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娟
湖南省妇幼保健院妇产科,湖南长沙 410005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在子宫腔被覆内膜及子宫以外的部位出现、生长、浸润,反复出血,继而引发疼痛、不孕及结节或包块等。子宫内膜异位症是生育年龄妇女的多发病、常见病。痛经、慢性盆腔痛、性交痛、肛门坠痛等是其主要症状[1]。当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浸润到腹膜下的深度≥5 mm或者侵犯肠道、输尿管及膀胱这些重要脏器时,定义为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DIE)[2]。目前关于DIE的病因机制还不够清楚,手术是其临床治疗的首选手段[3];DIE的病变范围、浸润深度与临床疼痛症状密切相关[4],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分析DIE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对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制订具有重要意义。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30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患者年龄16~65岁,平均(38.25±6.44)岁;病程2~35个月,平均(24.36±5.10)个月;所有患者均进行了阴道超声检查,实施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均经过病理组织学检查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
1.2方法 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临床病理资料主要包括临床症状、双合诊及三合诊检查情况、病灶异位分布情况、病灶器官累及情况、病灶解剖特点等。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无痛:0分,轻度疼痛:1~3分,中度疼痛:4~6分,重度疼痛:7~10分。按照2015年《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指南》及《子宫内膜异位症长期管理中国专家共识》中的标准:病灶浸润到腹膜下的深度≥5 mm,包括位于宫骶韧带、子宫直肠陷凹、阴道穹隆、阴道直肠隔、直肠或者结肠壁的内异症病灶,也可以侵犯至膀胱壁和输尿管,诊断为DIE。记录DIE的发生率,比较DIE患者与非DIE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
2.1DIE的发生率 30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发生DIE117例,发生率为39.00%;117例中54例(46.15%)为术前诊断,63例(53.85%)为术中诊断。
2.2DIE患者病灶异位分布、器官累及情况的比较 117例DIE患者共202个病灶,每例患者病灶1~4个,平均(2.1±0.8)个,53例(45.30%)DIE患者存在2个及以上病灶。病灶异位分布情况:左侧宫骶韧带58个(28.71%),右侧宫骶韧带51个(25.25%),阴道直肠隔51个(25.25%),直肠17个(8.42%),阴道壁9个(4.46%),膀胱6个(2.97%),左侧输尿管5个(2.48%),右侧输尿管3个(1.49%),子宫直肠陷凹2个(0.99%)。117例DIE患者的病灶器官累及情况:累及宫骶韧带50例(42.74%),累及阴道直肠隔19例(16.24%),累及直肠4例(3.42%),累及2个及以上器官44例(37.61%)。
2.3DIE患者与非DIE患者临床症状的比较 DIE患者与非DIE患者的痛经、肛门坠胀、性交痛及经期腹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IE患者与非DIE患者的疼痛程度、慢性盆腔痛及尿频尿急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DIE患者与非DIE患者临床症状的比较[n(%)]
组别n慢性盆腔痛肛门坠胀性交痛经期腹泻尿频尿急DIE患者11735(29.91)51(43.59)46(39.32)38(32.49)10(8.55)非DIE患者18349(26.78)51(27.87)34(18.58)29(15.85)11(6.01)χ20.3558.2049.32410.1170.526P0.9170.0160.003<0.0010.737
2.4DIE患者与非DIE患者双合诊及三合诊检查情况的比较 DIE患者与非DIE患者子宫固定不活动、宫骶韧带触痛结节、后穹隆触痛结节及阴道壁蓝色结节的检出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DIE患者与非DIE患者双合诊及三合诊检查情况的比较[n(%)]
2.5DIE患者与非DIE患者病灶解剖特点的比较 DIE患者与非DIE患者合并子宫腺肌瘤比例、子宫直肠陷凹封闭发生率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IE患者与非DIE患者合并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症囊肿比例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DIE患者与非DIE患者病灶解剖特点的比较[n(%)]
目前,关于DIE的发病机制有2种学说:经血倒流学说与生化学说[5]。目前大多数学者都认为DIE是妇女经期经血倒流,使子宫内膜腺上皮和间质细胞种植于盆腔腹膜,有着不同特质的内膜细胞逆流至盆腔中,黏附种植于腹膜表面,在周围异常的激素水平、炎症因子及免疫机制的共同作用下,新生血管形成,病灶向腹膜深部浸润生长,并刺激深部的纤维结缔组织或平滑肌组织增生共同形成结节,在子宫、输尿管、阴道、直肠等部位形成DIE病灶[6-7]。这也可以解释DIE病灶分布在子宫直肠陷凹的原因。DIE患者合并子宫腺肌瘤比例、子宫直肠陷凹封闭发生率明显高于非DIE患者(P<0.05),提示在DIE患者的手术过程中,应当注意对封闭的子宫直肠陷凹与盆腔粘连进行分离,利于DIE病灶的彻底切除,利于预后。
目前,病理组织学检查是诊断DIE的“金标准”。术前进行影像学检查、妇科检查,结合临床症状,可以对DIE进行诊断[8],本研究中30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DIE的发生率为39.00%(117/300),其中54例(46.15%)DIE患者在术前被诊断,术前诊断率并不高。有研究显示,妇科检查结合临床症状能够对DIE进行初步诊断,DIE 患者的疼痛程度、疼痛性质与疾病的发生存在一定关系[9]。本研究结果中,DIE患者的痛经、肛门坠胀、性交痛及经期腹泻发生率明显高于非DIE患者,分析原因是DIE病灶中神经分布较多[10]。双合诊及三合诊检查发现,DIE患者子宫固定不活动、宫骶韧带触痛结节、后穹隆触痛结节及阴道壁蓝色结节的检出率明显高于非DIE患者(P<0.05),分析原因,DIE病灶向后浸润引起宫骶韧带增粗、缩短,导致子宫与直肠的间隙变浅或消失,两者紧密粘连且凸向直肠形成结节[11];而且DIE病灶能够向阴道顶端进行浸润,导致阴道壁形成蓝色结节[12]。因此,当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出现以上症状及妇科检查结果时,应当警惕DIE发生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DIE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发生率较高;疼痛、子宫活动度差及触痛结节提示DIE的可能性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