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学贤
摘 要:在教育教学改革的背景下,核心素养成为各科教学的重点发展方向,而物理观念作为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要素之一,在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通过促进学生物理观念的形成,来实现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并以物理观念为载体,摒弃传统的物理语言式机械记忆,进而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促进学生物理学习的全面发展。初中物理的学习会随着学生的成长而被学生所忘记,但关于物理知识而形成的物理观念却会根深蒂固,长时间的保留在学生脑海,进而成为学生一种思维习惯与行为习惯,为此,在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对学生物理观念的形成加以重视。文章主要对物理观念的概念进行论述,并提出几点促进物理观念形成的初中物理教学实践策略,仅供参考。
关键词:物理观念;初中物理;教学实践;策略
一、 物理观念概念
所谓的物理观念主要指的是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在对物理学科特点进行理解的基础上而生成的一种对物理知识概括性认识的观念,并在对周边新事物或者物理问题进行认识与处理时,能够将这种具有物理思想与观点的观念自觉地运用于实处。如物体的导电性、硬度、密度等,使学生在面对某种新物质时可以自觉的借助物理观念来对这一物质的基本性质进行观察与思考。在物理教学中,物理观念来自三个方面,第一,学生在对具体的物理学科知识进行反思与概括时所形成的具有指示性特征的物理观念,如物体运动的观点、能量的观点等;第二,学生在对物理知识进行探究与学习反思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方法性特征的物理观念,如类比方法、等效方法等;第三,学生针对物理学科作用于社会与生活的价值所进行的思考而形成的物理观念,如物理价值观等。
二、 物理观念的形成在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的作用
物理观念的形成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基础相适应,是一种认识成果,并伴随学生学习的不断深入,物理观念的形成也会更加具有层次性。物理观念的层次性主要指的是学生学习阶段的不同,其形成的物理观念也是不一样的,另一方面则是指相同的物理观念可以表现在不同的学习阶段,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学生对所学的物理知识经验是不一样的,这也就决定学生对物理知识内涵的丰富程度的不同,进而导致对于相同的物理观念可以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形成。初中物理学科中包含的物理理论与物理公式都是非常多而复杂的,但不管是物理理论还是物理公式都是以物理观念为基础而形成的一种理念与公式。在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通过促进学生物理观念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让学生在面对新问题时,可以不被物理表象所迷惑,并主动的运用物理观念来解决物理新问题,进而做出科学的解释。除此之外,学生在进行初中物理学习过程中,识记与遗忘是同时存在的,并伴随时间的推移,遗忘也会呈先多后少的趋势发展,而最终留在学生脑海中的物理知识才是教育价值的体现,这也是在物理观念驱使下长久留存在学生脑海中的知识。初中物理知识的学习虽然比较简单,但内容里所涉及的物理观、运动观以及能量观等物理观念却是学生需要掌握并能够运用于实际的关键点。正如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提出的关于物理学理论建立时物理观念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理论,也再次说明物理观念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基于此,在初中物理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通过恰当的教学方式来促进学生物理观念的形成,以便提升学生物理核心素养。
三、 促进物理观念形成的初中物理教学实践策略
(一)增强学生物理知识学习
初中物理在八年级才开始进行教学,导致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学习还停留在起始阶段,其知道的物理知识自然也是少之又少,因而,对于刚刚接触物理的初中生来说,脑海中的物理观念也是较为缺乏的。物理观念的形成要以一定的物理知识为基础,所以,在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教师一定要不断增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以便为物理观念的形成奠定基础。但需要注意的一点是物理观念并不是知识的积累,而是在对具体知识进行概括、分析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物理观念,并能长久的存在于学生脑海中,位学生所用,具有持久性于迁移价值。
例如:北师大版初中物理《物质世界的尺度、质量和密度》中关于“物质密度”的教学,教师可以从生活经验或者是引导学生开展实验探究的方式,可以得出:体积相同的物质,如铝块、铁块等,其质量是不一样的,在体积相同但物质不同时,其质量也是不相同的,那我们如何通过物理概念去对物质的这种特性进行表示呢?以问题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之后教师便可以导入“密度”这一概念,以密度来对物质的特性进行表示,再由密度的概念得出密度的计算公式,通过对“密度”概念的分析与概括而得出的关于密度的计算公式这一过程,便是学生物理观念形成的过程。物理学科中蕴涵的物理知识与物理概念是非常丰富而充实的,这些都是促进物理观念形成的基础,基于此,初中物理教师要重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与加强,并通过对物理概念、规律等学习的不断深入、反思与运用,来促进物理观念的形成。
(二)鼓励学生多多动手实验
物理观念的形成除了是一种认知性的过程之外,还是一种体验性的过程。在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学生物理观念的形成并不能只依靠通过学习物理知识的方式来自发形成,而是需要学生借助探究实验,来不断地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并在此过程中对知识进行概括与提炼,而在此过程中形成的物理观念才是有效持久的。所以,教师可以多为学生创设实验探究活动,鼓励学生通过动手实验的方式来对知识进行更加深刻的理解,进而在具体的情境中实现知识的迁移与应用,以此来提高学生对知识整体性与概括性能力,促进物理观念的形成,实现物理观念的内化。
例如:北师大版初中物理《常见的光学仪器》中关于“凸透镜成像”这一节的教学,由于该节内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与逻辑性,倘若教师采用画图或者是看视频的方式来进行教学的话,其最终效果都是不理想的,所以,教师便可以通过开展实验探究的方式来让学生主动的进行知识的探索,让学生在自己动手实验过程中能够对知识有更加直观的认识,并以实验探究的方式来实现知识的迁移,进而掌握物距和像距的概念以及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此外,教师还可以在学生动手实验过程中,通过设置问题的方式来引导学生,为学生提供实验指导,借助图示、口诀等方式来帮助学生加强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记忆,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对实验进行分析与反思,使学生能够对知识进行概括与提炼,让知识更加具有整体性,以此来促进學生物理观念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