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慧娟 张爱良 朱旭东
摘 要:从新工科背景出发,明确了新工科对高职院校工科类教师的要求,探讨了高职院校工科类青年教师的特点和存在的不足之处,指出了学校在青年教师培养过程中要注意提升教学能力、工程应用能力,并要优化激励机制与评价制度,强化教学中心地位,引导青年教师成长,以适应新形势的需求。
关键词:新工科;青年教师;培养
2017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发布了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启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给工程教育改革创新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面对“新工科”建设的需要,高职院校工程教育必须在新形势下强化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出台,将“三教”改革作为提升职业教育质量的切入点,“三教”改革中首要的是教师改革,而青年教师是承担人才培养工作的生力军,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是摆在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以自动化专业类的青年教师为例,分析工科类青年教师的特点和存在的不足,探讨如何在新工科背景下系统培养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工程能力,激励青年教师迅速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练就过硬的教学、实践和科研本领,为学校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后备力量。
一、新工科的背景、理念和内涵
“新工科”是新科技革命、新产业革命、新经济背景对工程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思维、新方式,是基于国家战略发展新需求、国际竞争新形势、立德树人新要求而提出的工程教育改革方向[1],是国家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统筹推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大国家经济战略调整的需要,是更好地配合“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重大战略创新驱动发展的必须,是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的基础支撑,是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动能转换的需要,是有效提升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无缝对接的需要。“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和“北京指南”、谱写的新工科“三部曲”,其核心理念是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应用问题的能力,工程应用能力是一种能够运用工程科学与技术去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并能够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的能力,其内涵是:以立德树人为引领,以应对变化、塑造未来为建设理念,以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调与共享为主要途径,培养未来多元化、创新型工程应用人才。[1]
二、新工科对高职院校工科类教师的要求
“新工科”的核心是坚持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创新驱动发展,推进学科、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2]构建“重实践、强能力”教学体系,突出培养工程实践能力。由此可见,在新工科背景下,需要构建以“立德树人、能创新、重实践、强能力”的工程应用教育教师队伍,工科类教师不仅应该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教学理论基础,而且应具有丰富的实践能力及职业素养,所以对教师在知识面、产业经历、产业能力、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等方面都有着较高的要求,要围绕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让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相得益彰[3],培养创新工程人才,以适应激烈的国际竞争,因此,承担应对挑战、造福人类、塑造未来的时代责任成为新工科教师的必须。[4]
三、青年教师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
本文所提及的青年教师是指年龄在35岁以下在高职院校中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专业教师。现阶段,高职院校工科类青年教师的主要特点与不足是:学历高、学习能力强但教学能力相对薄弱;理论基础扎实但实践动手能力差,很少做过工程应用设计的强化训练或真实的项目系统,缺乏工程教育的先进理念,不适应当今社会高速发展与工程应用的变化;科研能力强但对教学缺乏足够的重视,受客观因素(如年度考核、职称评审等)的影响,重科研轻教学现象普遍存在,青年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投入度有待加强。
四、新工科背景下工科类青年教师的培养
(一)面向新工科系统培养教学能力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因此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教师的教学能力包括教学认知、教学操作和教学监控三个方面的能力,教学认知能力的实质是教师对所教课程知识的熟悉理解程度,教学操作能力的实质是指教师在实现教学目标过程中思考问题并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教学监控能力的实质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等教学手段,确保达到教学目标的能力。面向新工科系统培养教学能力,可以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一是必须结合新工科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无缝对接的教学理念。