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刚 靳春香 杜立群 路向雨 李 超 鹿令军 宗 雷 王 璐
(山东省宁阳县农业农村局,山东宁阳 271400)
蓝莓属于杜鹃花科越橘属植物,其果实是国际公认的集营养与保健为一体的第3 代水果之王,市场前景持续看好。2017年我国蓝莓种植面积达到4.69 万hm2,主要分布在山东、贵州、辽宁、浙江、湖北、四川、云南等27 个省份,预计2026年将超越北美成为全球第一蓝莓生产国[1]。随着蓝莓在我国商业化种植面积和年限的不断增加,蓝莓病虫害特别是病害逐年加重,种类增多,呈多元化发生态势,严重影响产量和产业发展[2~4]。
对于蓝莓病害,除了选用抗病品种、轮作换茬、避雨栽培等常规措施外,药剂防治目前仍然是主要措施[2~5]。我国从20 世纪80年代起,特别是自2017年新修订的 《农药管理条例》 实施以来,实行严格的农药登记制度,未经登记的农药不得生产、经营、使用,已经登记的农药不得超出登记作物范围/ 场所使用。自2020年5月1 日起施行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 也明确规定,有关单位和个人开展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使用农药时,应当遵守农药安全、合理使用制度,严格按照农药标签或者说明书使用农药。为此,本文分析了我国目前蓝莓用杀菌剂登记情况和国内外最大残留限量标准对比情况,综述了近年来有关杀菌剂在防治蓝莓病害方面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当前蓝莓生产标准中推荐使用的杀菌剂品种,并提出几点建议。
通过查询中国农药信息网的农药登记数据[6],截至2021年1月31 日,我国几种重要浆果和小型水果用农药登记情况比较见表1,可以看出,在我国几种重要的浆果和小型水果中,以葡萄登记农药产品数量最多,枸杞次之,再次是草莓、猕猴桃,而蓝莓尚无任何农药产品登记。从登记农药类别看,杀菌剂占比最大,其次为杀虫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除草剂最少。受农药登记成本高、回收周期长,登记后产品用量相对较少,非登记农药未得到有效监管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绝大多数企业在蓝莓用药登记方面的积极性不高。这与我国长期以来对蓝莓病虫害防治特别是病害防治用药的需求状况极不适应,也说明实际生产中很多是在凭经验使用未经批准登记的杀菌剂,违反了《农药管理条例》 第34 条相关规定,属于违法行为。
与国外相比,我国蓝莓用杀菌剂登记工作严重滞后。在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蓝莓用杀菌剂必须履行严格的登记程序或得到授权后才能推广使用。例如,美国87%的蓝莓种植区域使用登记的杀菌剂主要为腈苯唑、吡唑醚菌酯和克菌丹3 种[7],近年来叶菌唑、苯并烯氟菌唑等也先后在蓝莓上获得登记[8~9]。在加拿大,丙硫菌唑已被批准用于蓝莓等浆果作物[10]。在阿根廷,百菌清、异菌脲、克菌丹和环酰菌胺已被授权在蓝莓生产中使用[11]。
表1 我国几种重要浆果和小型水果用农药登记情况比较 (个)
我国GB 2763-201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12]规定的蓝莓中杀菌剂最大残留限量标准见表2,可以看出,GB 2763-2019 只规定了11 种杀菌剂在蓝莓中的最大残留限量标准(其中环酰菌胺和嗪氨灵2 种杀菌剂一直未在我国登记使用),而目前蓝莓实际生产中广泛使用的代森锰锌、甲霜灵、腐霉利等其他杀菌剂,均没有制定限量标准,因此各级监管部门也无法判定蓝莓样品中的杀菌剂残留量是否合格,说明该项工作已相对滞后。
表2 我国GB 2763-2019 规定的蓝莓中杀菌剂最大残留限量
我国NY/T 844-2017 《绿色食品 温带水果》[13]中补充规定了绿色食品蓝莓中杀菌剂最大残留限量标准,涉及苯醚甲环唑和百菌清两种杀菌剂,其中苯醚甲环唑残留物的每日允许摄入量为0.01 mg/kg bw,其最大残留限量标准为0.01 mg/kg; 百菌清残留物的每日允许摄入量为0.02 mg/kg bw,其最大残留限量标准为0.01 mg/kg。但由于该标准属于推荐性行业标准,不具有强制力,因此不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
