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高三生物 “细菌” 专题复习教学

2021-04-28 15:56时玉华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高三生物专题复习细菌

时玉华

[摘 要]文章以“细菌”专题复习为例,利用思维导图、图表训练、阅读训练、热点链接,寻求高三生物专题复习教学的着力点,使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入课堂,在帮助学生明晰细菌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细菌;专题复习;高三生物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11-0095-02

分析比较2015年至2019年近五年的高考生物试题,笔者对“细菌”知识考查的频率和试题类型分布分别进行了统计,大致梳理出基础概念型、长句应用型、图表信息型和热点时事型四种高频题型。据此,在安排复习任务时,笔者严谨地对历年高考真题进行甄别、挑选、分类和归纳,剖析高考真题中对于“细菌”知识的考查形式,以提升学生学科素养为宗旨,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题复习教学。

一、巧用导图,突破概念

生物高考题的考查充分体现了基本知识是素养的载体,它涵盖生物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开展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等。它们是构建高中生物学学科体系的“骨架”,是涵养高中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敲门砖”。在“细菌”这一主题下的概念性知识包括细菌的特点、形态和种类等,因此在基础概念型题目的专项练习中应该着眼于这些理论知识的掌握与应用。

[案例1](2012年海南卷第5题,改编)关于大肠杆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大肠杆菌杆菌营养方式属于异养型,在生态系统成分分类中属于消费者

B.人工诱变育种可以提高获得高产菌株的频率

C.大肠杆菌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在同一场所进行

D.T2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菌体不会裂解

解析:本题答案选D。大肠杆菌作为病毒宿主细胞,在病毒生活史完成时会导致菌体裂解。这类题目是围绕生物的结构、代谢、变异等知识内容设置的,是以细菌为例考查学生原核生物相关基础知识。面对这种题型,教师在进行专题训练指导时,应从教材入手,引导学生绘制细菌知识思维导图(如图1),并利用思维导图来梳理知识脉络,形成知识大概念。

利用思维导图法,学生能在反复巩固中强化对细菌特殊细胞结构的记忆和理解,不仅能够攻克概念型高考高频题的“堡垒”,对于应用型、实验型题目的理解和掌握也会更有利。

二、读懂图表,厘清思路

图表类型的考题主要利用真实的实验背景,围绕结构和功能来设计,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应用分析、信息转换等能力。解以细菌为情境的图表信息题,最重要的并不是把一张图彻底读透,而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厘清思路,获取有利于答题的关键信息。

[案例2](2019年北京卷第3题,改编)以淀粉为唯一碳源筛选淀粉分解菌,若细菌能分解淀粉则培养平板经稀碘液处理后会出现透明圈(如图2),实验结果如下表。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培养基除淀粉外还含有氮源等其他营养物质

B.筛选分解淀粉的细菌时,菌液应稀释后涂布

C.以上两种细菌均不能将淀粉酶分泌至细胞外

D.H/C值反映了两种细菌分解淀粉能力的差异

解析:这道题用表格和培养基示意图向学生展示了作答所需条件,要求学生选出错误选项。目的菌种以淀粉为唯一碳源进行筛选,菌落形成后的特点是出现以菌落为中心的透明圈。图表中的关键信息是菌落直径和透明圈直径两个数据。A和B选项属于理论定义,正确;C选项,与图中展示的菌落特征表现矛盾,错误;D选项,从图表中能够获知两种细菌菌落周围的透明圈大小有明显差异,且H/C的数值也不同,说明两种细菌分解淀粉的能力存在差异,正确。

通过案例试题可知,针对图表型题目,教师应在进行专题训练指导时,将重点放在快速读图、提取信息上,而不是细细揣摩图表中的每个数据,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无谓的干扰因素上。只有在清晰的思路下筛选数据,才能真正透过复杂的图表迅速获取有效的答题线索。

