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学院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2021-04-29 20:49郑焱张丹张兰春杨军倪彰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产业学院质量保障课程体系

郑焱 张丹 张兰春 杨军 倪彰

摘要:为了满足汽车产业智能化、网联化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要求,江苏理工学院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与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成立了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学院。按照“以产业发展趋势为指引、以行业人才需求为导向、以学生职业能力成长为核心”的建设思路,从产业学院建设目标、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等方面开展研究和探索,为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科学基础厚、工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智能网联;产业学院;课程体系;质量保障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7394(2021)06-0106-04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是传统制造技术与新兴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重要领域,对于带动汽车行业走向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促进相关产业的转型升级和融合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随着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的快速增长,我国政府于2020年颁布了《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2.0》,开始主导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整体发展,计划到2035年全面建成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和产业体系。在2021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已将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列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内容。在此背景下,汽车智能化、网联化已是大势所趋[1-2]。《中国汽车产业中长期人才发展研究》指出,未来5年内,智能网联汽车领域人才缺口预计超过百万,这一问题将严重制约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因此,培养适应行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汽车企业和相关高校的共同需要。

1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学院的建设目标

在傳统汽车制造技术和新兴信息技术不断融合的大背景下,汽车正从单纯的交通工具转变为大型移动智能终端、储能单元和数字空间[3],汽车行业逐渐成为多领域、多学科、多产业融合的“新兴”行业。然而,当前高校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仍主要围绕传统内燃机汽车展开,辅以新能源汽车相关的基础知识,其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

为了满足汽车产业智能化、网联化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着力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江苏理工学院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与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成立了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学院。该学院按照“以产业发展趋势为指引、以行业人才需求为导向、以学生职业能力成长为核心”的建设思路,结合学校的专业特色,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从而共同打造学科专业群建设,共建高水平的生产性实训基地。通过打造专业-产业学院-产业群紧密结合的良性链条,提升学科建设内涵和科技创新能力。学院围绕工程教育和新工科融合的理念,针对学科专业的新结构、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教育教学的新质量、分类发展的新体系等内容开展研究和实践,旨在为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培养科学基础厚、工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2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学院的课程体系

目前,江苏理工学院车辆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包含通识教育课程、学科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四个部分。其中: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包括“工程力学”“电子电工学”工程材料与成型“机械原理与设计”以及“控制工程”等偏向机械的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则以“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汽车设计”“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技术”等课程为主[4-5],辅以“新能源汽车技术”和“工程软件”等课程。这种以传统内燃机汽车为主的课程体系已不能完全满足汽车产业快速发展与转型升级的需求;因此,亟需依托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学院进行课程体系改革。

如图1所示,在产业学院框架下,江苏理工学院同东软集团协同重构了课程体系。智能网联汽车课程体系其课程设置对接汽车行业对岗位能力的要求,课程内容则反映行业需求与技术发展。在专业基础课方面,通过建设“汽车构造”“汽车理论”“程序设计”及“电子技术”等课程,培养学生基础理论素质;在专业核心课方面,课程内容涵盖了新能源汽车的电机、电池、电控三大核心技术,同时,也包含了智慧感知、智能网联以及无人驾驶等方面的知识;在实践课程方面,加大与产业的融合,将专业实习、毕业设计安排在合作企业,让学生真实接触第一线的产业需求,通过设置新能源汽车集成控制实训项目、智慧感知实训项目、智能网联软件系统开发项目和无人驾驶实训项目,将以往的综合实践课程改造成企业所提供的真实案例实训项目,嵌入课程以及教学环节职业标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学习能力。在课程体系设置过程中,既注重专业课程严谨的理论培养,也积极融入企业的实际案例,从而将综合素质养成、工匠精神培育、专业能力训练和创新能力培养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形成“基础主干、方向突破、系统构建”的专业课程体系。

3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

为应对汽车行业转型升级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培养一批面向未来技术与产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产业学院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6]。就传统的汽车类专业而言,由于缺乏系统化设计的资源平台及科学合理的平台协同机制,导致各类社会资源有效参与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机制不畅,进而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在此背景下,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学院推动产学研的紧密结合以及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争取各种社会资源参与专业建设,构建了优势互补、项目共建、成果共享的多主体参与、产学研融合的人才协同培养模式。

产业学院通过与东软集团有限公司合作,打造了一支由企业工程师和专任教师混编组成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采用校企联合开课方式,充分发挥双方优势,分别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工程师承担相应的教学任务;将实践课程内容融入企业岗位工作内容,锻炼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将校企合作研究课题引入集中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为了对接汽车产业岗位职业标准,产业学院与东软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整合现有专业课程、企业项目案例等资源,实现了课程内容与产业技术发展同步建设与更新。一方面,按照岗位能力递进开展模块化课程设计,充分利用双方共建的“云实训”“中国大学MOOC”“超星泛雅”等在线课程平台,构建混合式教育生态系统;另一方面,通过精心设计课件、视频、工程案例、微课等线上课程资源,开展在线指导与测评,为学生提供在线学习、测验、作业、考试、答疑、讨论等教学活动。通过线上线下教学的深度融合,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实现了教师的引导作用,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其学习主动性,同时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7]。校企合作实施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能解决学生所学知识与行业发展脱节的问题,教师也应通过企业文化素质培养、工程师素质培养以及培训技巧培养,提升自身产学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能力和综合工程实践能力[8]。

