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推进红色基因传承的特色优势及实践路径

2021-04-28 16:35万华颖
老区建设 2021年6期
关键词:传承发展红色基因时代价值

[提 要]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斗争实践中淬炼形成的,是中国人民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共存共荣的精神族谱。作为红色基因大省,江西在推进红色基因传承发展方面具有源头优势、资源优势、质量优势和比较优势。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江西要充分发挥特色优势,提供制度化保障、通过创新性发展、运用现代化表达、采取大众化传播,让红色资源留下来、红色旅游活起来、红色教育火起来、红色文化传开来。

[关键词]红色基因;传承发展;时代价值;特色优势;实践路径

[作者简介]万华颖,中共江西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为党的建设、红色文化。(江西南昌 330108)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斗争实践中淬炼形成的,是中国人民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共存共荣的精神族谱。习近平总书记两次亲临江西视察,先后提出了“新的希望、三个着力、四个坚持”重要要求、“作示范、勇争先”目标定位以及“五个推进”重要要求,这些成为新时代做好江西各项工作的总方针总纲领总遵循。其中,“推进红色基因传承”是“五个推进”重要要求之一。江西要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就必须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坚定推进红色基因传承的思想自觉与行动自觉,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贡献独特力量。

一、江西推进红色基因传承的时代价值

“红色是我们江西的荣耀”[1]。作为集红色资源、红色旅游、红色教育、红色文化于一体的红色基因大省,江西培育和铸就了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等革命精神。深入挖掘江西推进红色基因传承的时代价值,将红色基因转化为行为准则、精神标识和价值追求,才能使红色基因生生不息、代代相传,永续推进江西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业。

(一)红色基因蕴含着“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是贯穿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的正气之魂

红色基因承载着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改革时期的光荣历史,是我们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所在,不仅凝结在“边界红旗始终不倒”的追求奋斗中,更凝结在“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中。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对“红旗到底打多久”的回答、朱德关于“这是中国的1905年”的论断,坚定了人民对党和革命的信心,最终带领人民看到了“喷薄的朝日”“躁动的婴儿”。红色基因造就了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矢愿从今坚立志,要为世界主人翁”的袁玉冰、“为伙友谋幸福,谋大团结”的赵醒侬等江西革命先驱,用生命向赣鄱大地播撒了“为主义而牺牲”“绝对忠诚于党”的红色基因,而今早已在这块土地上生根、发芽。作为充满红色记忆、富集红色资源的江西,在新时代仍要大力弘扬“一心听党话、铁心跟党走”的忠诚基因,坚定理想信念、强固本色初心,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本色,把江西打造成最讲忠诚的红土圣地。

(二)红色基因蕴含着“一心为民、依靠群众”的价值取向,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之要

红色基因彰显着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宗旨,是充满人民性底蕴的基因。中国共产党根植于人民,时刻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因而始终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并不断发展壮大。在中央苏区时期,广大干部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与群众“有盐同咸,无盐同淡”,留下了“毛泽东为沙洲坝人民掘井引水”“朱德为贫困百姓送盐”等美谈,赢得了苏区群众“共产党真正好,什么事情都替我们想到了”的称誉,更获得了人民群众“把革命当作他们的生命”的回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受红色家风的感染、红色文化的熏陶,习近平总书记有着异常深厚的红色情怀,时时刻刻心系老区发展、情系老区人民,强调传承和弘扬红色基因。作为革命老区的江西,在新时代仍要大力弘扬“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人民评判”的宗旨,将其深深融入中国共产党的政治“DNA”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凝聚复兴中华的磅礴力量、汲取继续前行的不竭动力,把江西打造成最讲政治的红土圣地。

(三)红色基因蕴含着“实事求是,勇闯新路”的求真精神,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力量之源