总体来看,我国在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制定方面,更多采用或者借鉴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 (CAC)标准。与CAC 目前已经制定的8 种蓝莓杀菌剂残留限量标准相比,我国对吡唑醚菌酯、咯菌腈、环酰菌胺、腈苯唑、克菌丹等5 种杀菌剂残留限量标准相同,而对嘧霉胺的限量标准更为严格 (CAC 为8 mg/kg),对嗪氨灵的限量标准更为宽松 (CAC 为0.03 mg/kg),我国对苯醚甲环唑(CAC 为4 mg/kg)没有制定限量标准[14]。与美国已经制定的4 种蓝莓杀菌剂残留限量标准相比,对克菌丹的限量标准相同; 对我国已制定的其他10种杀菌剂残留限量,美国没有制定; 美国制定的异菌脲 (15 mg/kg)、甲霜灵 (2 mg/kg)、百菌清 (1 mg/kg)3 种残留限量,我国没有制定。与日本、欧盟动辄几十上百项标准以及未设定具体标准即采用一律标准 (0.01 mg/kg)相比,我国制定的蓝莓杀菌剂残留限量标准数量则显得远远不足[15]。
近年来,我国各地农林业科研、推广单位针对蓝莓病害开展了多种杀菌剂的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取得了一大批有价值的科研成果。
(一)蓝莓叶斑病和根腐病薛德胜等[16]为明确山东省蓝莓叶斑病和根腐病病原菌种类并筛选有效防治药剂,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菌株,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结合柯赫氏法则对菌株进行鉴定,同时测试了8 种药剂对病原菌生长及6 种药剂对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显示,引起山东省蓝莓叶斑病和根腐病的病原菌均为棒状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clavispora); 苯醚甲环唑和福美双对P.clavispora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最好,EC50值均为1.97 mg/L,其次为苯甲·丙环唑,EC50值为2.70 mg/L; 福美双对该菌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最显著,EC50值为0.004 mg/L,其次为苯醚甲环唑和戊唑醇; 甲基硫菌灵对该菌几乎没有抑制作用。
(二)蓝莓根腐病周鑫钰等[17]从浙江蓝莓种植区采集了蓝莓根腐病病样,分离纯化获得菌落形态相似的3 个菌株,经柯赫氏法则验证、形态学观察,选取真菌通用引物ITS4/ITS5 扩增菌株的r DNA-ITS 序列并进行测序,确定分离到的菌株均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研究了7 种不同的杀菌剂对F.oxysporum的毒力作用,发现咪鲜胺和多菌灵对该菌的抑制作用显著,EC50值分别为0.07159 和2.8329 mg/L,可进一步开展田间药效试验。
(三)蓝莓煤污病刘福春[18]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6 种杀菌剂对3 种蓝莓煤污病菌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煤污病菌对不同杀菌剂的敏感性差异较大,其中氟菌·戊唑醇、多抗霉素、异菌脲对3 种病原菌抑制作用较强,EC50值介于0.2409~3.1832 mg/L,可进一步开展田间药效试验。岳清华等[19]的研究结果表明,引起蓝莓煤污病的优势病原菌有3 种,即尖孢枝孢 (Cladosporium oxysporum)、枝细枝孢(Cladosporium ramotenellum)、交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e)。为筛选防治蓝莓煤污病的有效药剂,选择7 种杀菌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其中多抗霉素、异菌脲对蓝莓煤污病防治效果较好,施药4 周后相对防效分别达到78.56%、64.09%。
