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课程理念和核心素养理论指引下,小学教师多学科兼教,努力构建儿童生活核心统一体,要以陶行知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理论为指导,提升多学科课程实施境界,丰富核心统一体教学一般理论,发挥课程、生活相互促进的循环效应,与时俱进地融入社会生活,提高学生的生活品质、学习能力及核心素养,为学生未来的生活奠基。
关键词:儿童生活;核心统一体;整合教学;课程生活
儿童生活是教育教学的重要资源。以儿童生活为核心,通过整合构建统一体,将各要素资源彼此链接,互相促进,有利于贯彻国家课程意志,丰富学生的个性生活。下面基于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理论,从体育作文生活、道德与法治生活、实拍原生态生活、现实社会生活等方面概括阐述。
一、对“生活即教育”论的认知
丰富和发展“生活即教育”理论,须结合核心素养培养的教育本质,把握儿童生活关键领域,把自主发展、文化基础、社会参与紧密结合起来,将课程生活、社会生活、个性生活融为一体,以“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想引领学生学习和生活,以“社会即学校”的理念引导学生参与社会,规范行为,提高生活品质,以活生生的现实资源激发学生多彩生成,并反作用于学生思想、行为,促进其生活正向发展。以此认知指导教学,须精心构建儿童生活核心统一体。
二、儿童生活核心统一体教学一般理论
陶行知说:“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因此,有什么样的生活核心统一体,学生便受到什么样的教育。紧随当代教育步伐,构建儿童生活核心统一体,就是有效贯彻国家课程政策,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所谓儿童生活核心统一体教学,指多学科兼教的小学教师以儿童生活为核心,把多学科课程生活、儿童个性生活、社会生活等统整为一体,使各教育要素相互协调、互相支撑、相互促进,培养学生良好生活品质和核心素养,也促进学科知识和科学精神的内化,更发展学生社会参与的品质,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儿童生活品质与课程教学彼此循环促进,彰显儿童生活核心地位,拓展儿童生活视野,丰富儿童生活内涵。
三、以整合地带勾连儿童生活列车
儿童生活核心统一体教学通过整合链形成整合地带,引领学生个性生活、课程生活、社会生活共同发展。目标一致链,指培养学生生活品质与课程教学目标有共性,比如积极生活态度、良好行为习惯与思想道德教育等目标一致;方法链,指课程学习方法、健康生活方法、社会参与方法互相借用;内容链,指学科知识点与个性生活、社会生活素材互相融合,共性特征互相借用。比如:语文课程利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图文来分析语言表达方法,道德与法治课借用生活习作分析其中包含的情感等。此外,还可以根据生存需求、兴趣爱好、时事教育、个性发展、醒脑健脑、生命安全等定义直接、间接整合链。直接整合链,指儿童生活与学科课程在目标、知识、方法上有明显切入点;间接整合链,指儿童个性生活、社会生活、课程生活间虽无明显切入点,但有内在联系。比如,绘本游戏、模拟买卖等,看似与语文课程没关系,但其丰富生活体验,创造表达机会,对语言和阅读能力的发展有益无害。
通过整合地带将儿童多领域生活联为一体,各生活要素体既发挥自身作用,也相互促进。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处于引领地位,语、数、外和音、体、美分别是基础性、发展性课程生活,学生个性生活和社会生活也处在其中,并通过整合地带与课程生活相链接。如果用虚线表示整合链——它由一个个切入点连接而成,可以画出生活列车示意图(如图2),道德与法治生活始终处于火车头位置,引领其他生活奔驰,各个“生活车厢”可以变换位置。
四、儿童生活核心统一体整合教学策略
1.树立“生活即教育”意识
构建儿童生活核心统一体,须坚守国家课程政策,树立“生活即教育”的意识,在生活中教育,在教育中生活。首先,教育应随人类生活变化而发展、创新;其次,不断丰富生活领域,既传承有价值的生活,又关注当代教育主流;再次,克服偏颇生活观和狭隘课程观,树立“生活即教育”终身观,为学生的未来奠基。
2.丰富“生活即教育”方法論
教师应该不断实践和学习,丰富和发展“生活即教育”方法论,如学习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传统文化传承等政策文献,学习学科课程标准,践行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注重反思儿童教学案例,不断完善儿童生活核心统一体教学理论。
五、儿童生活核心统一体整合教学实践
1.借助体育生活提高学生作文品质
体育生活为作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作文形态的体育生活借助“言化”和“行化”引领学生提高综合素养。“言化”将有形的体育生活转化为个性化的语言,“形化”将生活表述转化为有形的体育场景。如图3所示,体育本位的教学和作文本位的教学都只有一个支撑,而体育生活核心统一体有两个甚至三个支撑,两门或多门课程都得到发展。比如,胯下传球游戏,教师示范,学生描述,再探究跨度、合作细节等,儿歌总结为“小小球儿钻隧道,传到我这便阻塞。灵机一动找原因,是我跨度如肠窄”,既丰富了语文生活,又提升了体育生活品位。
