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双创教育与学分转换*

2021-04-28 15:31王芊颐侯冰莹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21年3期
关键词:学分制学时学分

王芊颐,侯冰莹,卢 玉

(黑龙江工商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150025)

1 学分转换系统

学分转换系统最先从欧洲开始,是欧洲从个别高校试水到各高校适用的一种高等院校教育学分体系,欧洲将这种学分体系叫做欧洲学分转换系统(European Credit Transfer System,ECTS)。在“伊拉斯莫斯计划”时期,ECTS并没有太大发展,一直到1999年才具有学分互换和累积等相关功能。在“博洛尼亚宣言”后,通过这个学分转换系统,欧洲各高校承认学生在不同时间、地点取得的学分。

1.1 学分认定标准

在通过ECTS转换学分的过程中,欧洲各高校计算学分的方法是不一样的,在转换学分时先要确定一个统一标准,这个标准在欧洲各国家都相互认可、认同。在实际计算学分时,ECTS要考虑3个方面的因素:学时、学时分配、学习成果认定。在欧洲,一个学生2个学期大概需要修60学分,换算成学时一般约1 500~1 800学时。这个学时和学分以全日制学生为标准,排除非全日制学生的情况。用学时除以学分,平均取得1学分至少需要25学时。学分转化系统中,学时的定义不仅包含学习该门课程的上课时间,而且包含了与学习这门课程的相关活动的时间,如查资料时间、讨论时间、做实验时间。

在整个学分转换系统中,首先应该了解课程,根据课程了解相应的学分、学时,然后再根据课程教师、学生学习以及考试等情况来评价学生是否能取得相应学分。学分转化系统最终把学生的学习成绩分为7个等级,在这7个等级中如果获得1~5个等级,则视为该学生获得该课程学分,如果获得6或7这两个等级,则视为学生未获得该课程学分。每个学校的学分成绩标准可以不同,在欧洲学分转换系统中,课程成绩的绩点由学校自己拟定。

1.2 规范性文件

在ECTS相关规范性文件上,要求参与学分转换的各个成员提供与学生相关的详细学分转换与累积信息,包括:学校总体情况、所修课程以及学生本人相关信息。这些信息必须公开、透明且准确。符合学分转换条件后,要在该学院的网站上予以公示。学生在出国学习之前,必须与原就读院校签订三方协议,这份协议包括其所修的课程、课程代码以及取得学分的相关认定。三方协议需每学期更新一次,以避免学生在学修课程时与出国就读院校之间的选课冲突;除此之外还应能满足学生学分转换的需要。除了三方协议,成绩档案也是记录学生取得学习成果的一个重要工具。当学生完成出国院校所修的课程时,其所取得的学分及成绩可以作为评定标准向原就读院校提交,经原就读院校审核后可进行相应学分的转换。

1.3 保障机制

除了出台学分转换的规范性文件,欧洲各国还制定了一系列的保障机制。该保障机制以完善的组织结构和透明的信息系统为基础,使学分转换、累积顺利进行。欧洲各机构、学会联合起来,负责实施和协调“博洛尼亚进程”进展情况,构建相关网站,在网上发布和更新有关信息。1998年,欧洲各国开通了网络咨询服务,用于解答学生在学分转换系统中所遇到的问题,并以此为平台收集学生所遇到的高频问题。面对在学分转换过程所存在的问题,聘请相关专家,对学分转换的标准,如何认定国外学习经历、学分、学位等问题提出建议[1]。经过长时间累积,专家建议成立“欧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机构网络组织”,通过这个网络组织可以实现质量评估信息的传递与共享,让政府部门、高等院校、相关机构之间的信息能够公开、透明和共享,形成“欧洲标准及指南”,保证学分转换顺利开展,也为欧洲学分系统转换提供质量保障[2]。

1.4 对我国学分制改革的启示

随着欧洲学分转换和累积的成功,我国也提出了高等教育学分改革的建议。2014年2月,李克强总理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门部署了加快建立学分积累和转换制度的目标,制定了高等教育学分制改革的最终目标。我国确定的最终目标是打通学位上升的通道,从中职高专开始到本科进而到研究生。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采用标准化认定手段,认证不同类别学生在不同时间获得的学习成果。在学分制改革过程中,要以“终身学习”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思想为基本理念,由上至下从国家到高校,出台相关政策保证学生学分的认定及转换,并建立相关的信息平台,能够公平、公开、公正地认定学分。这个学分认定包括学生在跨校交流、出国交流时所取得的学分,转变高校固有思想,促进我国学分制改革。实行“同级分轨”管理,指定相关学分转换标准,使学生能够在不同层次学校之间进行学分转换,以职业教育为试点对学分转换相关制度进行探索。要横向和纵向分别进行,横向为同级别的高校,纵向为不同级别的高校,从两个方向分别满足学分制改革的需要。在国家的整体框架下,实现地方自主协议与国家统一标准相结合。学生在不同院校之间进行学分转换和积累时,对取得学分学时、成绩的要求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地方各高校也有相应的自由,实现不同类型、层次高校之间的学分转换[2]。