(四)蓝莓枝枯病为有效防治蓝莓枝枯病,曾尔玲等[20]对该病病原菌韦斯梅拟盘多毛孢菌(Pestalotiopsis vismiae)选用5 种化学杀菌剂和1种生物源杀菌剂进行室内药剂筛选。结果表明,在试验浓度下,6 种杀菌剂对病菌菌丝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效果,其中以400 g/L 氟硅唑EC 的效果最好,EC50值为0.0025 g/L; 10%苯醚甲环唑WG、2 亿活孢子/g 木霉菌WP、25%溴菌腈EC、75%百菌清WP 的效果次之,EC50值分别为0.0238、0.0409、0.0701、0.1052 g/L; 20%丁香菌酯SC的效果最差,EC50值为1.0507 g/L。建议进一步开展田间药效试验。岳清华等[21]对引起山东青岛胶南地区蓝莓枝枯病的5 种主要病原菌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棒 状 拟 盘 多 毛 孢(Pestalotiopsis clavispora)、乌饭树拟茎点霉 (Phomopsis vaccinii)、尖孢炭疽菌 (Colletorichum acutatum)、胶孢炭疽菌 (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6 种杀菌剂的毒力,结果表明,吡唑嘧菌酯、咯菌腈、苯甲·丙环唑对5 种病原菌抑制作用较强,EC50值介于0.0035~2.2245 mg/L,对由该5 种病原菌引起的蓝莓枝枯病防效很好。林雄杰等[22]为筛选出有效防治蓝莓枝枯病菌的药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1 种杀菌剂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40%氟硅唑WP、40%咪鲜胺EW 和12.5%腈菌唑EC 等3种药剂对蓝莓枝枯病菌的毒力较强,EC50值均小于1 μg/mL,其中40%咪鲜胺EW 对蓝莓枝枯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EC50值为0.66 μg/mL。该研究结果为病害田间防治药剂筛选提供了理论依据。徐成楠等[23]采用室内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5种杀菌剂对蓝莓枝枯病菌(Neofusicoccum parvum)的抑制作用,并对盆栽蓝莓和田间蓝莓植株进行了5 种杀菌剂的药剂保护及治疗试验。室内毒力测定试验结果表明,代森锰锌、百菌清、戊唑醇、甲基硫菌灵及咯菌腈对蓝莓枝枯病菌菌丝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EC50值介于0.0515~4.1179 mg/L,其中以咯菌腈的室内抑菌效果最佳。温室盆栽及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5 种杀菌剂对蓝莓枝枯病均具有一定的预防效果,以百菌清及戊唑醇对枝条的保护效果较好,但对已经发病的枝条无治疗效果。毛雪琴等[24]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9 种供试药剂对蓝莓枝枯病病菌的室内毒力。试验结果表明,9 种药剂对蓝莓枝枯病菌菌丝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5%己唑醇ME 的抑制作用最强,可优先考虑用于田间防效试验; 43%戊唑醇SC、70%丙森锌WP、80%代森锰锌WP 和40%嘧霉胺SC 的抑制作用也较好,可进一步用于田间防效试验; 50%烯酰吗啉WG、0.3%丁子香酚SL、3%噻霉酮EW 和3%中生菌素WP 毒力相对较弱。同时建议,9 种供试药剂属3 类杀菌剂,其作用原理不同,可在田间防效试验的基础上轮流施用,达到高效防治病害,并有效防止抗药性的产生。