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康 赵利敏 农 玮 吴建平 赵旭展 农建志
(大新县人民医院外四科,广西大新县 532300)
开放性骨折,即骨折部位皮肤或黏膜破裂,骨折与外界相通,是相比非开放性骨折或者闭合骨折更严重的状态。其伤情复杂多变,治疗较困难,创口易受到污染。临床上常采取手术治疗,但术后形成的创面以及缺损组织换药是一大难题,创面愈合较困难[1]。封闭式负压吸引(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技术是一种治疗浅表创面、深部引流的新方法,可以从根源上清除空腔或伤口的分泌物及坏死组织,增加局部血供,促进肉芽组织生长[2]。传统创面敷料如绷带、纱布等,虽然成本低廉,但其易被污染、无保湿作用,而且伤口渗出多时易粘连,换药时撕扯纱布会造成组织再损伤及出血[3]。水凝胶敷料富含水分,可为创面提供湿润条件,且具有缓释药物的能力,可加快创面愈合[4]。本研究主要通过探讨水凝胶敷料联合VSD技术在四肢开放性骨折术后难愈创面的临床应用效果,以期为临床治疗创面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新思路和新方法。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 2018~2019年在我院治疗的90例开放性骨折术后难愈创面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纳入标准:(1)确诊为四肢开放性骨折;(2)依从性良好;(3)无认知障碍并积极配合;(4)年龄≥18岁;(5)无自身免疫缺陷;(6)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有精神性疾病;(2)血液系统功能障碍;(3)对敷料过敏;(4)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5)非首次治疗;(6)合并内分泌疾病及代谢疾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均完成相关检查,排除手术禁忌证,均接受皮瓣移植手术并由同一组医护人员进行护理干预。
1.2.1 对照组 采用VSD技术治疗。首先对伤口进行清创处理,根据创面情况裁剪VSD敷料,然后覆盖缝合创面至边缘4 cm左右,并使用生物透性膜覆盖VSD敷料。引流管连接负压装置,控制负压在20~80 kPa并持续性负压吸引一周左右,注意观察引流和VSD敷料情况,并清洁创面,及时换药。于清洁后的手术部位供皮区取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查,根据结果继续应用敏感抗生素类药物抗感染或缝合创面或皮瓣移植。
1.2.2 观察组 采用水凝胶敷料(德国保赫曼集团)联合VSD技术治疗。VSD的相关操作同对照组。患者术后创面不予缝合处理,予水凝胶敷料覆盖创面,凝胶外部加上透明薄膜进行固定。
1.3 观察指标 (1)术后恢复情况:包含换药次数、纤维结缔组织生长时间、伤口恢复时间及皮瓣形成率。(2)炎症因子含量:分别于术前、术后7 d空腹抽取静脉血3 mL,应用试剂盒根据说明书操作,检测IL-6、IL-8以及TNF-α含量。(3)临床疗效:分为治愈、显效和无效。治愈:纤维结缔组织生长良好,创伤已修复愈合,植皮成活;显效:创伤未完全修复,要二次植皮处理;无效:植皮坏死[5]。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定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和百分率[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换药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纤维结缔组织生长时间、伤口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皮瓣形成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x±s)
2.2 手术前后血清炎症因子含量的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血清IL-6、IL-8、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7 d,观察组IL-6和IL-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血清TNF-α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炎症因子含量比较 (x±s,ng/L)
2.3 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n(%)]
四肢开放性骨折的手术治疗通常需要较大面积的开放性切口,对于免疫力低的患者,伤口感染的风险大大增加,且术后对软组织缺损治疗、预防伤口感染等是一大难题。换药是患者伤口加重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对于四肢开放性骨折术后创面的早期治疗以及敷料的选择至关重要。
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VSD技术逐渐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软组织缺损和预防感染,该组成装置中的负压源可精确控制负压,间接降低组织间的张力,减少伤口水肿,促进血流量增长和蛋白合成,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加快创面愈合[6],而生物半透膜的封闭,隔绝了创面与外环境接触而减少感染机会。此外,全方位的面状引流,保证将创面的坏死组织和渗出物吸出,预防创面感染[7]。水凝胶敷料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具有独特的优势,它不仅可以保护机械性伤口,还可以通过维持适当的条件和实现生物活性分子的可控传递来促进伤口的愈合[8]。
本研究分析了水凝胶敷料联合VSD技术治疗四肢开放性骨折术后难愈创面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术后观察组纤维结缔组织生长时间、伤口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皮瓣形成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换药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观察组IL-6和IL-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血清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使用水凝胶敷料联合VSD治疗难愈创面较传统敷料联合VSD更具优势。分析其原因:水凝胶敷料可提供湿润条件,且其孔径利于渗出液的蒸发,可避免伤口感染;其固有的温和降温效果可显著减轻术后疼痛和炎症反应;半透明性质可观察创面情况,利于做应急处理。
综上所述,水凝胶敷料联合VSD技术可促进纤维结缔组织生长、缩短愈合时间、减轻炎症反应。但本研究对象、观察指标均存在一定局限性,而且水凝胶作为新型材料其作用效果及结构较为单一,后期需对水凝胶进一步研究,可考虑应用复合敷料解决水凝胶敷料局限性,同时推广到其他类型的创面治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