学习表达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作为一个引导者,引导学生通过回顾习作例文中的片段,归纳学习表达情感的方法。比如,可以通过列举多个事例表达情感;叙事时可以通过动作、语言、神态描写表达情感;直接抒发情感时可以运用内心独白,也可以发表自己的议论和看法,还可以借助景物描写间接抒发情感。表达情感的方法很多,我们要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有利于表达真情的方法。
五、动笔习作
学生在学习习作例文中,不知不觉明白了怎样表达真情实感,从“仿”到“创”,乐于动笔,易于表达。
1.以趣入境,让学生有明确的写作动机
从写作本身的动机因素来分析,写作的核心目的就是交流。让真情自然流露,首先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经历的一切,都会带给我们各种各样的情感体验。如果我们善于捕捉内心情感的变化,选择合适的内容和方法把情感真实自然地表达出来,就能让真情自然流露。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可以采用视频采访的方式,让学生说一说发生在自己身上真实的事情,让学生有话可说,从而拓宽选材,激起学生情感的波澜,打开创作的思路。
2.借助提纲,让学生能自主地厘清思路
小学生习作有两大困难:一是不知道“写什么”,二是不知道“怎么写”。要破解怎么写这一难题,让学生易于动笔,最好的办法就是先写提纲。以《寻狗记》为例,我引导学生写提纲,先让学生确定选材后厘清思路并简单列一个提纲,再让学生把表示心情的词语写在提纲的旁边,由扶到放,层层递进,进一步帮助学生厘清思路,同时又训练了学生谋篇布局、拟定提纲的能力。
一篇没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就如同一个没有灵魂的人,所以在小学高段习作教学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真实感受,注重引导学生在自己的作文中融入真情实感,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作者单位:江西南昌市站前路学校教育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