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军挺,朱美晓,朱珊珊,吴 婷,刘丽仙,吕 元
(丽水市人民医院·浙江 丽水 323000)
心力衰竭(HF)为各种心脏病的严重和终末阶段,是由于任何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受损所致的一组复杂临床综合征。慢性心衰(CHF)属于一种慢性心血管病症。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心力衰竭的发病呈上升趋势。随着治疗方法的多样化,患者的生存质量也大大提高[1]。尽管如此,慢性心衰的治疗仍然是复杂而困难的问题。祖国传统医学在慢性心衰的治疗上有着不错的疗效,对临床症状、生活质量、实验室指标等均有明显的影响,中西医结合治疗成为我国治疗CHF的特色和优势[2]。慢性心衰属于中医学“心胀”“喘证”“水肿”“心水”等范畴,辨证属本虚标实,病机可用虚、瘀、水概括。笔者遵此拟方补虚益心方辅助西药治之,常获良效,现总结分析如下。
1.1 一般资料 70 例慢性心衰患者均来自本院心内科门诊和住院治疗患者,病例采集于2018年5 月—2020年1 月。70例CHF患者均符合《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3]中有关标准,依照就诊奇偶顺序分为两组,每组35 例。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男19 例,女16 例;年龄56~73 岁,平均(65.75±6.81)岁;病程最短5 个月,最长6 年,平均(3.62±1.13)年;NYHA 分级:II 级21 例,III级14 例;冠心病17 例,高血压10 例,肺心病6 例,扩张型心肌病2 例。西医常规+补虚益心方治疗观察组男20 例,女15例;年龄55~75 岁,平均(65.93±6.75)岁;病程最短6 个月,最长5 年,平均(3.67±1.09)年;NYHA 分级:II 级18 例,III级17 例;冠心病19例,高血压9 例,肺心病5 例,扩张型心肌病2 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CHF诊断标准;2)年龄55~75 岁,性别不限;3)心功能NYHA 分级为II、III级,LVEF≤50%;4)患者和家属对治疗用药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系统严重疾病者;2)合并心血管系统急症者;3)存在认知功能障碍,不能正常交流者;4)对使用药物过敏或过敏体质者。
2.1 治疗方法 遵照《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3]给与患者ACEI、β受体阻滞剂类、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利尿剂、正性肌力药及扩血管药物等治疗,同时积极处理原发疾病,指导患者摄入低脂饮食、戒烟限酒、适度运动,并做好心理疏导,预防焦虑、抑郁情绪。观察组服用西药同时予补虚益心方辨证加减治疗,基本方为黄芪20 g、党参15 g、红花15 g、丹参15 g、川芎15 g、益母草10 g、山楂10 g;阳虚明显加附子、干姜、吴茱萸;阴虚明显者加麦冬、熟地黄、玉竹;水饮内停者加葶苈子、茯苓、薏苡仁;痰浊盛者瓜蒌、半夏、陈皮;每日1 剂,水煎取汁日2 次温服,连续用药8 周。
2.2 疗效标准 依据“中药新药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判定疗效。
2.3 观察指标
2.3.1 症状、体征评分 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体征(心悸、气短、胸闷或痛、面肢浮肿)改善情况,积分方法根据文献[4]分4 级,分别赋分0、2、4、6分。
2.3.2 LVEF检测 治疗前及治疗8 周后应用彩色多普勒二维超声检测两组患者超声心动图。
2.3.3 血浆脑钠肽(BNP)检测 治疗前后放免法检测,试剂盒购自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2.3.4 6 min 步行距离(6 MWD)
3.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例)
3.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评分比较分)
3.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LVEF、血浆BNP、6 min步行距离变化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LVEF、BNP、6 MWD变化比较
尽管近年来慢性心衰治疗药物不断优化,方法多样,但是其发病率和死亡仍居高不下,心衰依旧成为各种心血管疾病的最主要的死因,给社会带来沉重的医疗负担,极大地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质量[5]。2012 我国心血管病人生活质量评定显示CHF患者显著低于正常人群[6]。中西医结合治疗较单纯西医规范化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慢性心衰患者的生活质量,已成为防治慢性心衰的一种基本模式[7]。
慢性心衰属于中医学“喘证”“心悸”“胸痹”等范畴,现代中医统称为“心衰病”[8]。临床辨证为本虚标实证,本虚以气虚为主,常兼见阳虚或阴虚;标实以血瘀为主,常兼见痰浊、水饮[9]。气虚、血瘀为常见证素,阳虚、阴虚、水饮、痰浊次之。补虚益心方以益气化瘀为核心组方,并参考现代药理研究资料,参以强心作用之品;其中黄芪补气健脾,为补中益气之要药,黄芪苷Ⅳ具有强心作用[10];党参补脾益肺、补血生津,党参提取液通过抑制大鼠血小板钙调蛋白、磷酸二酯酶活性而减少环磷腺苷的水解而发挥强心作用,增强心肌细胞的收缩力[11];红花活血祛瘀止痛,善治瘀阻所致心胸胁痛,丹参通行血脉、祛瘀止痛、除烦安神,川芎为血中气药,可通达气血,善治气滞血瘀之胸腹疼痛,益母草活血利水消肿,上述活血化瘀类中药具有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血流动力学、抗血小板聚集和心肌缺血作用[12];山楂行气祛瘀止痛,所含黄酮类物质,具有明显的正性肌力作用及负性频率作用,能对抗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13];全方共奏补气祛瘀强心之功效。随证加减用药,辨证应用温阳、养阴、利水、化浊之品,常可获良效。临床观察结果可见两组患者治疗后心悸、气短、胸闷或痛、面肢浮肿等症状、体征明显改善,LVEF明显提高,血浆BNP水平明显下降,6 min步行距离明显增加;加服补虚益心方的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较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显著,其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自拟补虚益心方治疗慢性心衰可减轻症状、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