2.道德与法治引领学生生活多向发展
根据2006至2008年笔者主持的“品德与社会课整合语文教学”课题研究,在品德课程生活引领下,学生的个性生活、社会生活、语文课程生活都得以良好发展。道德与法治课本身具有生活实践性、综合开放性,与社会发展相统一,有丰富其他课程生活内涵的作用。有效实施此门课程,不仅能提高其他课程的生活品位,更对学生的个性生活、社会生活有多种意义。比如,语言是思想的物质外壳,若丢弃道德、立场、情感等方面的正能量,学生的个性生活、社会生活偏离主流意识和行为规范,这样的语文就是伪语文。学生只有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引领下,具有强烈的祖国观、民族观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才会有发自内心的表达,才会有忠于国家、参与建设、创新奉献的生活行为。比如,根据语文、道德与法治、儿童游戏构建儿童生活核心统一体,游戏植入引领道德写话,道德阅读增强语感,法治诵读规范行为,宪法微视频拍摄以案说法,道德与法治绘画向生活延伸等,促进多门课程以儿童生活为核心互相促进,共同发展。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通过儿童游戏、生活实践等融入听、说、读、写、悟环节,学生在听说道德、读写法治中增进表达,矫正行为,情感正向发展,使课程生活、个性生活、社会生活融为一体。
3.实拍生活资源的多向作用
教育信息化为儿童生活核心统一体整合教学提供了更多的机遇。笔者用数码相机、手机拍、录有价值的生活素材,与互联网、课程中有价值的资源进行组合,引导学生课程生活、个性生活、社会生活不断地多彩生成,使学生产生学习、生活的动力。实拍获取生活资源无处不可,无时不能,校园周边风光、道路交通、家居场景、重大活动等都可以通过实拍进课堂,让学生感受到美在身边。笔者以儿童生活素材构建统一体,生活在课堂中延伸,课堂以生活为目标,达到关注生活、矫正生活、规范生活、提高生活品位和学习质量的目的。比如,教学“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前,教师以大量家乡风光和生活实拍开展广泛的阅读活动,引导学生创作儿歌,辅以习作方法点拨,教学效果明显:学生或儿歌起兴,关注细节,创想设计,或真情畅游,局部赞美,儿歌收尾,对家乡的热爱情满于文。
4.社会生活的多课程指向
社会生活具有多课程指向。例如,笔者以抗“疫”生活為核心,与诵读教学、作文教学、卫生教育、传统文化教育、中华民族精神教育等构建统一体,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认识抗“疫”生活的特殊作用。彰显危急关头同心协力的民族精神,反映人民生命重于泰山的情怀,引导学生珍爱生命,提高抗“疫”生活作文品质。
其次,引领学生关注生活。激励学生关注疫情,搜集抗“疫”常识互动交流,搜索抗“疫”故事在线分享,汇报自我抗“疫”心得传递爱心,写抗“疫”日记上传网络空间,开展抗“疫”诵读共评等。这样以正能量干预,引领学生疫情期健康平安地生活,并获取丰富的抗“疫”生活素材,为作文个性表达奠基。
再次,精心设计引导多主题表达。针对抗“疫”现象等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做抗“疫”小战士,面对疫情现实,克服种种困难,表达真情实感,以积极心理和抗“疫”精神投身写作,创作出丰富多彩、个性化的抗“疫”生活作文。
最后,综合评价与在线展示激励。通过微信、“钉钉”、QQ平台在线展示优秀作文和抗“疫”生活视频,师生共同点赞、留言、评价,同时精选优秀作品参加师生同台抗“疫”征文活动,展示本校、本班抗“疫”生活,展示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激发学生写生活作文持久的热情。
六、儿童生活核心统一体整合教学反思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是伟大教育家陶行知的重要教育理论。我们要关注儿童课程生活、个性生活、社会生活,构建儿童生活核心统一体,让生活中万事万物作为学习对象,产生教育效应。“生活即教育”是漫长的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时代,每一位小学教师都应掌握先进的技术,汇聚丰富的生活教育方法,发展“生活即教育”既有理论。儿童生活核心统一体整合教学,就是要关注儿童的生活,坚守课程生活主阵地,丰富学生的个性生活,发展学生的社会生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作者单位:安徽省巢湖市城东小学)
参考文献
[1]陶行知.生活教育与教学做合一[J].小学教学研究,2017(8).
[2]陈维道.语文教学中的游戏创新与植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4,30(7).
[3]王慧.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策略研究[J].华夏教师,2019(3).
[4]李方艳.以核心素养为基础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J].学园,2018,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