董克锋等[25]选择6 种绿A 生产可用杀菌剂对蓝莓拟茎点霉枝枯病菌 (Phomopsis vaccinii)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抑菌作用从强到弱的顺序为吡唑醚菌酯、腈苯唑、咯菌腈、苯甲·丙环唑、氟啶胺、嘧菌酯。从中选4 种药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吡唑醚菌酯防效最好为73.6%,咯菌腈防效较低为50.71%。董克锋等[26]又以自配涂抹膏、伤口保、10 倍液45%石硫合剂为试材,在蓝莓表现枝枯病症状枝条上,研究了不同长度剪除的剪口及采用不同药膏涂抹对蓝莓枝枯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剪口距有染病症状的枝条下的长度越大,被感染的几率越低,在染病症状的枝条下15 cm 处剪除,涂抹自配涂抹膏效果最好,自配药膏当年防效达到100%,次年防效达到85.71%,涂抹伤口保防效为22.63%,石硫合剂防效为30.56%。在染病症状的枝条下15 cm 处剪除并在剪口涂抹自配药膏对降低新生枝再次感染效果较好。
(五)蓝莓炭疽病刘洪坤[27]选择8 种绿A 生产可用杀菌剂对蓝莓炭疽病菌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对引起蓝莓炭疽病的两种主要病原菌均具有较好抑菌作用的杀菌剂为吡唑醚菌酯、氟环唑、丙环唑、咯菌腈。排除两种对病原菌抑制效果均差的药剂,将其余6 种药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250 g/L 吡唑醚菌酯EC 1800 倍液、125 g/L 氟环唑SC 1500 倍液、25%丙环唑EC 1000 倍液均对蓝莓炭疽病具有较好防效。
(六)蓝莓枝干溃疡病董克锋等[28]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比较了6 种杀菌剂对蓝莓枝干溃疡病病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的抑制作用。综合各药剂不同稀释倍数处理的抑菌表现,药剂抑制菌丝生长作用由高到低为吡唑嘧菌酯、苯甲·丙环唑、咯菌腈、腈苯唑、氟啶胺、嘧菌酯; 抑制中浓度EC50值以吡唑嘧菌酯最低,为0.0081 mg/L。在田间试验中,防效最高的也为吡唑醚菌酯,可达到46.19%。
(七)蓝莓灰霉病任艳玲等[29]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4 种杀菌剂对蓝莓灰霉病菌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化学杀菌剂毒力由强到弱依次为腐霉利、嘧菌酯、吡唑醚菌酯、氟硅唑、多菌灵、己唑醇、啶酰菌胺、溴菌腈、嘧霉胺和噻呋酰胺,EC50值分别为0.56、0.81、0.82、1.46、1.65、1.77、11.86、13.76、55.85 和425.76 mg/L; 生 物杀菌剂毒力由强到弱依次为丁子香酚、中生菌素、多抗霉素和井冈霉素,EC50值分别为1.13、13.65、59.47 和499.38 mg/L。林怡等[30]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7 种杀菌剂对蓝莓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通过田间喷雾测定了田间药效。结果表明,50%啶酰菌胺WG、25%啶菌噁唑EC、50%腐霉利WP对蓝莓灰霉病病菌抑制作用较强,其中50%啶酰菌胺WG 的抑制作用最强,EC50值为0.8633 mg/L。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50%啶酰菌胺WG、25%啶菌噁唑EC、50%腐霉利WP 对蓝莓叶灰霉病的防治效果在61.09%以上,对果灰霉病的防治效果在66.63%以上,且对蓝莓安全,建议生产上选用。戴启东等[31]的研究结果表明,供试6种杀菌剂对蓝莓采后灰霉病菌的毒力由大至小依次为62%嘧菌环胺·咯菌腈WG、50%嘧菌环胺WG、38%吡唑醚菌酯·啶酰菌胺WG、400 g/L 嘧霉胺SC、250 g/L 吡唑醚菌酯EC 和250 g/L 嘧菌酯SC,EC50值分别为0.9056 mg/L、1.1760 mg/L、1.3123 mg/L、3.2539 mg/L、7.8960 mg/L 和15.2423 mg/L。其中62%嘧菌环胺·咯菌腈WG、50%嘧菌环胺WG、38%吡唑醚菌酯·啶酰菌胺WG 对蓝莓采后灰霉菌室内抑制作用较好,可以进一步在田间进行药效试验。250 g/L 嘧菌酯SC 的抑菌作用较差,不建议在蓝莓采后灰霉病的防治中使用。
