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肠造瘘术分别联合Ivor-Lewis术与McKeown术治疗中下段食管癌的短期效果

2021-04-30 08:30沈文军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1年4期
关键词:瘘术中下段空肠

徐 琛,蒋 莉,陶 夏,李 俊,叶 静,沈文军

(上海市胸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重症监护室,上海 200030)

目前中下段食管癌的治疗仍以手术为主,随着近年来临床微创技术不断发展,微创食管癌根治术逐渐成为了食管癌的治疗趋势[1],其中微创Ivor-Lewis术、全腔镜微创McKeown术是治疗中下段食管癌的常用术式,2种术式较传统开胸开腹手术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并发症少,但存在术后短期内不能进食、营养供给不足的缺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预后[2]。因此解决食管癌手术患者进食问题,保证术后营养供给,对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由此,空肠造瘘术应运而生,该术式可解决食管癌手术患者无法进食的问题,有助于维持患者营养,促进术后恢复,并且可长期放置在手术切口护理较好的患者体内,无严重并发症[3]。目前关于Ivor-Lewis术与McKeown术治疗食管癌的效果存在一定争议,较多报道显示Ivor-Lewis术与McKeown术治疗效果相当,但McKeown术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也有报道显示,McKeown术病灶切除较Ivor-Lewis术彻底,淋巴结清除度更高,短期效果更好[4]。故本研究对比空肠造瘘术分别联合Ivor-Lewis术与McKeown术治疗中下段食管癌的效果,旨在为临床中下段食管癌的治疗提供进一步参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127例中下段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Ivor-Lewis组(IL组,72例)与McKeown组(MK组,55例)。IL组采用空肠造瘘术联合微创Ivor-Lewis术进行治疗,MK组采用空肠造瘘术联合微创McKeown术进行治疗。2组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TNM分期及病理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纳入标准:①临床资料完整;②符合《食管癌规范化诊治指南》[5]中食管癌诊断标准,经病理学检查确诊;③影像学检查提示病灶位于食管中下段;④术前分期为T1-3N0-1M0;⑤手术由同一团队完成;⑥均为腹腔镜手术。排除标准:①术前接受其他辅助治疗;②肝、肾、心脑血管、肺等功能严重异常;③免疫功能障碍;④肿瘤明显侵犯周围组织、远处转移或合并其他恶性肿瘤。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KS2055)。

表1 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1.2 治疗方法

空肠造瘘术:胃充分游离后,于贲门处离断食管,腹腔镜引导切割缝合器制作管状胃,将管状胃固定于标本切除处,上提至胸腔;距离十二指肠悬韧带25 cm左右处用3-0 Prolene线缝直径约1.0 cm的荷包,荷包上缘缝1个半荷包固定;超声刀切开荷包中心处肠壁,腔镜直视置入并固定空肠营养管,检查无活动性出血后,逐层缝合关闭腹腔切口。

IL组(图1):患者全身麻醉后取平卧位,常规消毒,建立CO2人工气腹。于腹部正中作切口进入腹腔,游离胃大小弯,清扫胃周围淋巴结、贲门旁淋巴结及腹腔动脉旁淋巴结,行空肠造瘘术,关闭腹腔切口。调整体位为左侧卧位,于右侧腋中线第7肋骨间和右侧第4肋骨间取 3.5 cm切口作为主操作孔,右侧腋后线第7肋骨间作切口,打开食管两侧纵隔胸膜至奇静脉上方,Hemo-Lock夹闭离断奇静脉弓,游离胸中下段食管,清扫胸段食管旁、喉返神经旁、主支气管旁、隆凸下及膈肌上淋巴结。离断食管,上提胃至右胸顶部,行胃—食管器械吻合,激发吻合,第7肋腋后置入减压管和胸腔引流管,关闭胸腔。

a:离断奇静脉;b:游离中下段食管;c:放置近端食管荷包钳;d:放置近端吻合器钉座;e:圆形吻合器吻合;f:残端包埋

MK组(图2):患者全身麻醉后取左侧卧位,常规消毒,于右胸部后外侧作切口,游离食管,清扫胸腔及周围淋巴结。调整体位为平卧右偏头位,一次性穿刺空肠造瘘管进行空肠造瘘。离断颈部食管,制作管状胃,上提至左颈顶部,行胃—食管吻合,放置减压管,检查无活动性出血后,逐层缝合关闭腹腔切口和颈部切口。

