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晶
高中地理学科知识点较多,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与记忆能力,学习难度较大。作为一种可视化思维方法,思维导图可以与图像、颜色等建立紧密联系,达到图文并茂的教学效果,有效培养了高中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思维能力。对此,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效引入思维导图,逐步优化教学模式,真正帮助高中学生理解地理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一、高中地理教学中思维导图的优势
首先,可以帮助学生加工信息。学生在地理学习中需要构建独特的认知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可以梳理知识点,清晰展示知识点间的关系,完成信息加工。其次,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与发散思维。利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理清地理知识的内在联系,充分发挥创造思维与发散思维的作用。最后,可以强化师生与生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利用思维导图可以直观展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情况,使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做到因材施教,提高学习效果。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较低,不具备完善的抽象思维能力,不熟悉地理图标与地图。高中地理图标、地图中包含较多的复杂信息,如果学生不能正确处理,就很容易出现学习茫然的心情。其次,高中地理学科涉及物理、化学及人文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学生除了要掌握基础知识外,还应深刻理解地理中的原理。但当前大部分学生仅学习地理书本知识,并未了解较多的课外知识,知识面较窄,无法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最后,学生在地理学习中存在畏难情绪。高中地理知识的学习属于递进模式,若学生在初期没有较好掌握,在后期会存在较大的畏难心理,导致学习效率较低。
三、高中地理教學中思维导图的应用
1.使用树状化导图。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系统化归类为树状图,保证教学效果。例如,在介绍气候类型时,教师可以引入树状图进行讲解。气候存在多种影响因素,且类型复杂。教学开始前,教师找出各个类型的关键词,制作树状图。之后利用PPT呈现,细化知识点的讲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便可以轻松掌握世界气候类型特点,了解气候主要的影响因素。又如,在介绍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时,为了使学生正确了解区域发展的阶段性,教师可以引入树状图呈现不同时期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区域情况。
2.使用流程化导图。
地理环境的变化属于缓慢过程,学生无法直接通过文字感知过程。为了最大限度地还原地理现象的形成过程,促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地理知识,降低学习难度,教师可以在地理学习期间引入流程化导图模式,加深理解。例如,在教学《山岳的形成》时,关于背斜、向斜的知识点难度较大,此时,教师应结合关键词制作详细的流程思维导图。这样,学生在学习时可以及时了解向斜与背斜的不同点,从而理解各自的规律与意义,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3.使用分层化导图。
分层化导图可以完善高中地理的知识框架,清晰显示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在关于地理概念的教学中,为了由内而外地发散学生思维,促使学生形成完整具体的知识体系,教师应有效引入分层化思维导图。例如,在教学《地球的圈层结构》时,教师可在制作分层化思维导图时以“地球圈层结构”为中心词,使学生加深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地球外部圈层与内部圈层均属于地球圈层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地球的外部圈层还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内部圈层还包括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其中地幔包括上、下地幔。在这种复杂的分类关系中,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清晰地展现各自包含的内容,使学生可以通过图片了解生物圈与岩石圈的关系,掌握各个圈层的基本特点,从而形成爱护地球的正确观念。
高中地理知识点较多,教学难度较大,需要教师进一步创新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有效引入思维导图,采用树状化导图、流程化导图及分层化导图,加深理解,切实保证高中地理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获得良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