红色基因是我们党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和创新实践中凝练出的精神内核,蕴含着一切从实际出发、敢想敢做的思维逻辑。毛泽东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创者,在大革命失败的情况下,另辟蹊径,引兵井冈,构建了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三位一体”的红色政权理论,探索了“适合中国情况的革命道路”。针对党内将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共产国际神圣化的错误倾向,毛泽东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反对“本本主义”,并明确要“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同时,他深入田间地头进行调查研究,发表了《寻乌调查》《兴国调查》《长冈乡调查》等报告,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相关学说,被誉为“山沟里的马克思主义”。作为毛泽东思想“孕育地”和邓小平理论“萌发地”的江西,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与时俱进”的创新基因,积极破除思想保守、固步自封的弊病,在革故鼎新、固本开新中挖掘新动力,把江西打造成最讲担当的红土圣地。

(四)红色基因蕴含着“纪律严明、清正廉洁”的工作作风,是建立落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的关键之道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红色资源利用好、红色传统发扬好、红色基因传承好”。铁的纪律、实的制度,是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保障。井冈山斗争时期,我们党确立了“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设立了党代表制度,“厉行洗党”“洗刷不斗争的腐败分子”,颁布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樹立了党在群众心中的形象和威信。中央苏区时期,我们党大力践行“十带头”,形成了“党政监督、审计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相结合的监督体系,苏维埃成为“空前的真正的廉洁政府”。作为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江西,要大力弘扬“严格自觉、守纪如铁”的革命基因,积极构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的“江西方案”,引领广大党员、干部回归初心、坚守真心、树立信心、磨砺恒心,把江西打造成最讲党性的红土圣地。

二、江西推进红色基因传承的特色优势

江西,红色资源分布广泛、数量众多、种类齐全,发生的重大事件多、产生的重要人物多、留下的重要遗迹多,为革命作出的牺牲贡献大,成为一片充满红色记忆的红土地。江西省委省政府始终把推进红色基因传承工作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推动红色基因入脑入心、见行见效,使得特色更特、优势更优。

(一)挖掘源头优势,深入研究红色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光荣传统不能丢,丢了就丢了魂;红色基因不能变,变了就变了质”[2]。江西,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摇篮、中国革命的摇篮、共和国的摇篮,也是中国工人运动的重要策源地。借助这些标志性、引领性的优势,江西干部群众上下一心、矢志奋斗,使红色资源成为了江西的红品牌、金名片。

激发“源头活水”的生命力。借助“人民军队从南昌走来”的优势,八一广场、八一起义纪念馆等,成为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南昌军事主题公园、建军雕塑广场、南昌舰等,成为红色文化经典的新符号;南昌国际军乐节、中国(南昌)军事影视节等,成为“天下英雄城·南昌”城市品牌的有效载体。借助“革命道路在井冈山开辟”的优势,“边、远、穷”的神山村变身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井冈山在全国率先实现脱贫摘帽,成为红色旅游扶贫典型。借助“中央红军长征从于都出发”的优势,积极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江西段)建设,中宣部“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在这里启动,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长征第一渡、长征公园、长征广场等成为红色印记,大力塑造了“共和国摇篮”“长征集结出发地”“寻乌调查”等品牌。

增强红色理论研究的解释力。联合省委组织部、宣传部等機构,整合高校、各级党校、社科院等科研力量,进行红色基因传承的相关研究,通过举办高峰论坛、开展专题调研、组织学术研讨碰撞火花、交流经验,如2019年江西智库峰会“推进红色基因传承”平行论坛,聚全国之才、汇八方之智,为推动江西成为红色基因传承地和样板区建言献策。进一步加大对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等的研究力度,以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秋收起义、八一起义、中央红军长征等重大历史事件为重点,开展“中国共产党为什么选择在江西闹革命”“习近平精准扶贫在井冈山纪实”等重大课题研究[3],形成了具有理论高度和实践价值的学术成果。

(二)运用资源优势,充分打造红色阵地

江西最为富足、最有优势的资源就是红色资源,在这座政治主舞台、军事主战场、革命大本营的“宝山”里,有着众多的革命历史博物馆、纪念馆、陈列馆等,这些都是推进江西红色基因传承的丰富资源和生动教材,也是做好江西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工作的好家底。