4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学院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国际工程认证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产出为导向、持续改进”,这一理念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学院的人才培养宗旨相一致。以工程认证教育理念为引领,产业学院从“教学质量评价”“过程监控”“跟踪反馈”和“持续改进”四个方面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在教学质量评价方面,产业学院构建了能够支持课程评价、教材评价、命题评价、学生评教、教师评学、教材满意度调查、课程满意度调查、毕业设计评价、用人单位评价等环节的数据共享平台,形成多元化的评价系统,提高了评价过程的科学性。

在过程监控方面,成立由产业学院、教务处、督导组、二级学院、同行教师组成的过程监督系统,通过培养方案评价、课程体系评价、教学大纲审查以及教学过程的管理和质量监控,形成定期的监控报告,建立全面的教学过程质量监控保障机制。

在跟踪反馈方面,产业学院以企业反馈作为衡量学生成果的主要依据之一。一方面,在学生企业实习实训的成效和评价上以企业反馈作为重要依据;另一方面,将毕业设计与企业项目密切结合,由企业导师参与毕业设计的指导和论文答辩。

在此基础上,产业学院结合毕业生跟踪反馈、教师座谈会报告、学生座谈会报告、人才培养质量报告,建立了全面分析反馈机制,并根据反馈结果开展持续改进。通过建立全面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保证了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教学大纲和教学过程等的持续改进和完善。

5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学院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作为一种新型的多元主体的教育平台,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学院成立了由政府代表、企业和学校联合组成的理事会,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产业学院理事会负责对产业学院发展规划、学科建设、专业设置、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人才培养、设施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资金预算、管理和改革等重大事项进行审议、决策、检查、指導、咨询、监督和协调。在管理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建立信息公开渠道和制度以及理事会参与重大事项决策的机制,畅通和拓宽利益诉求渠道。在理事会领导下,产业学院打造了“政、产、学、研”四位一体的深度融合模式,创建了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协同重构课程体系、协同开发课程资源、协同组建师资队伍、协同建设实践基地、协同创新培养模式和协同共建管理机制的“七协同”运行机制。多元协同的运行机制进一步强化了高校、企业、政府等多元主体之间的协同育人,明确了各方的责任和权力,从而全面践行了“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人才培养理念。

6结语

随着汽车产业向智能化、网联化方向快速发展,基于传统车辆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已不能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建设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学院,实现满足行业企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已经成为江苏理工学院的必然选择。在此背景下,本文围绕工程教育的核心理念,从产业学院的建设目标、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质量保障体系以及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等方面开展研究和探索,为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1]王震坡,黎小慧,孙逢春.产业融合背景下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趋势[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20,40(1):1-10.

[2]苗圩.中国制造如何走[J].企业文化,2015(7):12-15.

[3]辛国斌.工信部:已启动研究制定燃油车禁售时间表[J].汽车纵横,2017(10):18.

[4]黄登峰,闫晓磊,花海燕,等.面向“新四化”的车辆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进初探[J].海峡科学,2020(4):87-90.

[5]樊晶明,冯桑,樊昶明.我校汽车专业发展方向和课程设置初探[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S1):123-124.

[6]刘国买,何谐,李宁,等.基于“三元融合”培养应用型人才:新型产业学院的建设路径[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1):62-66.

[7]陆东芳,谢焕景,史云曼,等.基于云课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12):280.

[8]俞洋,罗印升,郭占涛.现代职教体系下校企深度产教融合的实践探索[J].职教论坛,2019(8):135-139.

Cultivation Research of High Quality Applied Talents Based on Intelligent Network Automobile Industry College:Taking Jiangs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ZHENG Yan,ZHANG Dan,ZHANG Lanchun,YANG Jun,NI Zhang

(School of Automotive and Traffic Engineering,Jiangs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Changzhou 213001,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automobile intelligence and networking for high-quality applied talents,the school of automobile and traffic engineering of Jiangs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neusoft group Co.,Ltd jointly established intelligent network automobile industry college. According to the construction idea of “taking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industry as the guide,taking the demand of industry talents as the guidance,and taking the growth of studentsprofessional ability as the core”,the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are carried out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construction goal,curriculum system,talent training mode,teaching quality guarantee system,management system and operation mechanism of industrial colleges,which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cultivation of applied talents with thick scientific foundation,strong engineering ability and high comprehensive quality in the field of intelligent connected automobile.

Key words:intelligent network;industry college;curriculum system;quality assurance

猜你喜欢
产业学院质量保障课程体系
产业学院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的实践探索
高职院校产业学院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研究与实践
关于高职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的思考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火力发电厂汽轮机安装过程中的质量保障措施探析
涉农类高职专业“一二三四五”顶岗实习管理模式的实践
产业学院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