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生武
学生写作能力是由写作内容知识、写作技能知识和写作策略性知识三类知识构成。写作内容知识是指有关人所知道的事物状况及事物之间关系的、能够被人陈述和描述的知识,或者说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
策略一:精读教材生活类选文
学生获得间接经验的主要渠道是阅读,而语文教材是学生在校上课期间的主要阅读对象。部编本语文教材在选文上进行了较大的调整,正如同笔者在课例“细心留意,用心感受”中所提及的让学生关注教材中生活类的选文(以七年级为例),大部分选文贴近生活,充满人间烟火气。学生从这些课文中发现可关注的身边的人、经历的事、接触的物、看过的景以及生发的情。如七上第一单元选文是写“景”的文章,学生读了朱自清的《春》、老舍《济南的冬天》,以点带面,由此及彼,写写自己家乡的四季风景。
在教材生活类选文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将文本中所呈现的生活内容与现实生活进行最大可能的融合,培养学生情感代入的能力。这样既可以更好地理解文本,又能促使学生有更多的生活感受。
策略二:从整本书中汲取养料
1.选择书籍。除了部编本教材中推荐的必读书和选读书之外,教师另外还要推荐一些书目,也可让学生自荐书目。推荐的书籍一定要适合学情和学龄,七年级以读现代诗歌、科幻和成长类小说为主(如《泰戈尔诗选》、刘慈欣《三体》以及曹文轩纯美小说系列等),八年级以读社会人生小说为主(如史铁生的《遥远的清平湾》、路遥《平凡的世界》等),九年级以读散文为主(如《林清玄散文集》、《张晓风散文选》等)。
2.批注阅读。指导学生用批注方法进行阅读,对书籍中相关的一些写作素材要作重点关注,尤其是人物表现出的特征、概括事情、情境描写等能提升学生作文素养的内容要重点批注。
3.读书汇报。通过读书会的形式促使学生认真阅读,培养阅读兴趣,检验阅读效果,进行阅读的量化考核。读书汇报的形式很多,与写作内容知识密切相关的是挖掘书本中写作的养料。
4.撰写论文。通过读书小论文的撰写,让学生深入小说阅读,认真研读小说中的相关素材,这是精读的好办法。
策略三:培养观察力和感受力
如何更加细心的留意生活,培养学生的感受力呢?
1.激发兴趣。只有兴趣才会产生动力,这是培养观察力的首要条件。为了锻炼观察能力,教师必须培养和了解学生的兴趣。一个人兴趣的强弱,会直接影响观察的结果。语文教师要培养孩子对写作对象的兴趣,兴趣会让孩子主动去探索事物原本的特质。
2.提高审美。有了之前大量阅读打下的坚实基础,还要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加强审美教育。在日常生活中对于身边所见所闻能生发出美的感受,体味出别样的情感,增强感受力。
3. 设计活动。教师还可以创设出特别的活动,借助多媒体、影视视频,让学生发生移情,快速进入写作角色,与写作对象达成高度融合。在进行写作内容知识教学时,我们应该由外向内转,着重于感受能力、感悟能力的培养,即通过一系列的作文训练内容,唤醒学生对过去经历过、感受过、思考过的人情物态的体验,从而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留心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让学生喜欢阅读,进行有效可行的閱读指导,在阅读中汲取间接经验,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感悟能力,获得直接经验。将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通过随笔写作的方式进行大量的练习,在写作中学会写作,最终写作内容知识的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责任编辑 邱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