整体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在具体实践中,始终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原则,出台《江西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编制完成《江西省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三年行动计划》《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景区行动方案(2020-2025)》。实施“赣南等原中央苏区革命旧址保护工程”,努力探索形成具有江西特色的文物保护模式,并被写入《国家文物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在全国推广。坚持革命文物保护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相结合,与周边学校、机关、社区等建立共建共享机制,使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得以常态化、制度化。

高度重视红色旅游产业发展。先后出台《江西省贯彻落实〈2016-202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实施方案》《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与全国24个省(市)牵头成立“中国红色旅游推广联盟”,深入推动江西红色旅游跨省区域合作格局。着力推进“红、绿、古、金”四色融合,把红色资源与生态休闲、扶贫开发、中医药大健康等产业相结合,满足游客“商、养、学、闲、情、奇”的新需求。2018年以来,江西以更系统化、生态化、智慧化的方式,打造了“八一”军魂、井冈山精神、苏区干部好作风、可爱的中国等红色旅游系列品牌;“博物江西”全省线上文物资源服务平台成功上线运行,成为中部地区首个线上文物大数据平台。江西红色旅游通过这些机制改革的新模式,不断展现出提质升级的新气象。

(三)彰显质量优势,大力推进红色培训

中国共产党在江西进行过工人运动、武装斗争、革命根据地建设、建立红色政权等多元化实践形态,这些也成为江西红色教育的重要素材。近年来,江西省依托历史事件、历史遗迹构建了“红色培训”大课堂,打造了主题鲜明、多元融合的红色教育体系,充分发挥了红色基因铸魂育人的功能。

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平台,把理论宣讲真正讲到群众心坎里。着力铺开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建设,基本实现县乡村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全覆盖。江西赣州寻乌县采取“固定+流动”的方式,创新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2018年获评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2020年5月被列入全国1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重点联系县(市、区)。他们深入农家小院、田间地头流动宣讲,在“屋场夜话”里宣传政策法律,在贫困户家中交流脱贫心得,成为干部群众家门口的“红色学堂”。江西省各地也始终坚持文明实践与红色教育相结合,运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道德讲堂、村史馆等载体,组建“县(市、区)委宣讲团”“老兵宣讲团”“红军后代宣讲团”“文艺宣讲团”等队伍,进机关、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校园,放下“官话”、抛开“套话”、讲好“白话”,使理论宣讲接地气、冒热气、聚人气。

以红色资源作为党性教育“教科书”,让党性教育看得见、摸得着。江西各地坚持挖掘本土真实的红色故事,通过专题教学、现场教学、情景教学、互动教学、体验式教学、红色拓展训练等方式,探索出红色资源与党性教育相结合的“江西模式”。如“井冈山精神代代传”互动访谈,就是通过邀请袁文才、王佐、曾志、甘祖昌等红军后代们与学员进行交流,在一问一答中讲述革命先辈的故事,学员纷纷表示“这种访谈式教学比以往那些接受途径更直接、更让人身临其境”。另外,江西将红色教育培训纳入干部教育培训总体规划之中,将党员干部参加红色教育培训情况纳入干部考核之中,确保红色教育培训不虚不空、有实有效。

(四)深化比较优势,积极擦亮红色品牌

在立足红色资源深度研发的基础上,江西创造性和创新性发展红色基因,充分利用节庆仪式、会展演出、影视戏剧、文学作品等方式,集中推出具有江西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红色文艺品牌,对干部群众进行思想洗礼、心灵净化和精神升华。

推出了一批文艺精品,好戏连台。近年来,江西在红色影视作品创作上精品不断,社会反响热烈。电视剧《可爱的中国》与电影《信仰者》分别获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特别奖、优秀作品奖,电视剧《初心》获中国电视金鹰奖优秀电视剧奖。赣南采茶歌舞剧《八子参军》、现代京剧《碧血慈云》、赣剧《红星恋歌》、电视动画系列片《紅游记》等形式多样的红色作品相继推出,中央主流媒体纷纷点赞江西,网上叫好声一片。