截至目前,我国现行涉及蓝莓生产方面的标准有50 余项,均为推荐性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其中涉及推荐蓝莓病害防治药剂的主要有8 项(见表3),除了对灰霉病、枝枯病、叶斑病、僵果病、根腐病、根癌病等几种病害推荐了少数杀菌剂品种外,对其他病害均没有推荐对应的杀菌剂品种。另外,这8 项标准中,还存在一些错误和不规范之处,如“甲基托布津(托布津)”的规范名称应为“甲基硫菌灵”,“恶霉灵” 的规范名称应为 “噁霉灵”,“恶霜灵”的规范名称应为“噁霜灵”,“速克灵”的规范名称应为 “腐霉利”,“施佳乐” 的规范名称应为“嘧霉胺”,“苯莱特” 的规范名称应为 “苯菌灵”,农用链霉素在我国已经全面停止使用,嗪氨灵从未在我国登记等。
根据我国当前蓝莓用杀菌剂登记应用现状、最大残留限量标准及生产标准制定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结合当前有关蓝莓病害防治用药研究进展,为保障蓝莓病害防治工作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提高我国蓝莓总体产量和品质,提出几点建议。
(一)高度重视蓝莓病害化学防治研究鉴于目前我国在蓝莓病害的化学防治研究方面不够重视,开展药效和残留试验较少,登记农药品种严重不足的实际,各级农业农村、林业和草原等行业主管部门应进一步加大项目、资金支持力度,组织有关科研单位、农药企业,针对枝枯病、炭疽病、灰霉病、病毒病等发生普遍、为害严重的病害开展更多药效和残留试验,筛选出更多适用的杀菌剂品种。
(二)加快新型高效化学杀菌剂和生物农药登记建议有关农药企业充分用好国家特色小宗作物用药登记政策,积极开展联合试验、群组化登记,加快上文所述已经验证适用于蓝莓病害防治的哈茨木霉菌、多抗霉素、几丁聚糖、寡糖·链蛋白等新型生物农药,嘧菌酯、啶菌噁唑等新型高效低毒化学农药,各地研究探索出的其他适用农药和腈苯唑、吡唑醚菌酯等国外成熟防治产品的登记进程,尽快打破目前蓝莓病害防治 “无药可用”、盲目使用的尴尬局面,尽最大可能方便蓝莓生产中购买使用合法农药,降低用药成本。
表3 现行有关蓝莓生产标准的适用范围及推荐使用杀菌剂
(三)及时制修订蓝莓生产标准基于我国有关标准已发布实施多年,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实际情况,各有关农业农村、林业和草原及市场监管(标准化)主管部门,应及时组织相关标准的制修订,特别是在农药使用方面,应紧盯国际、国内最新政策规定和技术壁垒要求,及时更新,以更好地规范指导蓝莓生产。
(四)制定完善蓝莓中杀菌剂最大残留限量标准建议有关部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做法,坚持“既要严字当头,又要符合国情” 的原则,尽快组织制定更多杀菌剂品种在我国蓝莓中的最大残留限量标准,以利于蓝莓相关产品监管,提高我国蓝莓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更好地保障消费安全。特别要避免因农药残留超标影响国际贸易,甚至导致出口退货问题的发生。对于已经制定的限量标准,应根据最新研究评估结果及时修订,严防国外大量蓝莓向我国倾销,保护国内蓝莓相关产业安全[15]。
(五)加强抗性风险监测和应用指导鉴于蓝莓灰霉菌容易产生抗药性[32]且目前开展的相关研究较少的实际,要组织有关科研机构、农药生产企业、农林业技术推广机构持续做好蓝莓病害对杀菌剂的抗性监测工作,合理开发复配品种,制定轮换使用计划。加强农民科学用药指导培训,尽可能避免或延缓病原菌抗性增长速度,提高防治效果,减少药剂用量,减轻药害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