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生歌
在新一轮的和谐教学实验中,我校确立了加强对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目标。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融合于和谐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一、通过构建和谐的学习氛围来培养创新意识
和谐教学追求教师与学生的和谐、教学过程与教学环境的和谐。在准备阶段的身心放松环节可以让学生朗诵一首诗,做韵律操,也可以放轻松、活泼、节奏舒缓的音乐,让学生可以在优雅的音乐中放弃杂念,净化思想,在一个舒适的环境中达到身心自由的状态。
课堂愉悦和谐的气氛离不开师生的情感交融。目前主流的教育思想这样认为:课堂不仅要教给学生理论上的知识,还要对学生的情感精神世界进行塑造与熏陶。所有的教学活动都要涵盖这两个部分,让教育更加全面。这两部分内容相辅相成,起着互相制约与影响的作用。例如在对学生进行理论教育时,将理论教育的内容依附于精神、情感塑造中,往往能提升理论教育的质量。要形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共鸣就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而学生个性的独特性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其创造性的一种反映。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对学生加入一些正面的情感教育,如亲切、信任等,让教学语言更加丰富生动,为学生传递这些积极的情感信息,通过这样的方式将学生代入和谐的课堂氛围中。
二、精讲点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是学生与教师两个主体的共同活动,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需要教师的启发、点拨和引导,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密切相关。
1.以语言艺术,创设激励学生创新的思维情境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爱上老师所教学的内容与方式,是教学艺术性的体现。如果课前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学生的兴趣、求知欲望是支持、推动学生认识事物的巨大的内动力。每个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都要努力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探索欲望。
2.鼓励学生发散思维,积极创新
如教学几分之几的知识时,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创造真正意义的让学生参与、尝试的机会,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在长方形纸上折出1/4,结果学生想出多种不同的折法。在学生能折出3种折法后,教师则巧设疑问引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问是创新的先导,它决定着创新思维发展的方向,教师则要把握好这个方向盘,及时巧妙点拨:“还有其他折法吗?”“看谁有新的发明、创造!”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积极的思考,在思考中萌发创新意识,找到最适合培养学生思考的途径。给学生留出思考、操作尝试的空间。学生会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展现自己一些新的、合理的、创造性的想法。
3.活化右脑,提高学生创新素质
现代科学大量实验研究证明,右脑支配形象思维,学生在进行创造的时候往往受到三个方面的影响,即直觉、灵感与想象力。而这三个方面都基于形象思维。所以积极开发右脑对创造发明有积极的影响。在目前的教育中往往采用了多种现代化的设备,借助网络与科技的发展,让投影、实物、模型、录像等功能都能服务于教学活动。借助直观形象、色彩美观、富有动感的画面,可以活化学生的右脑,促进他们的左、右脑平衡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积极思考创新
学生的主体性原则,要求确认与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更加主动。促进认知发展的需要,要注重学生参与的深度和广度,提高参与质量。教学中,给学生设置一定的悬念,让学生自己去“爬坡”,去“表现”,让他们自己跳一跳摘到果子,老师不包办代替。学生在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中,不仅学到了新知,而且在获取系统知识的过程中,学到怎样由已知探究未知的思维程序和方法,培养了学生通过积极思考进而萌发创新意识的能力。
四、激活练习,培养创新意识
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将书本的理论概念知识转化为自己认知的过程。了解了学习过程的实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只靠课堂教学来巩固学生的认知,还要通过练习测试,让学生在不断的训练中反复理解知识理论,从而加深认知印象与理解。这样才能使得学生的认知更为牢固可靠,在需要的时候才能灵活运用。因此教师要精心地、创造性地设计练习的内容、练习的形式,使练习变得活泼多样,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并引导学生通过练习锻炼自己的思维,拓宽思维的角度,丰富思考的内容,在思考中萌发更具有创新意识的想法,从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和谐教学为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求知,合理科学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更加积极的学习氛围。通过建设更加科学的发展道路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但是创新是思维过程中复杂的高级脑力活动,因此,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上,教育者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教师必须根据科学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做到适时、适度自然结合,还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做到有趣、有力,并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才能使小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断地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