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俄罗斯文学作品标题中的文化伴随意义

2021-04-28 11:27孙宇
青年文学家 2021年6期
关键词:标题文学作品

摘  要:作为作品的浓缩提炼,标题在语言符号的形式下具有一定的文化伴随意义。通过感知标题带来的文化信息,我们可以对作家创作背景、作品主题等进行初步定位。本文从俄罗斯文学标题中文化伴随意义的分类和来源出发,对标题中暗藏的文化伴随意义进行简单分析,以小见大,以窄见宽。

关键词:文学作品;标题;文化伴随意义

作者简介:孙宇(1998-),女,汉,吉林辽源人,硕士研究生,专业:俄语语言文学,研究方向:俄罗斯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1)-06--02

俄罗斯学者Н. Гальперин认为:“标题是压缩的、未展开的篇章内容,可以把它比作压紧的弹簧,在展开过程中它才发挥自己的潜力”。[1]标题,作为文学作品的“门面”,通过语言形式传达出来的,不仅有标题中的直接意义,大多数还具有隐含意义,或者称之为“标题的伴随意义”。好的文学作品必然深深根植于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它会伴随着文字符号在作品各处隐隐流露出来。在这里,我们将从俄汉双语所指的对比出发,根据两个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对俄罗斯文学作品标题的文化伴随意义进行简单研究。

一、分类

1.1基本一致的文化伴随意义

文化伴随意义基本一致的标题将会符合他国读者对该作品的预想,通过对标题的粗略解读,读者能大致了解作品的中心内容。如费特著名的无动词诗“Шепот, робкое дыханье”,中文名为《悄悄的声息,怯怯的呼吸》,这首诗讲述了一对恋人在静谧自然的夜晚幽会的情形,诗篇内容和标题含义别无二致。再如高尔基的“На дне”,中文译为《底层》,“底层”这一词,俄文意义等同中文意义,是指建筑物地面上最底下的一层,泛指事物最下面的部分,也可以指社会、组织等的最低阶层,标题则取“社会底层”这一含义。小说讲述了来自社会不同阶层的流浪汉们住在肮脏简陋的地下室里,他们渴望摆脱社会底层,但最终还是无果。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剧本标题则引用了俄罗斯一句俗语——“Свои люди-сочтемся”,中文名为《自家人好算账》,具有鲜明的民族语言特色。文中讲述了一位狡猾的富商为了赖账,把所有的钱转到了管家名下,随后对外宣称破产。管家趁机霸占了富商的全部财产并且娶富商的女儿为妻。但当富商因为没钱还债入狱的时候,管家和女儿却没有花钱赎他出来。中国有句俗语和这个标题含义相近:亲兄弟明算账。中俄这两句俗语的意思都为:就算是亲人,也要在钱财方面算清账目。语言不同,但其伴随意义基本一致。但在此处要注意的是,“自家人”和“亲兄弟”囊括范围有异,因此在翻译标题的时候不能用中国俗语直接替代。

1.2特有的文化伴随意义

想要了解他国特有的文化伴随意义,这就需要我们对该民族的历史文化背景有基本的了解。不知晓标题背后的文化意义,我们将会在阅读中产生障碍,造成概念模糊,甚至会出现理解偏差。品读作品会使我们走进俄罗斯生活,在我们理解的知识基础上继续了解俄罗斯背后更深层、更本土的民族文化。如苏联著名作家肖洛霍夫所写的、曾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Тихий Дон”,中文标题为《静静的顿河》。作品讲述了顿河地区哥萨克人在战争中经历的苦难历程。其中主人公格里高利既有着哥萨克的一切美好品质——勇敢、正直,同时在他身上又有着消极性格的偏见和局限。标题中提及的地理环境对主人公的性格塑造有着潜在的影响。俄罗斯地域辽阔、物产丰富,于是他们天生热爱自由、性格直爽,但由于辽阔的国家急需有力政权的统治与管理,这俄罗斯人受到了压制,因此他们性格浮躁;其次,地跨欧亚的特殊位置,使俄罗斯兼受东西方思想的影响。这种文化的冲突与对立使俄罗斯人缺乏理性思考,易于偏激。果戈里的长篇小说“Мёртвые души”,中文译为《死魂灵》。由于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性,我们很难了解标题的意义,这便需要我们结合小说本身及俄罗斯的社会背景来寻找答案。

二、文化伴随意义的来源

2.1联想

联想,是指人由某一事物或概念想到其他事物或概念的心理活动。在标题中,借用联想的事物,作品人物的性格特点被放大,人物形象变得鲜明立体,从而给读者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点”,同时还可以增加作品的智慧性和趣味性。例如,提到变色龙,人们会立刻想到它神奇的“变装术”——随着环境的不同进行变色伪装。契科夫笔下的“Хамелеон”同样有着多变的特点:恃强凌弱、虚伪善变。身为“变色龙”的巡警奥楚蔑洛夫,因为一只“不明身份”的狗几变态度。维护将军、欺压金饰匠赫留金,可笑至极的嘴脸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情节转换的跌宕起伏,加之标题一语道破的双关,使得“变色龙”这一形象深入人心。再如,契科夫的另一部短篇小说“Человек в футляре”,中文标题译为《套中人》(亦或是《装在套子里的人》)。从标题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隐隐的窒息感,由此我们就可以联想到他的穿着、他的性格以及他的生活。主人公别里科夫是一个胆小怕事、故步自封的人,衣着上他仿佛穿了“套子”:他总是穿着套鞋、带着雨伞,他的脸藏在竖起的衣领里,带着墨镜,耳朵塞着棉花。他把生活也罩上了“套子”,喜欢掌控、恐惧未知。他也影响着周围人进入了“套子”里,一切都是那么压抑、沉闷。