2 我国双创学分认定标准

2.1 认定范围

双创学分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专业实践,另一种是社会实践。如学生参加各种双创比赛、学科比赛,发表论文,计算机、英语等相关资格证书,取得的各种专利权,参加科研项目所取得的成果等可归属于专业实践类学分。学生参加的各种双创培训、专家讲座等可作为社会实践类学分。

2.2 认定要求

创新创业教育学分划分为A,B两类,A类学分可置换必修课程学分或学位考试成绩,B类学分可置换选修课程学分。按照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学分认定对照表(见第26页表1)认定分值。团体取得的同一成果按应得分值乘以所排位次系数(1/N)计算相应分值,按四舍五入保留一位小数。

2.3 申请程序

由高校成立由教务处、科研处、学生工作处、团委、招生就业处等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创新创业教育学分评定委员会,负责双创教育学分认定与置换审批工作。委员会主任由主管教学的校长担任,办公室设在教务处。各教学单位成立双创教育学分评定小组,负责本单位双创教育学分认定与置换的申请、审核工作。小组成员应由不少于3名高级职称的教师组成。双创教育学分以自然年为一个认定周期,每年度组织认定一次。

2.4 认定程序

一是申请人按照双创教育学分认定标准向所在学院提交《创新创业教育学分认定申请审批表》,同时提供双创教育实践成果佐证材料;二是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学分评定小组对本学院学生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核;三是学院将审核结果、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成果报教务处复核;四是复核结果报创新创业教育学分评定委员会审议通过后予以公示;五是公示无异议,认定结果计入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学分积分档案。

3 双创教育与人才培养学分置换

双创教育学分分为两类,A类用来置换必修课程;B类用来置换选修课程。A类针对专业实践类活动,通过制定统一标准,把相关的比赛、科研项目、实践活动进行学分转化。比赛类活动也要进行等级划分,取得校级以上的名次才能得到相应的学分,并且参与的双创比赛必须是学校认可、承认的赛事,以获奖证书作为学分认定的依据。科研活动包括双创项目、发表的论文、专利以及其他的科研成果等。科研成果转换为学分,跟比赛类活动相类似,都是以获奖证书作为学分认定的依据,论文和专利以发表的期刊等级和申请的专利证书为准。实践活动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学生自己创业和参加创业培训。

B类和A类相比,不能置换必修课程学分,也就是说这类双创学分不能与学校必修课程学分相置换,主要包括计算机、英语等,参加的双创活动等。对于B类的双创活动都有统一的学分转换标准,主要以取得的资格证为主,以此为依据转换学分;而参与的双创活动,采用积分打卡,累积参与多少次,折合成多少学时,相应转换成多少学分。

表1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学分认定对照表

不管是A类还是B类双创活动,对学分都没有最高限制。在整个学习阶段,这两类双创活动最多可以转换成10个课程学分,转换后此门课程的成绩为80。A类学分可以转换成B类,但是B类不可以转换为A类。同一个项目,在学分认定期间的双创学分不能够累加,只能按照最高分计算。对于学位考试,如英语、计算机、高数等按照4分计算,在A、B两类学分置换完之后,从总积分中扣除所置换学分。

4 结束语

双创教育中人才培养是一项艰巨而又复杂的工程,对高等院校学分的转换和累积是我国教育领域的重要创新之一,对我国学分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将学分转换与累积充分运用在高等院校教育教学中,从国家到地方由上至下积极开展学分认定、积累与转换方面的研究和与实践。本科教育应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以及创业能力的提升,在不断完善学分制转换和积累的制度下,鼓励和促进学生创业创新,把双创教育落实到实处。通过双创教育与学分之间科学性的转换,促进不同层次类别的高校进行交流,鼓励个性化、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提升高等教育的吸引力,进而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创新创业型人才。

猜你喜欢
学分制学时学分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下的学时发放标准的探索
——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为例
《诗词写作》课程教学大纲(节选)
学分制背景下高校教学管理改革思路探析
教学大纲国画(工笔花鸟)
探索学时积分制 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分
高职教育学分制实施策略研究
“学分制”盘活远程教育工作原动力
广东 开办终身教育“学分银行”