推出了一批优秀作品,精品迭出。精心编印的《红色家书》《回望峥嵘读初心——发生在江西红土地上的100个经典故事》《方志敏精神》等书,成为江西党员必读的书籍,教育广大党员干部要从红色基因中汲取坚定执着的理想信念,守护好自己的精神高地。《中国共产党怎样解决发展问题》等图书被运至国外,加快了红色文化对外交流的步伐,进一步提升了江西红色文化的传播力、影响力。

推出了一批展演活动,精彩绽放。广泛开展诵读《红色家书》活动,尤其是江西卫视的《跨越时空的回信》,以红色家书为载体,构建了生者与死者、历史与现实的对话渠道,积累了良好的观众口碑。成功举办2019年初央视春晚井冈山分会场、“文化的力量——2019江西文化发展巡礼”暨文艺精品展演等活动,展示了江西红色文化的魅力。紧紧围绕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主题,积极开展“可爱的中国”系列活动、“共和国从这里走来”网络主题宣传教育等25项重点活动,使广大党员干部在文化大餐中感悟初心使命,汲取奋勇前行的力量。

三、江西推进红色基因传承的实践路径

江西传承和弘扬红色基因的好做法好经验越来越引起关注、引起重视,但也要看到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我们必须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红色基因重要讲话精神,抓住机遇、直面问题,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大力打造推进红色基因传承的“江西样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贡献力量。

(一)提供制度化保障解决“保护利用机制不够全”的问题,让红色资源留下来

针对红色资源权属与管理“剪不断、理还乱”的问题,以及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机制不健全的问题,必须在制度体系上下功夫,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江西红色资源,确保红色基因科学有效地传承。

一是建立健全领导机制。强化合力思维,加强组织领导,把传承红色基因融入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中,在省市(区)层面建立专门的红色资源规划建设和管理机构,完善定期议事协调机制,形成全社会共同传承红色基因整体合力[4],构建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格局。

二是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强化红色资源保护的属地责任意识,将各地各部门推进红色基因传承的情况纳入到各级党委政府的考核体系之中。省级层面配套建立巡查评估小组,定期巡查工作、严肃追责问责,考评红色资源的管理使用和保护成效等实际情况,对保护不力、管理不善的单位和个人追究相关责任。

三是建立健全保障机制。强化资源开发、保护先行的工作理念,加快完善配套法律法规,实现红色资源保护工作的科学化、法治化。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多元资金投入机制,积极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进入红色资源保护利用项目,为保护开发红色资源提供财政保障。

(二)通过创新性发展解决“开发模式不够新”的问题,让红色旅游活起来

针对红色资源创新性陈展方式、推介手段不够的问题,要在创新发展上下功夫,创新红色旅游模式、打造红色旅游品牌,提升红色旅游的质量和品味,充分发挥红色旅游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

一是由线下展陈升级为线上平台,使展馆设计数字化。一方面,明确展示主题、丰富展馆形式、提升展陈水平,用导向鲜明、内涵丰富的展览激活红色基因的生命力,用立体鲜活的形象激发共鸣、塑造情感。另一方面,深度融合江西红色文化与先进技术,突破时空限制,复原或再现已损坏或消失的红色旧址、革命遗迹等,增强展陈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二是由被动参与升级为主动体验,使实景演绎数字化。在省内重点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等复制推广VR、AR、裸眼3D等新技术,利用数字模拟、立体成像和全息投影等技术,通过体验性设计和情景规划,让游客身临其境,目睹真实的战争场景、体验真实的历史情境,打造沉浸式、动态化、体验型的红色展览馆。

三是由物品展览升级为文化传递,使网络传播数字化。优化拓展线上红色旅游服务新模式,开发具有红色文化内涵的创新创意文旅产品,让更多红色产品被人看见、记住、带走。建设红色网站,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紧密结合,把红色人物形象化、把红色旅游故事化,让革命遗物活起来、让革命历史活起来。