2.2指示意义

指示意义是指所指对象只有在特有的环境中才能表达自己的准确含义。中国有句俗语: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从词的本义来讲,“老师”和“父亲”并没有直接联系,只有在“教学”的条件下,“老师”才有了“对学生来说如父亲一般恩重如山”的准确意指。同样,标题的文化伴随意义也离不开作家创造的艺术世界,如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长篇小说《白痴》,俄文“Идиот”。白痴本意是指精神发育重度不全、智力低下的病人。标题中的“白痴”在作品中形容的是主人公梅诗金,他在作品中的体现却是基督的化身。他善良仁愛、怜悯宽容,但这样的圣人形象在虚伪冷漠的人际圈中格格不入,他和所有人都不一样,所以人们骂他“白痴”。由此可以看出,形容梅诗金的“白痴”显然不是从词的本义出发,这样特殊的“白痴”形象,只有在该小说中才能完整地展现出来,换句话说,标题的指示意义是作家为该作品量身定做的,没有作品的文化背景,没有作家创造的艺术世界,标题便失去意义。相同的还有舒克申笔下的“Чужок”——《怪人》,主人公瓦西里也是人们口中“奇怪的人”,但他淳朴真挚,面对责骂以善意回报,这样的形象与标题的直接意义也是有着强烈反差。在这类标题中,正是因为作者“不公正”的预先定义,我们才会在慢慢阅读中对自己的固有思维产生怀疑,在慢慢品味作者标签化的用意时,感知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去体会、去反思。

2.3继承与发展

继承,指借用传统文学中已有的词句或形象作为自己的文学标题。有的标题会直接用到谚语,比如亚历山大·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一些剧作标题:“Свои люди-сочтемся”、“Право хорошо, а счастье лучше”等等;有的标题会引用前人创作的诗句,比如卡达耶夫的短篇小说“Белеет парус одинокий”则引自莱蒙托夫诗歌“Парус”的第一句;有的标题则会以“永恒形象”命名,例如纳博科夫的诗“Мать”,诗歌内容讲述了圣母玛利亚在耶稣死后的状况,此时的她不是光辉圣洁的“圣母”形象,只是一个痛失爱子的老妇人。这类带有继承性的标题易使读者在头脑中主观能动地将作品和参照物进行对比分析。

在标题中修辞格的使用也是很常见的现象。借用修辞格,在旧词的基础上寓以新意,增加了标题的趣味和技巧处理。在众多的修辞手段中,俄罗斯文学作品的作者在作品标题中运用较多的修辞格是隐喻、借代、逆饰、夸张、双关、反语、对比等。[3]如阿斯塔菲耶夫的代表作——“Цаль-рыба”,中文译为《鱼王》。该作品由十二个相互独立的小故事组成,作者通过每个小故事中主人公的自述性表达,阐明自己的观点:人不要忤逆自然,事情的好坏无法用结果衡量,人性的善恶才是评判是非的标准。小说的其中一章中介绍了“鱼王”:它虽然只是一头体积庞大的鳇鱼,但也是大自然的化身,它的到来则代表了大自然的警告。捕鱼者遇到鱼王后感受到了生命的威胁,于是他对自己过去犯下的罪进行忏悔。由此可见作者在标题的处理上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见微知著,虽然描述的只是捕鱼的场景,但通过夸大描写“鱼王”这一形象,作者强调了在人与自然之间、善与恶之间,“失衡”这一后果的可怕。列夫·托尔斯泰的戏剧“Живой труп”——《活尸》讲述了主人公被社会摧残下自暴自弃、游戏人间,成为了“行尸走肉”,最终为了得到真正的解脱而开枪自杀。像这种用对立的概念修饰另一个概念的修辞方法叫做逆饰,不仅没有造成逻辑上的不合理、词类搭配的不恰当,相反,它在矛盾统一中展示了事物的整体性。作为标题,这种修辞简明扼要地说明主题的内容,使标题自带反转,恰恰是作家智慧的体现。

结语:

俄罗斯作家在杜撰作品标题时,不仅表现了强烈的个人风格,同时不可避免地携带了文化性。文化的修饰可以使文学标题更具深度,借助联想、特有艺术世界中的指示意义以及对传统的继承和发展等方式,文学标题作为“先行者”带着作家的智慧结晶久久流传。孕育在标题中的文化伴随意义有利于本民族文化的宣传,文化通过语言形式,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带着本民族文化产生的影响,最终汇聚在世界文化多样性的洪流中。忠实文学标题、尊重民族文化,这是我们从事文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参考文献:

[1]Федотов О. И. Основы теории литерадуры[M]. Москва, Гуманитарный издательский центр《ВЛАДОС》, 2003.

[2]Гальперин И. Р. Текст как объект лингвистического исследования[M]. изд. Наукa, М,1981.

[3]李利群:俄羅斯文学作品的标题艺术[J].外语学刊,2006年第6期.

猜你喜欢
标题文学作品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初探文学作品诵读中意蕴表达构建路径
商业精神在唐代文学作品中的体现
故事,让学生语言能力有效提高
浅析新闻标题翻译
运用关联理论解读新闻标题修辞手法
从“归化”和“异化”角度看新闻英语标题翻译
人民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平台环保类微信标题研究
巧拨千斤解“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