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 恒,王 芳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上海 200062)
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推进、高中育人方式的变革,普通高中需要真正落实学生的“选择权”,真正实现普通高中阶段教育的育人基础性之外的学生个性化、差异化发展,就必须深入推进生涯教育加强教师对学生的生涯指导,这是新时代教育变革赋予高中教师的新角色与新职责。
当前高中生涯教育日益得到重视,但仍然呈现出课程内容单一、生涯指导师资结构性缺乏、系统实施能力不足的现状,尤其以心理教师、班主任及少数教师为主的生涯指导师资不足的困境,无法真正满足学生成长权与选择权的落实[1]。由于师资不足,很多高中学校出于学科融合育人、统整资源等多种原因,让班主任、学科教师与心理教师一起,承担生涯教育及学生生涯规划与指导的工作,其中生涯指导多以升学、选考指导为主。对教师生涯指导工作的评价,除了忽略这部分工作,无评价外,主要表现出以下三点问题:①评价目的错位,以结果为导向。即以升学、考分为主要目标,既未能关注教师的专业领域延展,也未能发挥教师优势与潜能;②评价内容单一,缺乏评价的广泛性。对于承担生涯指导的教师而言,需要评价其对这一新职责新角色的思想、态度、过程、方法以及努力的意愿及行为结果等进行系统评价。③评价方法单一,缺乏科学性和多样性。未能兼顾过程性、生成性结果,也未能兼顾自评、他评与互评等的相互结合,导致评价标准存在偏差,这与评价中的定性与定量评价无法合理科学有关。评价目标、评价内容与方法、评价结果与导向始终是学校教师工作绩效评价的痼疾,对普通高中教师而言,是否胜任、是否期望胜任不仅仅是态度、动机,也是知识、技能和行动的多种结果,需要一个较为系统、合理、科学的评价框架,通过自我评价、他评、互评等方式,一方面让教师自己更为清晰自己改进和发展的方向,另一方面学校基于标准的评价结果,也可以为教师提供更灵活多样的、多元赋能的支持系统。
教师作为知识工作者,在生涯教育及对学生生涯规划与行动进行评价与指导的过程中,工作内容的复杂性,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与指导的素养,以及为此不断更新知识与技能的意愿,远超过胜任一般教学工作,需要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才能对生涯指导教师进行全面客观地评价,从而引导教师转变观念,认清自我,激发潜能,赋予自我新的发展。就当下教师评价而言,高中学校已有教师评价、校本科研、培养方法等均亟待转型,需要新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教师胜任力及其评价恰恰能满足这些需求。
把胜任力理论引入高中教师在生涯指导这一领域的绩效评价,并基于当下招生制度改革、基于高中育人方式变革、基于更多普通高中的教师现状,对其进行创新和完善,有利于更多学校指导、培养更富有社会责任感与专业成就感的现代化教师队伍。为此,本研究中构建的普通高中教师生涯指导胜任力评价体系,注重的不是一个相对较短时期内教师在工作上所取得的成绩及其外在结果,而是更为关注教师与生涯教育、生涯指导工作有关的、相对稳定的个性特征,同时涵盖教师个体所具备的学科知识及生涯理论与知识、学习与评价素养、价值观、责任感。教师胜任力及其评价体系,必须避免片面地使用定性或定量标准,应该使二者在评价过程中有机地结合。因此,教师胜任力评价是一种发展性评价,是对现有高中学校教师评价及校本培养的一种创新和完善。
总之,本文基于相关理论与国内外实践,确定概念、内容,形成基本标准框架,通过相关调研、测试、论证和调整,构建普通高中教师生涯指导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以实现监测、培养和提升高中教师生涯指导能力的目的。
当前,我国生涯指导及生涯指导师并没有统一的专业指标或行业标准,各地普通高中学校缺乏指导和评价教师生涯指导工作的评价标准,概念混淆、目标混乱、盲目行动、评价单一等诸多现实问题,需要一一应对。因此,本研究尝试在厘清核心概念的基础之上,基于相关理论基础和中外实践,尤其是高中教师所肩负的教育使命,所需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情意等综合品质[2],构建适用于中国本土的高中教师生涯指导胜任力评价指标。
生涯指导(career guidance)、生涯规划与指导(career development and guidance)等专业词语,因为各个国家基于本国不同阶段的生涯教育理论与实践,生给出不同的称呼和定义,但究其本质都是从大生涯的角度出发,指向个体终身发展,而非单纯指向职业生涯发展。并且在指导内容上有很多相通之处,也逐步成为学校生涯教育的一部分,因此,本文将上述所提及的各类面向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指导统称为生涯指导,概念名词的清晰界定将有助于框定构建普通高中教师生涯指导胜任力的标准架构。