青年教师不仅要系统理解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而且要熟悉相近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及社会需求,如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师,不仅要深入理解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同时应该对机电一体化、物联网应用技术等相关专业比较熟悉,这样有助于新工科工程教育理念深入教学过程。二是组织导师团队,让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优秀教师作为导师团队负责人,配合相关专业课程的负责人、专业带头人、企业工程师专家组成导师团队,定期跟踪听课并及时评课议课,指出其优点和不足之处,使新教师扬长避短,逐渐实现螺旋式上升,经过3年左右的时间培养其成为新工科背景下具有较强教学能力的教师。三是要引导新教师因材施教,详细了解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根据教学对象和所教内容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理实结合、循循善诱。四是要重视新工科工程教育过程中科技創新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性、涵盖性很强的核心素养,明确工程教育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是“新工科”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事实上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往往是源于学科交叉融合创新,所以要学会归纳与演绎、抽象与泛化、逻辑与推理,应用学科交叉融合思维,更好地培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面向新工科系统培养工程应用能力
青年教师专业理论知识丰富,但将理论知识融汇贯通并应用于工程实践方面的能力还不够强,而将知识融合并丰富其实践应用,是工程应用能力的核心。要培养工程应用能力,首先要鼓励青年教师设计教学实验设备,让年轻教师深入企业调研、交流学习,加深理解新工科背景下的课程标准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如电气自动化专业的青年教师,通过设计《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课程的实验模块和综合实训模块,形成完整的实验实训设备产品,不仅加深理解课程标准的要点与加快熟悉课程内容,而且熟悉可编程控制器应用设计的过程,研究与理解设计需求、用户界面设计、外部接线图设计、软件编程与调试等。这样有利于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把握难点、重点、优化教学过程设计,提升教学质量。其次要鼓励青年教师承接或模拟企业真实的项目,扮演工程师角色,依据企业对该项目的需求完成系统设计,通过企业真实的项目设计,可以更深入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岗位工作能力、创新设计方法等,可以更深入体会工程应用涉及的系统思考问题、系统解决问题、解决方法优化等过程,深入体会在整个设计、安装调试过程中所具备的职业素养。再次要鼓励青年教师指导学生参加技能大赛,技能大赛可以实现教学环境与职业环境的零距离对接,是真正的“教学做”一体化,以赛促教是快速提升青年教师成长成才的有效举措。
(三)优化激励机制与评价制度,强化教学中心地位
高校需营造“教学本位”氛围,从师德师风、业务水平、教学建设、受学生欢迎度等方面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激励与考核。教师的首要职责是教书育人,学校应建立公平、公开、公正、科学合理的考核激励评价机制,指引青年教师的努力方向,以强化教学中心地位,引导教师在全身心做好教学工作的基础上开展科学研究。学校在培养工科类青年教师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结合新工科理念科学合理设计培养计划与实施目标,注重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完善考核评价细则;二是设立青年教师培养基金,根据青年教师培养计划与目标,科学合理做好经费预算,支持与鼓励青年教师注重工程应用实践,提升教学能力。
青年教师是学校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保证。青年教师的培养问题,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创新活力和未来竞争力,是一项系统的长期的工作,在新工科背景下,高职院校对工科类青年教师的培养,应该以立德树人为基础,以工程改变世界为导向,坚持交叉融合创新驱动,培养爱岗敬业、具有较强教学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注重实践性和创新性的灵魂工程师。
参考文献:
[1]钟登华.新工科建设的内涵与行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3):1-6.
[2]肖剑荣,李明,王志勇.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物理学学科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探索[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0(6):25-26.
[3]柯勤飞.融合创新打造课程思政“金课”[N].中国教育报,019-01-07.
[4]刘坤,陈通.新工科教育治理刍议[J].中国大学教学,2020(1):37-41+64.
[5]李亚奇,李峰,王涛.新工科视角下高校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体系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019(S1).
[6]张玮,王俊文,程永强,董晋湘.新工科背景下“智能化工”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国大学教学,019(Z1).
[7]夏淑倩.新时代化工类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J].中國大学教学,019(06).
[8]姜晓坤,朱泓,李志义.面向新工业革命的新工科人才素质结构及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17(12).
[9]张凤宝,夏淑倩,李寿生.问“产业需求”和“技术发展”,开展化工类专业新工科建设[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06).
[10]高金森,徐春明,何静,段雪,何鸣元.化学工程学科发展及战略研究[J].中国科学:化学,2014(09).
作者简介:刘慧娟(1978— ),女,江苏宜兴人,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教育教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