所有患者术后均禁食1周,60%复方泛影葡胺上消化道显像确认切口吻合后可指导进食方案。术后7~8 d拔除营养管,并指导患者在能力范围内进行康复训练。

a:离断奇静脉;b:清扫右喉返神经旁淋巴结;c:清扫左喉返神经旁淋巴结;d:完成胸段食管游离;e:游离胃大弯侧系膜;f:离断胃左动脉;g:游离食管裂孔;h:制作管状胃;i:颈部器械吻合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手术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费用。于术后1、3、5 d清晨采集患者空腹外周静脉血5 mL,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等炎症因子水平。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并发症(喉返神经损伤、心律失常、肺部感染及肺不张、吻合口瘘、胃壁坏死及残端瘘、二次开胸止血、肠梗阻)发生情况。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2组患者复发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与MK组相比,IL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进食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较短,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较长,住院费用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2.2 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结果显示,时点效应可以显著影响TNF-α、IL-6、IL-8水平,而手术方式以及时点和手术方式交互效应均不会影响TNF-α、IL-6、IL-8水平,提示2种手术方式患者TNF-α、IL-6、IL-8水平随着时点变化的趋势差别不明显,见表3。

2.3 患者并发症及复发情况比较

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6个月内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5。

表3 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炎症因子水平比较(ng/mL)

表4 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表5 患者术后6个月内复发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食管癌为食管腺上皮或鳞状上皮异常增生形成的恶性病变,在我国发病率、致死率均极高[6]。目前食管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有学者认为真菌感染、微量元素缺乏、吸烟、饮酒、热食及遗传基因等为其发生的诱因,且中下段食管是其高发区域,因此中下段食管癌治疗方案的选择对患者而言有重要意义。目前,对于身体机能较好、无明显手术禁忌证的早中期食管癌患者,外科手术是首选治疗方式[7]。以往传统开胸开腹手术虽然能达到治疗目的,但对患者胸腹生理结构破坏较大,不利于术后恢复。随着微创技术日趋成熟,腔镜手术逐渐广泛应用于胸腹手术。目前治疗中下段食管癌的主流术式有Ivor-Lewis术与McKeown术,Ivor-Lewis术为右胸+上腹部两切口,在右胸内吻合;McKeown术则为右胸+上腹部+颈部三切口,在颈部吻合[8-9]。但2种术式的应用效果仍存在一定争议。Brown等[10]认为Ivor-Lewis术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McKeown术,但2种术式严重肺部并发症和吻合口瘘的发生率相当。White等[11]则认为Ivor-Lewis术并发症发生率与McKeown术式相当,但淋巴结清扫更彻底,肺部感染发生率更低。本研究中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6个月内复发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IL组手术时间、术后进食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显著较短,但因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显著较长,住院费用较MK组稍高。理论上,IL组患者切口较少,手术时间较短,淋巴结清扫范围较小,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应该较少,然而本研究结果显示2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分析可能与纳入的样本量较小有关,随着样本量的增大差异或许会更加明显。因此,本研究认为2种术式疗效差异不大,但Ivor-Lewis术在缩短手术时间、术后进食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方面较McKeown术更有优势,其原因可能为McKeown术操作增加了颈部切口。

有学者发现,炎症因子包括促炎因子和抗炎因子,其中TNF-α、IL-6、IL-8属常见的促炎因子,其水平与机体损伤呈正相关[12]。理论上,McKeown术较Ivor-Lewis术增加了颈部切口,机体创伤应该更严重,TNF-α、IL-6、IL-8水平应该更高,但本研究结果发现2组患者术后TNF-α、IL-6、IL-8水平无显著差异,分析其原因可能为Ivor-Lewis术实现精准手术的难度更大,尤其是吻合相对困难。