(三)运用现代化表达解决“触动灵魂不够深”的问题,让红色教育火起来

针对红色教育教学方式较单一、互动参与性不够强、有吸引力课程不够多的问题,要在整体规划上下功夫,完善教育基地、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手段,把传承红色基因与培育时代新人有机结合起来[5],做好红色基因的传承者和实践者。

在红色师资培养方面,建立红色教育培训师资库,实施“名师工程”计划,选调或招选水平高、专业对口的专职教师,鼓励党政机关、高校等专家学者作为兼职教师,从中小学教师队伍、机关部门等聘请专业讲解员,构建专兼结合、梯次配备、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在红色课程编制方面,建立全省红色教育培训联盟,借助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省委党校、各县市(区)委党校等力量,研发打磨有看头、受教育的精品课程,撰写生动鲜活、富有感染力的解说词。结合地方特色、突出时代特点,把红色文化融入到党性教育、日常教育中,增强教育培训的感染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在红色课堂设计方面,打造精品教学点和教学路线,融合现场教学、体验式教学、影视教学等多种形式,构建灵活多样、充满活力的培训体系,用活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让学员感受更真实更强烈,让党性教育更能触及灵魂。

(四)采取大众化传播解决“宣传推介不够多”的问题,让红色文化傳开来

针对红色基因的传承范围较窄、江西红色文化丰富却未传开的问题,要在平台载体上下功夫,用好新媒体、网络空间等载体,注重红色文化的活态传承和创新,让红色基因传承有温度显情怀、接地气聚人气。

一是运用红色智库做好红色研究。建立党性原则强、专业功底厚的研究队伍,系统整理、开展调研、组织研讨,出台红色基因的认定标准及操作细节,加强基础性研究。建设红色文化资源数据库,对全省的红色资源进行全面整理、分门别类、登记入册,切实摸清江西红色“家底”[6],实现史料信息整合与开放共享。开展系统性研究,着力深化对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等红色基因谱系的价值挖掘,充分彰显红色文化所体现的时代价值,力争做到红色文化研究的品牌化、特色化。

二是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宣讲力度。要挖掘红色故事、做足红色文章,融合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在红色故事的宣传广度、深度上下功夫,增强红色故事的舆论引领力、社会感染力。以县乡村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为平台,完善功能、创新形式,用“群众视角”看问题、用“百姓语言”讲道理,让群众坐得住、听得懂、记得牢,让党的创新理论传遍赣鄱大地。

三是继续推出具有江西特色的红色文艺精品。以建党10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为契机,创作红色影视作品、编排红色舞台剧、传唱红色歌曲,着力把江西红色基因搬上银幕、搬上舞台,传播江西红色好声音、唱响江西红色好品牌。推行全媒体联动机制,充分运用微信、微博、短视频、漫画、有声书、抖音等新媒体,用微言微语微视频对经典红色人物、红色史迹等进行报道,让网络成为红色文化宣传报道的重要阵地,推动红色文化深入人心。

[参考文献]

[1]姚增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开创江西党史工作新局面[J].党史文苑,2017,(6).

[2]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

[3]俞银先.关于做好江西红色资源保护和利用工作的几点思考[J].党史文苑,2019,(11).

[4]黎康.在传承红色基因中激发创新创造伟力[N].光明日报,2021-02-19(08).

[5]刘建平,王昕伟.与时俱进传承红色基因[N].光明日报,2019-06-14(05).

[6]田延光.努力打造红色基因传承创新高地[N]江西日报,2020-05-27(10).

[责任编辑:上官涛]

猜你喜欢
传承发展红色基因时代价值
论思想政治教育在培育大学生成为红色基因传承者中的作用
红色基因融入精准扶贫工作的价值研究
浅论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
民族声乐创新教学与贺州瑶族民歌传承初探
浅谈湖南民歌的传承与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时代价值、核心思想与哲学意蕴
论亚里士多德的中庸正义观及其时代价值
浅析甘肃清水县轩辕鼓舞的风格特征
抗大思想文化建设的时代价值探析
法治中国视域下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