指标体系是教育评价标准两大要素之一,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常用方法有:关键行为事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德尔菲法等;构建流程一般包括:指标的初步构建、指标修正、权重确定、指标确定四个关键步骤。本研究中,教师生涯指导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对于明确普通高中学校教师生涯指导素养以及相关部门设计、开展校本培训,乃至于鉴定高中生涯指导专业资质等,具有指导和实践意义。在理论上,以期为本土生涯教育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现代生涯发展理论认为,传统的“人-职匹配”的确定性已经不适应当前科技信息、经济的发展,个体生涯发展需要向主动适应和自我构建的积极不确定性转变。萨维科斯(Savickas)顺应时代需求提出了生涯建构理论,认为个体在不同生涯阶段所面临的任务和所对应的策略具有承前启后的发展性[3]。在生涯构建理论下,个体不再被动接受环境变化,而是主动寻求自我与外在客观世界的适应,建立个体与外部世界的积极联系,并最终做出合理的生涯选择[4]。因此,高中教师的生涯指导,应该以发展的眼光,站在新时代背景下,以学生生涯适应、选择、改变和自我导向的管理与能力发展为生涯规划与指导目标。
胜任力是个体特征与行为特征的总和,最为经典的是由Spencer等人提出的胜任力冰山模型,该模型将胜任力分为水上面的外显要素和水下面的内隐要素,其中外显的知识、技能及其表现出来的行为特征是易于观察和测量的;而内隐的个体特质、态度、价值观等要素则是不易察觉和测量的部分[5]。基于此,本研究在构建普通高中生涯指导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时,也将从外显的知识、技能、行为以及内隐的价值观和观念层面来全面分析并建构基本框架。
梳理国外关于中学阶段生涯教育教师能力的相关文献,可以发现,“生涯教育”在欧美主要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从k-12、到大学的较为完备和系统的生涯教育体系,并已经制定、形成了相对完善的生涯教育师资的专业标准与能力框架,值得我们借鉴和参考。梳理国内相关研究文献,可以发现,我国对教师生涯指导胜任力研究的文献数量相对较少,基本以理论探讨为主,缺乏相关实证研究,更缺乏相关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此外,研究对象多以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院校的职业指导教师为主,真正从高中教师的视角来探讨的寥寥无几。因此,在国家尚未出台相关生涯指导师或生涯指导教师的能力标准指导意见的大背景下,借鉴国内外已有研究,结合我国高中学校生涯教育实践,构建本土的高中教师生涯指导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综上,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生涯指导师资能力标准以及胜任力的分析,将其中可供我国生涯教育实践和本土指标体系构建参考的指标框架归纳如表1所示。
表1 教师生涯指导能力标准相关指标维度
在前期文献分析的基础之上,采用关键行为事件访谈的方法,选取了上海、浙江两地(2014年进入新高考的地区)的六所高中学校15位教师,其中包括2位校长、3位德育相关管理人员、3位心理教师、3位班主任、4位学科教师,基本覆盖了学校参与生涯教育、生涯指导工作的学校教育者群体。通过对多个典型成功事件和失败事件进行能力要素的归纳总结,结合文献分析结果,在遵循指标体系构建的科学性、可行性以及动态性原则的基础上,从胜任力冰山模型的理论出发,初步明确了普通高中教师生涯指导胜任力要素、基本评价维度。简言之,本研究将高中教师生涯指导胜任力归纳为五大维度:生涯教育教学能力、生涯咨询与指导能力、生涯测评与信息提供能力、生涯服务与管理能力、个性特征与专业精神,在具体能力要素上又进一步细分为15个二级指标、40个三级指标体系。
由于初步构建的指标体系是建立在参考借鉴国外已有能力标准以及访谈调研的基础之上,是否适用于我国高中生涯教育实践的需要,还有待进一步检验和修正。因此,邀请了13位专家,运用德尔菲法对普通高中教师生涯指导胜任力评价指标的科学性、合理性进行论证。专家组成员包括双一流高校从事生涯教育的教师、率先推行新高考并且生涯教育实施较早、成效较好的高中校长、德育主任、心理教师、班主任,他们都有着较为丰富的生涯教育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能够为教师生涯指导胜任力评价指标给出相对专业、合理的修改意见。经过对教师访谈、专家论证,本研究认为教师生涯指导胜任力除了考量外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以及行为表现之外还应将内隐的个人观念、态度、价值观、个人特征等因素纳入其中,因此,初步构建的指标体系中五个一级指标体系应该按照知识、观念、能力、行为的四大框架来进行整合,然后对二级和三级指标体系进行归纳和细化。
最终,基于胜任力冰山模型,在参考调研学校教师建议、专家意见以及教师评价的基本逻辑的基础之上,对初步形成的胜任力评价指标进行了三轮修正,最终得到4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52个三级指标。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rearchyprocess,简称AHP),是一种常用的权重计算方法。根据层次分析法的要求和操作步骤,本研究将普通高中教师生涯指导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成一个包括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的模型,然后通过元决策层次分析软件yaahp构造判断矩阵,将各个层级的因素的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以确定每一层次中各个元素的相对重要性,具体如下表2所示。
