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路径探究

2021-05-04 14:37李文杰
考试周刊 2021年27期
关键词:渗透教育情感教育道德与法治

李文杰

摘 要:《道德与法治》是初中教学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不仅代表了学校德育教育工作主要形式,还承接了引导学生思想健康的重责,是初中学生必须加以重视学习的学科。作为一名初中教师,应该对此学科加以关注,并通过情感教育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之情,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理念与道德思想,促使学生健康全面的成长,进而培育学生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数年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工作经验,浅议当下初中《道德与法治》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教学改革优化方案,旨在帮助同行业教育工作者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情感教育;初中;《道德与法治》;渗透教育

一、 引言

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阶段,大部分学生在这个阶段处于青春期,其内心渴望得到他人认可,情绪焦躁不安,经常会做出一些极为叛逆的事情,但在这些难以理解事情的背后却是学生内心焦躁世界最真实的写照。为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担当起对学生心理建设引导,帮助学生走出心理敏感期,拥有正确的道德观念与三观思想,对国家、父母、学校、教师始终抱有一颗感恩之心,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努力学习、积极进步。同时,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通过情感教育,疏导学生内心消极情绪,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端正自身学习态度,奠定未来健康成长基础。

二、 现阶段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学中缺乏情感引导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学最终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在道德与法律层次上拥有良好认知,提高学生自身综合素养,培养学生良好情感态度,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但是部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无法摒弃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喜欢采用应试教学手法,注重学生考试成绩与应试能力,在很大程度上轻视学生人格塑造与个性发展,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只能处于被动学习地位,《道德与法治》教师讲什么样的知识,学生就必须跟随教师意见进行刻板学习,学生对于道德伦理与法治常识始终处于一种较为浅薄的毕业状态,根本无法深入了解教材内容或精髓。长此以往,学生对于道德与法律的学习会逐步形成固化观念,认为遵从内心良知选择,是一种错误的行为。再加上一些不良网站及短视频App宣传的拜金风气,学生会逐渐认为遵守道德与法律的人,是属于死板、不开化的一类人,这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课程设置初衷背道而驰,只会让学生在错误思想道路上越走越远。《道德与法治》学科与其他学科有着本质上的差异,其教育目标只能通过情感渗透达到理想教学效果,若教师放弃情感引导,学生则会逐渐走向迷失,在做出事物问题选择时多半会以利益为主,而我国长期建设则需要拥有奉献精神的人,在道德教育无法达到理想目标时,国家利益也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二)学生中存在厌学情绪

当代大部分初中学生多半是“00后”,他们出生在一个物质极为丰富的年代,从小就受到了家人过分的溺爱,想要拥有的事物总会得到家人的支持,从来不需要顾及他人感受。在这种生长环境下,学生逐渐养成了一些不良的习惯,这些习惯致使学生骄纵蛮横、喜欢按照自己意愿行事,而且极为讨厌对新知识的学习,主要表现为:第一,部分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课上活动、考试活动、预留作业都不进行重视,在他们心里《道德与法治》只是基础理论知识学习科目的一种,而且大部分地区中考还允许开卷考试或不考试。因此,学生认为《道德与法治》学科对自己今后生活毫无用处的,将学习时间投入到《道德与法治》学习过程中,将会极大浪费自身时间,不如将时间放到能够让自己快乐的地方或学习其他知识。拥有这种想法的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的认知较差,《道德与法治》学科对于某些品学兼优,拥有良好的道德思想的学生而言,其引导效益的确较差,但对于但部分处于青春期迷茫的学生而言,《道德与法治》学科的重要性甚至要超过其他学科,它会为学生指引人生发展方向,让学生在面对人生选择时做出正确的判断,不会由于部分利益问题,让学生对某些选择抱憾终生。第二,部分学生认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较为枯燥,无法集中注意力,他们在课上经常会开小差或者是交头接耳,影响自己与他人学习。在他们印象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就是单纯的说服教育,抱有这种想法的学生,对知识学习本身就会产生一定的偏见、误解,只要一旦有机会学生就会远离课堂学习,能够走多远他们就会跑多远。出现此种问题的主要原因不仅在学生,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也要承担一部分教学责任,因为能给学生留下这样印象与教师教学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一味地说教只会让学生产生更加强烈逆反心理,学生会逐步放弃对知识的学习与理解,他们会认为教师只是在不了解任何真实故事情况下“多管闲事”,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会逐渐拉远,教师的教学活动并不会获得学生的支持,教学质量较差,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为了避免这种问题发生,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重视对学生情感引导,尽量通过情感教育去渗透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理解,从灌输式教育变为渗透式教育,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去推动教学进展,就这样才能做到根本性教学改革,让师生之间的教学地位互换,深度挖掘学生学习潜能。

三、 情感教育与《道德与法治》教学相互融合的必要性

情感教育与《道德与法治》相互融合可以显著提升以下几点教学优势:第一,加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渗透力。根据国内外人体机能学术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成功若光靠自身发展能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团队协作能力与情商表达能力,简单来说,就是需要学生在处理问题时,能够带入其他相关人员角色,考虑到他人感受,通过协商的办法获得他人的支持,进而提升团队协作效率,最终达到理想的工作效果。第二,培养学生丰富情感。众所周知,在初中阶段的学生内心情感是极为丰富的,一旦受到外界的干扰,他们情感会在短时间发生翻天覆地改变,这也是部分学生容易在他人面前“变脸”的原因。而通过情感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掌握控制情感方法,深入体会到《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魅力所在,让学生综合能力得到快速提升,即使在承受巨大的学习压力,也可以通过正确的方法调节内心情绪。第三,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全能型人才。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社会各界也逐渐开始关注个人修养与品德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开始认识到,招聘学生学识只是一个基础的敲门砖,是否能够为公司带来长足发展还是需要看个人品德与三观思想,所以现阶段,很多社会上对加强学生道德教育呼声越来越高,教学方法也开始向培养学生个人品德方向创新发展。

猜你喜欢
渗透教育情感教育道德与法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践探索
谈如何在小学教育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