三、找准题眼,提炼核心

生物高考题考查学生实验与探究能力的长句型题目越来越多,主要关注的是学生利用生物学科知识,在相关的生活或探究情境中有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细菌”这一专题下的长句型题目比较多的集中在细菌的实验室培养和实际应用知识等方面的考查,而正确应对这类题型的方法则是找准题眼,提炼问题核心。

[案例3](2018年全国Ⅰ卷生物试题第6题,改编)某大肠杆菌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其突变体M需要在添加氨基酸甲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突变体N需要在添加氨基酸乙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将M和N在同时添加氨基酸甲和乙的基本培养基中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后,再将菌体接种在基本培养基平板上,发现长出了大肠杆菌(X)的菌落。下列不合理的是()。

A.突变体M催化合成氨基酸甲所需酶的活性丧失

B.突变体M和N都是由于基因发生突变而得来的

C.突变体M的RNA与突变体N混合培养能得到X

D.突变体M和N在混合培养期间发生了DNA转移

解析:若是逐字逐句分析该题,不仅耗费时间,还不容易厘清头绪,因此可以采用圈画题眼的方式来提炼题干的核心。先画出“M、甲;N、 乙;MN同时、甲乙、(X)、菌落”这些题眼,将其他无关的长句剔除,再结合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这个知识点,不难发现,选项中突变体M的遗传物质应该为DNA,所以答案选C。

四、联系实际,追踪热点

社会责任关注的是学生能否利用生物学的知识和方法,积极参与个人与社会事务的讨论,并通过思考后做出理性判断和科学解释。在高考题中社会责任的呈现主要为学生能够结合题目所给出的条件和模拟的场景,提出可行的科学实践构想,解决实际问题。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无疑为生物学教学提供了全新的教学热点,即对于“病毒”以及“细菌”的讨论和研究都将会更加深入,相继而出的时事题也势必会增多,因此教师要紧扣时事,联系实际,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应对该类题型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案例4](2018年全国Ⅰ卷第5题,改编)图3是研究大肠杆菌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生长速率常数([μ])的示意图,图4表示大肠杆菌的模式图,① ∽ ④表示不同抗生素的抑菌机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分析图3可知食品保存的安全温度范围为8.5 ℃ ∽ 41.6 ℃

B.图4中①可以表示青霉素抑制细胞壁的形成,不影响遗传信息的传递

C.图4中粘菌素通过②破坏系统的边界而起杀菌作用

D. ③④分别为抑制大肠杆菌DNA的转录和翻译,③特有的碱基配对方向是T-A

解析:试题以大肠杆菌为模式生物,依托食品安全以及抗生素的杀菌原理,通过图例分析考查学生的模型建构能力。分析图3数据可知,在8.5 ℃ ∽ 41.6 ℃的温度范围,大肠杆菌的生长速率常数较高,所以8.5 ℃ ∽ 41.6 ℃是食品保存的最不安全温度范围,A选项错误。本题通过真实科研情境,考查学生微生物知识,促进学生建立食品安全观,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提升学生关爱生命的品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综上所述,在高三生物专题复习教学中,重视融入学科特征,把重点放在基础概念、信息转换训练、阅读训练和时事链接这四大主题上,是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落实新课改理念要求的发力点所在。

[   参   考   文   献   ]

[1]  钟佩英.基于高考真題的复习策略:以研究全国卷Ⅰ推动选修1的复习为例[J].教学考试,2020(15):51-52.

[2]  袁丹凤,李春喜.“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教学设计[J].中学生物教学,2018(12):50-52.

(责任编辑 黄春香)

猜你喜欢
高三生物专题复习细菌
伟大而隐秘的细菌
细菌大作战
化学“微专题”复习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论高中物理电路知识的学习方法及解题思路
概念图教学在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中的应用
如何提高高三生物学科的复习质量
高三学生解生物选择题时易出现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高三生物课程第二轮复习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初中历史“微课程”初探
细菌惹的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