表2 普通高中教师生涯指导胜任力评价指标权重
综上,本研究发现,首先,在普通高中教师生涯指导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总则层4个一级指标中,生涯指导能力框架和生涯指导行为框架的重要程度较高,而生涯指导知识框架次之,生涯指导观念框架重要程度最弱;其次,在准则层16个二级指标中,学生评价、生涯指导方式、生涯指导意识和理念重要程度排名较前。由此,可以判定,即便是专家学者,对我国当前高中阶段的教师生涯指导胜任力评价,基本还是一种结果导向,更为侧重教师生涯指导的能力和行为结果的评价。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忽略生涯指导知识的培养和观念的转变,相反,这二者是普通高中教师实施生涯指导的基础,因此,高中教师要积极转变生涯教育等同于职业生涯教育、德育、心理健康教育,生涯指导等于职业指导的观念,树立正确的生涯发展理念,同时地方和学校都要及时根据不同教师的职责、育人需要,补齐相关生涯、生涯测评与指导等知识短板,提升生涯指导能力。
当然,目前所得到的权重数值是基于当前高中生涯教育现状和部分专家意见得出的结果,后续随着高中育人方式的变革、生涯教育的深入推进,各级指标的重要程度理应会有所调整、变化。
在前期胜任力指标体系构建和修正的基础之上,最终确定了普通高中教师生涯指导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包含4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52个三级指标,具体如表3所示。
从表3可知,本研究确定的普通高中生涯指导胜任力评指标体系,包括生涯指导知识框架、生涯指导观念框架、生涯指导能力框架、生涯指导行为框架四大维度。其一,知识是一个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水平高低的重要基础,因此生涯指导知识包括了生涯发展理论知识、心理学知识、学生知识以及学科生涯发展知识,这些都是从事生涯指导工作所必备的知识储备;其二,态度与价值观是一个人作出是非判断和行为选择的基本依据,因此,生涯指导观念框架指向测评教师是否拥有正确的生涯指导的意识和理念以及职业态度,这也是保障其生涯指导工作能否正常开展的重要前提;其三,课程和活动是实施生涯教育、生涯指导的两大重要载体,因此,在能力维度,基本的生涯教育教学、生涯咨询、生涯测评与分析、生涯信息收集与处理、生涯资源整合、人际沟通以及对于生涯指导过程的控制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是为生涯指导能力框架;其四,教师作为专业工作者的定位,不仅要考察教师所表现出来的个人特征,同时也要考察其开展生涯指导的方式和方法,以及最终落实到学生的接受生涯指导的评价和反馈,即生涯指导行为框架。综上,在各个一级和二级指标确定之后,经过细化讨论,最终确定出52个三级指标,至此,一个较为完备的普通高中教师生涯指导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最终形成,以供更多理论和实践研究者批评指正。
个体生涯发展,始终贯穿着人一生的五个人生角色与任务,可以分为三类,学习和工作,关系,以及个人选择和解决方案。这些个人的适应、选择、改变和成长都会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科技和教育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如何让学生学会规划人生中学习和工作这两个最重要最耗时的活动、对人生的选择进行分类、对产生的问题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并持续行动,是基础教育尤其是高中育人方式变革下教师的新的专业职责。因此,基于本研究构建的高中教师生涯指导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如何推动教师相关工作的绩效评估、设计培养方案,开展提升教师生涯指导胜任力的活动,是今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内容。
此外,教师胜任力评价及指标体系的构建,是一个持续发展的动态过程,需要根据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不断调整和修正。本研究所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建立在文献分析和质性访谈的基础之上,因受限于研究地域、主客观条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后续的研究中将借助统计学工具进行问卷开发和信效度分析,来进一步检验和修正指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