术后营养供给是食管癌患者术后恢复的关键,而术后早期患者一般无法进食,故需置入营养管,以免发生营养不良,影响恢复。传统经鼻放置十二指肠营养管会刺激鼻咽喉部黏膜,患者耐受程度较低,且患者术后躁动易导致面部营养管脱落。而空肠造瘘术不仅可避免经鼻放置十二指肠营养管的不足,且营养管置入位置离幽门口较远,能明显降低反流发生率[13]。但空肠造瘘也存在增加手术时间、易引发腹膜炎继发肠梗阻等并发症的问题。由于手术麻醉、淋巴结清扫以及手术创伤等,微创食管癌术后常并发喉返神经损伤、心律失常、肺部感染及肺不张、吻合口瘘、胃壁坏死及残端瘘甚至二次开胸止血、肠梗阻等现象[14]。本研究中IL组喉返神经损伤、心律失常、肺部感染及肺不张的发生率较MK组低,而其他并发症发生率与MK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Yang等[15]的研究结果相似。分析IL组较MK组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低的原因,可能是Ivor-Lewis术在右胸吻合,操作简单,切口少,因而损伤较小,加之对喉返神经旁清扫不完全,从而降低了喉返神经损伤;而MK组患者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增加则是因为McKeown术在颈部吻合,胃上提至颈部,吻合口张力大,清扫淋巴结时易损伤喉返神经所致[16]。IL组较MK组心律失常发生率低的原因可能为Ivor-Lewis术胃管固定于食管床,避免了胸胃占位效应,且无颈部切口,手术侵袭较少,对心律的影响程度较低。IL组较MK组患者肺部感染及肺不张发生率低的原因可能为Ivor-Lewis术在吻合完成后可在直视下对胸腔进行冲洗消毒,而McKeown术需将胃管上提进行冲洗消毒,从而改变引流管位置,使引流液不能顺利引出,导致胸腔积液增多,进而增加了肺部感染风险[17]。

术后复发是所有癌症治疗的难点,也是影响食管癌患者术后生存的主要原因[18]。一般认为导致术后复发的主要因素有手术淋巴结清除情况、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肿瘤分化浸润程度等。本研究中,2组患者术后6个月内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析原因可能是这2种术式淋巴结清扫数目差别不大,均达到了根治范围;也可能是本研究纳入的样本量有限,造成差异不明显。值得注意的是,虽然Ivor-Lewis术在右胸内吻合,避免了胃过度牵引和术后感染风险,但胸腔内空间狭小,吻合难度较大,要求较高,需经验丰富的临床医师进行操作。与Ivor-Lewis术不同,McKeown术是在颈部进行吻合,管状胃上提路径较长,血供较低,手术时应密切关注患者血供情况,并且颈部操作易误伤喉返神经,操作时需小心,同时吻合器可选择操作较为简单却不影响吻合效果的圆形吻合器,降低吻合难度。

综上所述,空肠造瘘术联合Ivor-Lewis术与联合McKeown术对中下段食管癌患者的淋巴结清扫数目及术后复发率相当,但Ivor-Lewis术喉返神经损伤、心律失常、肺部感染及肺不张的发生率较McKeown术低。

猜你喜欢
瘘术中下段空肠
首儿所普通(新生儿)外科首创高位空肠闭锁手术新方法
胫后动脉穿支带蒂皮瓣联合膜诱导技术治疗小腿中下段严重开放性损伤
十全大补汤加味联合空肠营养管改善胃恶性肿瘤患者疗效观察
小腿前外侧单切口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腓骨中下段双骨折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经尿道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中下段输尿管结石的体会
高频彩超在行动静脉内瘘术肾病患者中的应用
四、胰腺重建技术
胫骨远端解剖钢板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疗效比较
循证护理在经鼻胃镜放置鼻空肠营养管中的应用效果
经皮内镜胃造瘘和小肠造瘘术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